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總裁比爾·蓋茨認為,成功經營公司的首要原則是找到最優秀的人來幫助妳工作。他要找的人不僅懂電腦,還會做生意。如果妳只懂電腦,芯片,軟件,這個人是不需要的。他要找的人從壹開始就具備業務和技術條件,所以能保持良性循環。然而,壹般來說,公司在增加員工時,往往不會考慮得很仔細。他們覺得他反正是搞行政的,只要懂行政,他就是搞業務的,他懂業務。他知道該做什麽。其實每個人都需要承擔兩三個人的責任,所以找對象的時候多方面的考察很重要。同時,最優秀的人才大部分都在妳的競爭對手那邊,妳要努力吸引競爭對手的那些合作夥伴。當然,有人說這是不道德的。其實只要妳有條件,人們就會被妳吸引。
長虹電子集團公司總經理倪用了65,438+00年的心血,終於把長虹打造成壹個知名度很高的彩電企業。倪還被世界統計大會授予“管理學碩士”稱號,並獲得《亞洲周刊》頒發的亞洲企業家成就獎。
倪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給了我們很多值得借鑒的寶貴經驗,其中壹條就是:對於長虹來說,不擇手段籠絡人才。
趙勇是清華大學的博士後。他在清華讀了14年。畢業後參與國家重點項目研發。1993年,圓滿完成國家任務的趙勇來到長虹,將在長虹工作的妻子調到北京。
倪得知是難得的人才,主動找談話,希望能留在長虹。這似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倪堅持下來了,經過兩次推心置腹的談話,他終於打動了。他的妻子沒有離開,趙勇本人留在了長虹。趙勇說:“是倪經理的人格魅力吸引了我。”
在挽留了之後,倪立即安排了壹批人給調度使用,讓他攻克大屏幕彩電模具的難關。對於壹個熱衷於科研的人來說,這是最大的鼓勵和誘惑。老板的充分信任,自由的實驗空間,充足的資金來源,讓趙勇充滿了活力。僅用壹年時間,趙勇就為長虹填補了這壹設計和制造空白。
倪馮潤對趙勇的貢獻得到了相應的回報。1995年,趙勇住進了180平米的專家樓,1996年,升任長虹設計院院長。面對這樣的鼓勵,趙勇更加努力,他做出了“長虹紅太陽壹號工程”的決定。
倪為長虹贏得了,趙勇為長虹贏得了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