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商譽的確認是不同的。購買法確認商譽。如果購買成本總額超過被收購凈資產的公允價值,超出的成本視為購買正商譽,反之亦然。權益結合法不承認企業並購中存在任何商譽,也不是以取得資產所支付的價格為基礎。資產和負債都是以賬面價值計價,資產的賬面價值往往低於其公允價值。股本按已發行股份的面值計價,交換股份的面值與合並方實收資本的差額調整為資本公積。
3.M&A的兩種方法對利潤的影響不同。購買法下,合並後由於存貨的流通、固定資產的折舊、商譽和其他有形資產的攤銷、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的攤銷,導致費用增加,合並後公司利潤減少。但權益結合法對合並後的利潤沒有影響。
4.被合並企業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的處理方法不同。購買法下,合並前的收益和留存收益作為購買成本的壹部分,但不計入合並企業的收益和留存收益;權益結合法下被合並公司的壹部分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被合並企業的收益和留存收益應當納入被合並主體的報表。購買法下,被合並企業的留存收益可能因合並而減少,但不能增加,被合並企業的留存收益也不能轉移到被合並企業。這樣,雖然單個企業可用於利潤分配的留存收益沒有減少,但合並後的金額大大減少,會影響被合並股東的利益;在權益結合法下,參與企業整個會計年度的留存收益應轉移到被合並企業,這樣可分配金額就不受影響。
5.合並前,被合並企業的利潤歸屬不同。購買法下,被合並企業的收益包括當年實現的收益和合並後被合並企業實現的收益,即如果企業發生在合並會計期間,被合並企業的凈收益只包括合並日以後期間的凈收益。只有合並後的利潤歸入被合並企業,在權益結合法下,無論當年何時發生合並,參與企業全年的利潤都歸入被合並企業。
6.對凈資產收益率的影響是不同的。凈資產收益率是企業在壹定時期內凈利潤與凈資產的比率。由於權益結合法,合並後的凈資產較低,而合並後的利潤較高,導致權益結合法下的凈資產收益率較高;相反,購買法下的凈資產收益率較低。
7.在M&A發生的直接費用區別處理:購買法下,在M&A發生的間接費用計入當期損益,而直接費用調整資本公積或增加購買成本,即購買成本資本化。在權益結合法下,合並過程中發生的直接費用計入當年損益。
8.獲取成本的方式不同;權益結合法以發行股份的賬面價值計量成本,購買法以發行股份的公允價值計量收購成本。因此,在權益結合法下,被合並企業的股東權益數低於購買法下的股東權益數。另壹方面,權益結合法下各期報告的股東權益報酬率高於購買法,增加和改善了並購企業的報告收益。但這種情況在並購當年以及之後的短時間內很難發生。但值得註意的是,權益結合法會增加被合並主體企業和財務報告使用者的分析成本,權益結合法下的合並成本通常高於購買法下的合並成本。
9.被並購企業的經營狀態假設不同:從會計假設的應用角度來看,購買法假設被並購企業處於非持續經營狀態,權益結合法假設被並購企業仍處於持續經營狀態。
10,基於不同的理論假設。在企業合並中,只有換股合並,即被合並企業與參與合並的其他股東之間交換普通股的合並方式,存在購買法與股權合並法之間的選擇。美國會計準則委員會將“合營企業”的概念定義為“獨立普通股股東之間根據各自在被合並企業中的相對持股比例,就各自的風險和權利而言的合營企業”,即參與合並的原股東沒有經濟資源的流入或流出,因此沒有購買價格,也沒有新的定價依據。因此,權益集法的會計處理是以歷史成本和持續經營假設為基礎的。購買法的假設前提是,企業合並是壹個企業主體通過購買取得其他參與企業的凈資產的交易,即視為出售。由於購買方存在現金、現金等價物或者其他形式的資產或權利的流出,應當采用與傳統會計處理相壹致的方法,以與其交換的資產或權利的價值計量收到的資產或負債。並且合並後,流出的經濟資源獲得了對經濟資源的控制權。因此,購買法所依據的理論假設是不可持續經營的假設。
11對提供的信息質量和用戶的正確判斷有不同的影響。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兩種會計處理方法存在明顯的差異,這也影響了會計信息的質量。從會計信息的相關性來看,購買法提供了被合並企業資產和負債的公允價值信息,便於投資者預測被合並企業的未來現金流量。所提供的會計信息具有很強的相關性,更易於讀者理解。從會計信息的可比性來看,企業之間的會計信息采用購買法具有橫向可比性,但由於合並時采用新的公允價值計價基礎,合並前後的會計信息缺乏可比性,而合並前的會計信息以歷史成本為基礎。而采用權益結合抽簽法編制的合並報表只披露了被合並企業的資產和負債的賬面價值,產生了較高的制造收入和每股收益,但其現金流與抽簽企業相差不大。因此,會計信息的相關性較差。但是,由於資本市場並不都是完全有效的,資本總是流向收益更高的企業。因此,彩票權益結合會導致經濟資源的不合理配置,不利於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正如有學者指出的,權益結合有助於企業並購。實際上,他們更多考慮的是特定經濟利益的利益,這與會計信息質量所要求的中立性是相悖的。同時,權益法提供的個別資產和負債的信息是不完整的,不能反映被合並企業中尚未入賬的資產和負債。因此,如果投資者只關註企業提供的會計報告信息,而忽視企業采用的會計處理方法,就會被引入歧途。
12.調整以前年度賬目的方法不同。購買法下不需要調整企業的賬面價值,但權益結合法下,如果參與企業的會計核算方法不壹致,應進行追溯調整,重新編制以前的會計報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