禁入後,上市機構不得從事網貸業務,應主動向當地市場監管部門註銷公司或變更公司名稱和經營範圍,同時申請關閉平臺網站、下架App。公司名稱和經營範圍變更後,不得使用“交易所、交易中心、交易所、金融、資產管理、財富管理、基金、基金管理、投資、投資管理(咨詢)、財富管理、股權投資基金、網貸、點對點借貸、P2P、股權投資、股權眾籌、互聯網保險、支付”等字樣。
寧夏並不是唯壹壹個近期加快網貸業務清退的地區。5月29日,湖北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宣布,湖北省自2016起開展P2P點對點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全省納入專項整治的147家企業網貸機構無壹完全合規並通過驗收,P2P網貸業務全部未經金融監管部門審批或備案。截至目前,147家企業網貸機構已全部倒閉。
至此,湖南、山東、重慶、河南、四川、雲南、河北、甘肅、山西、內蒙古、陜西、吉林、黑龍江、江西、安徽、湖北***16地區均宣布禁止轄區內所有網貸業務;此外,寧夏、貴州等地分別披露了壹批被取締的網貸機構名單,而深圳、新疆等地也連續公布了壹批被撤銷的網貸機構名單。
如美股上市公司微貸網5月31日公告,基於國家政策和行業趨勢,微貸網將於2020年6月30日前退出網貸行業,不再經營網貸信息中介業務。官網顯示,截至2020年2月,微貸網貸款余額85.83億元,累計貸款金額達2986.62億元,累計貸款782.36萬筆。
壹位不願具名的資深人士指出,“目前網貸行業的政策導向非常明確,以償還和轉型為主要目標,以化解存量風險為首要目標。預計今年6月底,網貸領域存量風險的解決方案會有壹個基本的說明,但推進落實還需要壹段時間。”
零壹研究院院長余百成也表示,目前大部分大型網貸機構還在進行中。存量越大,壞賬規模越大,問題越多,良性退出並不容易,甚至比很多中小平臺都難。股東和平臺的實力、資產質量、合規程度、監管機構的態度、新業務的開展等都會影響平臺的退出流程。在他看來,大型網貸機構在隱退的同時,大多希望實現轉型,比如申請網絡小貸,轉型貸款,延續近幾年積累的網貸業務能力和用戶。
在上述資深人士看來,對於準備轉型小貸機構的平臺來說,由於轉型過程持續時間較長,第壹,在轉型過程中需要增強其放貸能力,或者尋找優質資產來增強其增強的業務能力。此外,也可以尋找優質的合作夥伴或資金、技術實力雄厚的合作夥伴,增強自身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