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金晶美:重慶賣零食月入20萬
甘晉京展示微信上銷售的產品。
網絡賣家甘金晶本組圖片由記者張路橋拍攝。
買家秀
“不打折,不發貨,不自提,做壹個有原則的互聯網賣家。”“9月份,隨便破了20萬!繼續努力!感謝每壹頓有肉的飯!”2014國慶後第壹天,金晶妹在微信上曝光了支付寶轉賬賬單,是她9月份的營業額。
出生於* * *,是重慶的小清新美女。從2014年5月,她開始成為壹名網絡賣家,從32個粉絲開始,用微信賣媽媽做的麻辣小吃,用“買家秀”、“品牌個性”等“奇招”吸引了近3000名微信粉絲。
“吃貨”美女辭職創業
從32個粉絲開始
13,記者通過微信聯系到金晶梅,聲音裏有壹種清脆甜美的聲音。昨日上午10,記者在江北區觀音橋見到了金敬美的“真身”,身穿皮夾克,腳蹬馬丁靴。她看起來相當清新,是“第壹美女”。
寒暄了幾句後,金晶梅告訴記者,她真名叫甘金晶,出生於* * *,現居渝北區鄭家園。她於2009年畢業於重慶工程職業學院會計專業。畢業後,她在珠海壹家外資企業工作了半年,回到重慶後壹直從事會計工作,直到今年5月正式辭職。
“她的性格很開朗。她以前是我們班的班長,經常活躍在學生會。”金晶美最好的朋友和同學錢虎說,金晶是壹個不折不扣的“吃貨”。賣零食之前,她喜歡在朋友圈分享美食。“總的來說,她推薦的菜都挺好吃的。”
“我壹直在思考如何發揮自己的優勢。”金晶梅說,她後來通過朋友介紹拿到了自貢某品牌“冷食兔”的代理權,今年3月開始銷售。“當時我微博有600個粉絲,微信有32個粉絲。”
賣媽媽自己做的零食。
“賣肉的,退錢不好!”這是金晶美在微博上的首賣。隨後,很多買家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前去購買。“35塊錢壹包的牛肉,38塊錢壹包的兔肉,壹般人不會為了這幾十塊錢回來找我退貨。”金晶美笑著說。
“不過,很多吃過的買家都覺得我賣的產品味道不錯,介紹朋友來買。”金晶梅說,因為對微信的關註度越來越高,她把營銷陣地全面轉向了微信,研究發布營銷信息的時間和頻率。“早上9點到10,中午吃飯前,晚上睡覺前效果最好。我壹天最多發6條消息,其中營銷只占2條,其余都和我的生活有關。”
幾個月後,只賣“冷牛肉”和“冷兔子”,讓金敬美感覺到了銷售的瓶頸。因為金敬梅的姑姑是自貢人,也有做“冷食兔”的手藝,所以她讓媽媽和姑姑壹起研究,把重慶的麻辣味道和“冷食”的手藝結合起來,研發出麻辣泥鰍、鴨舌、牛肉,並命名為“狀元”系列。金晶美賣的是自己的品牌。
據金晶梅的母親介紹,每隔壹段時間,她都會親自下鄉購買鮮榨黃菜籽油,食材都是自貢特產,要經過五道工序才能制成。制作期間,制作人還會戴手套、帽子、口罩,保證衛生。“我們會按照訂單每天做,當天都賣完了,所以比較新鮮。”
三大營銷“奇招”
1.“買家秀”客戶幫助推廣。
“現在大部分年輕人都喜歡拍照,所以我把這個方法嫁接到了微信營銷上。”金晶梅說,她在微信上推出了“美妝買手秀”,即買手把自己和產品的照片發到朋友圈,然後自己截圖發布在自己的微信上。“在發每壹個‘買家秀’的時候,我都會附帶壹條評論。只要有壹個買家這麽做,其他人就會跟風。”
金晶美坦言,她也會對“買手秀”進行編號,現在已經超過100。買家也可以自行選擇“買家秀”的數量。“這些照片會在微博和朋友圈裏迅速傳播,很快就會打響自己的品牌。”
2.“三不”原則樹“品牌品格”
金晶美也承認,她的互聯網營銷也有三個原則,不打折、不發貨、不自提。因為產品利潤薄,她壹直堅持不打折,而且自己是個弱女子,同城無車送,所以選擇快遞送,“讓客戶足不出戶就能收到產品。”
“我現在的客戶中,重慶占60%,其他地方占40%。”金晶美說,這個“三不”原則,壹方面可以節省妳自己的時間,讓妳的營銷更有條理,另壹方面也是在樹立妳自己的“品牌性格”。
3.甜美的聲音展現溫暖,與顧客成為朋友
在服務方面,金晶美也做得很完美。因為我賣很多麻辣零食油,所以每次給買家發貨的時候,我都會免費贈送壹次性手套、塑料盤子、冰糖等貼心小禮品,也會和客戶進行壹對壹的售後確認。“如果我沒有收到,我會立即補發,甚至退款。”
此外,金晶美還會通過微信語音的方式給顧客發送溫馨提示,比如吃不完就放冰箱裏。“在聊天的過程中,我和很多客戶成為了朋友,他們對我的產品非常放心。”
視角
“燃白哥”:線上線下要結合營銷
金晶梅坦言,她在開發微信營銷的時候,也得到很多行業前輩的指點,她的創業故事被《人民日報》報道過,重慶餐飲網絡營銷人葉就是其中之壹。
“白白鴿”認為,金晶美也是利用互聯網成功創業的典型代表。她抓住了客戶的心理,用互聯網思維對癥下藥。“互聯網傳播速度驚人。只要有好的互動策略,就能把握住溝通的命脈。”“燒白哥”還建議,當微信營銷達到飽和程度時,要避免過度營銷。這時候就要推出新品* * *大家的消費欲望,線上線下結合起來進行營銷傳播。
二:
黃鐵森:工科男微信賣水果,壹年贏1.7萬微信粉絲。
將活動宣傳單偽裝成借書證,用“妳是我的小蘋果”來詮釋“我來幫妳的蘋果愛”。理工科黃漫鐵森在壹年的時間裏,通過獨特的營銷手段,讓他創立的We心果幫擁有了17000粉絲。
工科男被誘惑在微信上賣水果
黃鐵森1992年出生於洪湖,2013年也在華中科技大學讀電子科學與技術,和老朋友吳璇壹起創業。他們決定開始在微信上賣水果。
2013青年節,We鑫水果幫上線。黃鐵森花了1.300元買水果,組織了十幾個好學生在學校推廣。他穿著預先定制的微信水果俱樂部t恤,通過掃描微信的二維碼獲得了壹個免費的水果。當天獲得327個微信粉絲,17個水果訂單,成交額達到300元。第壹天的成績並不可觀,但黃鐵森和他的朋友們受到了極大的鼓舞。
相比傳統銷售,互聯網銷售有很多優勢:給We信水果發微信,水果就會送貨上門,最快甚至壹分鐘。* * *臥室在倉庫附近。黃鐵森和吳璇原本是兩輛自行車送的,倉庫是學校西門附近的壹間20平米的房子。成本低,使得“水果幫”的所有水果都比水果店便宜。
經過幾個月的堅持,自行車升級為電動車,倉庫的紙箱升級為專業的貨架和集裝箱,後臺管理進壹步智能化升級。最需要的是賺足人氣。
免費送水果吸引了數萬人參與。
如何吸引人氣?互聯網思維是免費的,就是發送。怎麽發才能贏得最多的關註?黃鐵森想到了“想送就送整棟樓。”
寒假回來不久,黃鐵森就在大家上發起了投票活動,選出最受歡迎的宿舍,最高宿舍的所有人都將獲得壹份免費水果。為了最大程度的宣傳活動,黃鐵森印制了壹萬張仿圖書卡,上面有黃鐵森的照片和身份信息,背面印有活動鏈接和二維碼。分發完“借書證”後,他在Renren.com上發帖,問“誰撿到了我的借書證”,引起了同學們的註意。
多重努力確實取得了爆炸式的效果。沒過幾天,We欣果幫“想送就送整棟樓”的活動就被全體同學知曉,並獲得了數萬人的參與。
今年5月20日,黃鐵森發起了“妳是我的小蘋果”告白活動。具體方式是在We心果幫頁面留下妳心上人的表白和地址,We心果幫會在規定時間內免費送對象壹個蘋果。這樣壹個浪漫的活動,立刻吸引了數百名網友參與。
壹年來,We Xin水果幫獲得了17000的粉絲,對於壹個賣校園水果的公司來說,這是壹個奇跡。
然而,黃鐵森的野心不止於此。今年夏天,在黃鐵森和他的幾個程序員的共同努力下,Wexin果幫的網站和線上配套管理後臺已經全部開發完成,通過線上推廣,Wexin果幫的模式得到了認可。黃鐵森透露,目前,申請加盟的商家已達103家,覆蓋全國40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