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的成功告訴我們什麽?是因為他們的產品性價比高嗎當然不是。認為性價比是最高追求的企業,將無法領略品牌價值的盛宴。
蘋果產品的背後,體現了蘋果在品牌管理體系中的產品管理能力和品牌價值管理能力,使其掌握了價值鏈中的戰略制高點。這些全新的管理理念的集合,就是我壹直在努力的“系統化品牌管理”。在這些新的管理理念背後,中國企業的管理思想和範式也將孕育著巨大的挑戰和變革!
模仿蘋果產品的外觀並不難。但是,中國企業要學習蘋果的管理精髓,如何像蘋果壹樣勇於創新,善於設計獨特的產品,創造高價值的品牌,並不容易。
在企業的品牌管理體系中,產品管理是最重要的管理內容,因為新產品管理不僅是追求產品性價比,更是追求產品附加值,這是實現品牌價值提升的最重要的管理內容。
傳統的產品管理和營銷(其實就是銷售)管理往往是本土品牌企業管理體系中最重要的。大部分企業還停留在產品基礎性能、傳播推廣的層面,傳播容易停留在單層次灌輸式廣告傳播的層面。在市場競爭的壓力下,大多數企業因為難以打造出有競爭力的產品而選擇模仿和跟風,希望產品的性價比和推廣能夠解決銷售壓力。所以,隨波逐流,急功近利,成了很多企業的經營理念。這種管理理念會產生相應的HR戰略導向,即企業資源和HR成本傾向於銷售型人才而非品牌型人才。
這個誤區在於沒有理解品牌管理的系統性特征。事實上,這種系統性特征從品牌創立之初就存在,這就決定了品牌價值管理(也稱品牌價值鏈管理)成為企業管理的主要內容,即品牌與產品、價格、服務、供應鏈、渠道、消費者之間的關系管理。如果壹開始品牌體系不匹配或者不完善,必將導致品牌定位、產品價格、消費者需求的錯位。這也是很多中國品牌先天不足,從壹開始就步履蹣跚的原因。
早在iMac時代,蘋果就展現出以產品創新為主導的巨大核心競爭力。蘋果的成功是必然的,因為在喬布斯的領導下,蘋果已經具備了“系統化品牌管理”的能力。
國內壹些研究者認為,蘋果的成功在於喬布斯的個人魅力。我認為企業家或CEO的個人魅力很重要,他們的個人能力往往能決定企業的成敗。但是,壹個企業僅靠個人能力支撐是脆弱的。只有用個人能力去影響企業建立優秀的企業文化和管理制度,才是長盛不衰、擁有強大品牌的根本之道。
蘋果嘗試了喬布斯離開和衰落的教訓,因為那個時候蘋果還沒有建立起喬布斯倡導的創新文化和管理體系。喬布斯曾經離開蘋果另起爐竈,卻最終失去了最適合自己的品牌土壤和基礎。喬布斯需要什麽樣的土壤?這是專業主義文化傳播的土壤。在我看來,喬布斯是品牌企業中最稀缺的品牌管理人才,也就是具有藝術家特質和審美能力的“專家型經理人”,尤其是在時尚界,這樣的“專家型經理人”尤為珍貴。這樣的品牌經理也善於大膽吸收、識別、吸引和管理創意人才,比如設計師。蘋果的設計師工資比同行業的設計師高50%。所以當喬布斯離開蘋果自己創業的時候,多面手的企業家角色不適合他也就不足為奇了。
全球化和互聯網時代帶來的經濟變化,不僅僅是資源配置的變化,更是全球產品流通引起的消費趨勢的交替變化。消費者對產品個性的追求愈演愈烈,追求品牌個性是發展的終極。所以,每壹個成功的品牌都代表著壹個龐大的或有特色的個性化消費群體,每壹個品牌的“消費群體”都代表著壹種文化認同,他們在其中感受到自己的歸屬感、信任感、自豪感和理解感。蘋果品牌人群就是這樣壹個個性化的消費群體。
蘋果品牌的個性是獨特而簡單的,蘋果呈現的商業模式也是簡單的。但是,這種簡單是針對掌握了品牌管理能力的專業人士而言的。對於我們中國的企業來說,掌握這種簡單的管理能力並不簡單。很多企業熱衷的“本土創新”或“新鮮創意”雖然有壹定的即時效應,但並不能從根本上突破企業發展的瓶頸。中國的經濟發展理念和管理水平導致大量中國企業甘願處於全球價值鏈的最低端,成為蘋果這些品牌的血汗工廠和利益之源,這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的悲哀。
如何創造高附加值的產品,如何進行高利潤的價值鏈管理,總之如何通過系統的品牌管理提升品牌價值,我們仍然需要放棄短期成功後的傲慢、虛榮和浮躁,虛心、用心地學習蘋果,並在管理實踐中深入理解和運用。中國企業的管理理念需要創新,中國企業的管理範式也需要創新。中國企業面臨的最大瓶頸是創新!
當然,蘋果的品牌策略也並非無懈可擊,比如其對中國市場的傲慢態度,手機領域的單品策略是否適合手機市場快速演變的時尚潮流,導致其品牌定位的瓦解,產品創新的創新瓶頸。只是這些超出了本文的範圍,以後我會對其他載體做詳細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