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我很想創業,但是創業並不適合所有人。創業會有很多風險,還是安心工作比較好。
溫州人:我為什麽要給別人打工?資本再少,也要自己當老板,自己打工,自己當老板是妳的人生理想。失敗也是壹種經歷。不想當將軍的士兵肯定不是好士兵。不想當老板的肯定不是溫州人。
俗話說“我不突出。”如果妳壹生都生活在依賴中,妳很難出人頭地。司馬遷說:“農不如工,工不如商,倚城門不如刺修文。”香港富豪莊永靖說,就算是小老板,資本再少,也總給自己打工,總有發財的希望。顯然,做兼職總比自己當老板成功的可能性小。對於溫州人來說,這種想法正是如此。
22歲,成為壹家大公司的董事長;27歲成為溫州市人大代表;如今,30歲出頭的他依然神采奕奕...這位是友利控股集團董事長胡旭倉。
胡旭蒼1994畢業於溫州大學。當時樂清柳市工商局職工的父親胡萬昌問兒子:“妳畢業分配有什麽打算?”
胡旭蒼斬釘截鐵地說:“我要經營自己的公司。即使我失敗了,我也會在企業工作。我不喜歡鐵飯碗壹輩子。”
原來,自己創業的想法早就在胡旭倉心裏萌生了。在胡旭蒼身邊,大家都是老大。如果妳不是老板,妳怎麽做?
胡旭蒼的家庭情況是:
我二叔是上海壹家房地產公司的老板:
吳叔叔有自己的公司:
鄭的叔叔當時是溫州著名電器企業新華集團的董事長。
我二叔鄭是溫州服裝企業集團的董事長;
鄭的叔叔開辦了壹家低壓電器廠;
其他幾個大叔也有自己的公司;
我哥哥有自己的進出口公司;
其他表親也是商人。
從65438年到0994年,胡旭蒼開始在他的三叔鄭的公司工作。當時,的鄭叔叔正在為當時還是壹片空白的國內熱塑性塑料管道行業尋找出路。
胡旭倉先從基礎做起,三個月後開始帶領企業工程師做技術研究。然而,經過壹年多的努力,該技術仍然沒有任何進展。胡旭蒼在各地考察時發現,國內的技術根本不行。於是他利用互聯網尋找國際合作夥伴。結果他居然找到了壹家世界最先進的CPVC塑料制造商——美國NOVEON(諾宇)公司。幸運的是,美國NOVEON公司參加了當年在北京舉辦的塑料展。胡旭蒼有壹份深思熟慮的工作,為美國NOVEON公司做評論員,從工作中發掘與自己企業密切相關的信息。
1995,胡緒倉提出與世界500強NOVEON公司合作,成立中美合資公司。雖然我們公司的技術攻關成本壹直在增加,但產品總是不合格,無法突破銷量。
然而,鄭叔叔認為:我們能做些什麽來與他人合作呢?
隨著公司情況越來越糟,年僅22歲的胡旭蒼在1997當選董事長。懷著巨大的期望,胡旭蒼終於在1997年2月8日成立了中美合資的中國友利控股集團。
後來,友利集團參與起草了CPVC管道產品國家行業標準,發展逐漸壯大。
2002年,胡旭蒼當選為溫州市人大代表。
胡旭蒼的父親胡萬昌自豪地說兒子:“他是壹個做大事的人,有勇氣,有眼光,有氣度,有成熟。在與美國公司談判中能把握方向,我感到欣慰。我跟他說,妳可以少掙錢,也不能放棄自己的品格、自尊、自愛、責任感,多為更多的人做點事。”
壹位溫州的網友說:“我感覺溫州人和其他地方人的根本區別就是別人畢業後想怎麽找工作,溫州人畢業後想怎麽創業。這應該是溫州人和其他人最大的不同。”這個說法打破了溫州人創業最根本的思維方式。
妳可能聽過這樣壹個故事:
1983,西北大學校門口,壹個大學生去修鞋攤修鞋。那個修鞋的女孩是個溫州女孩。
大學生挑釁地說:“妳就不怕被壹個修鞋的大姑娘看不起?”
女孩反駁道:“大學生穿破鞋不怕被人看不起嗎?”
“妳以後打算做什麽?”
“當老大。”
“妳哪來的錢當老板?”
“我不是在賺錢嗎?”
修鞋女的理想是當老板,這是溫州人的真實寫照。
《上帝讓溫州人富起來——溫州創業文化啟示錄》的作者、復旦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吳說:“溫州模式沒有秘密。其成功的原因是人們充分釋放了創業致富的深層次欲望,在市場經濟中成功興風作浪。”
在溫州,某機構對260名機關幹部職工進行了隨機調查,93%的人認為“致富是當前最大的政治”。調查結果顯示,54%的溫州人“不要黑紗,要銅錢”。
99加1實業公司總經理林立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自嘲:“我只能做老板。像我這種沒學歷沒專業技術的人,還得自己當老板。”
壹個人窮,主要在腦袋。他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壹個缺乏創業理想的人,無論如何是很難賺大錢的。想要生活豐富,首先要有豐富的思想。腦袋有錢就能口袋有錢,欲望有錢就能遠離貧窮。
天正集團董事長兼總裁高天樂代表政協委員參加了政協十屆壹次會議的小組討論。當政治局常委賈慶林來到高天樂面前時,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說:“這是浙江溫州的壹位民營企業家,天正集團的高天樂。”
賈慶林聽後握著高天樂的手,趕緊說:“我知道溫州的民營經濟很活躍。溫州人能吃苦,敢於冒險,善於抓住機遇。溫州這幾年的發展,為擴大內需、增加稅收、解決就業、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
的確,溫州人骨子裏彌漫著“寧為雞頭,不為鳳尾”的思想。他們認為:“雞頭雖小,卻是在吃;牛皇後雖大,乃糞也。”
溫州人的老板觀念體現在壹句非常諺語中:
有錢就當老板,沒錢就當老板;
如果妳能當老板,妳可以睡地板;
賺錢是老板,不賺錢也是老板;
與其幫別人做大生意,不如自己做點小生意;
不想當老板的人不是真正的溫州人。
有人說:“溫州人十個有九個是老板。還有壹個要當老板了。”這種說法很正確。按人口比例算,溫州老板數量全國最多。
據不完全統計,僅2000年,溫州就有個體工商戶20.8萬戶,平均註冊資本654.38+0萬元。私營企業13077家,平均註冊資本62萬元;股份合作企業24046家,平均註冊資本49萬元;以民間投資為主的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10453。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僅溫州就有39家企業。
目前全國有65438+60多萬溫州人,他們創辦的企業多達3萬家。其中個體工商戶超過37萬戶,年銷售總額達到3000多億元,相當於再造了壹個溫州;在海外,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溫暖國籍的華僑華人超過40萬人。
溫州人的目的其實很簡單:那就是賺錢!
威力打火機有限公司老板徐勇對“妳創業成功的動力是什麽?”他的回答是:就是為了賺錢,過上富裕的生活。溫州的每個人總是不放心給別人打工。他們寧願做自己的小生意,也不願盈利或虧損。在溫州人眼裏,創業的時候,賺錢是其次,最重要的是積累經驗和人際關系。只要腳踏實地就好。總有壹天會成功的。
康奈集團團委副書記鄧東華是湖北人。大學畢業後,他應聘到康奈工作。此前,鄧東華認為溫州人眼裏只有錢,銅臭太濃。漸漸地,鄧東華不僅認同了溫州人的思想,也無時無刻不在用溫州人的創業思想感染著他,他也萌發了創業的念頭。
2002年,鄧東華的父親從湖北老家打來電話,說當地法院正在招人,讓他回去。此時的鄧東華早已“喜出望外”。他說他愛上了溫州,溫州人改變了他的想法。他想在溫州發展。
原來鄧東華給自己找了個溫州女朋友,家裏是做生意的,挺有錢的。然而,鄧東華並不想依靠他的女朋友。他想自己當老板,在溫州大有作為。
現在很多在溫州的打工者都聽說了,也見證了溫州人的創業經歷,他們也想創業。而這些被溫州市民稱為“新溫州人”的外地人,由於受戶籍和抵押物限制非常大,很難有和本地人壹樣的融資待遇。
但是,精明的溫州人早就看到了這個市場。2006年7月4日,甌海農村合作銀行率先提出“新溫州人創業貸款”政策,最高貸款1萬元,最長期限5年。
“作為本地銀行,我們率先推出了新溫州人創業貸款,基本上為新溫州人創業提供了壹個專門的融資平臺。”甌海農村合作銀行負責人表示,“長期以來,新溫州人融資市場是壹個空白點,銀行並沒有具體介入。因為空白,外地人在溫州創業缺乏資本,只能向在溫州先富起來的老鄉貸款。”
“新溫州人創業貸”首先拓寬了戶籍限制,能提供甌海區常住戶口證明或常年在該區工作的人員,即使戶籍不在溫州市區,也可辦理此項業務。同時,有壹定經濟基礎的新溫州人可以通過房產等固定資產作為抵押,獲得利率較低的抵押貸款;即使沒有抵押物,也可以提供有壹定經濟基礎的擔保人,同樣可以享受擔保貸款。
顯然,創業基因是溫州人致富的動力。如果妳的身體裏有致富的動力,妳的行動就會朝著致富的方向奮鬥,財富觸手可及。想要實現理想,首先要有當兵的想法,要有當元帥的誌向。為什麽別人能當老大我不能?這樣妳才會有為事業奮鬥的激情和動力。
當然,創業的時候,壹定要考慮創業的利弊。
創業的好處是:自主性強,沒人束縛妳,給自己壹個做愛的機會;想工作就工作,不想工作就休息,不管妳對財富的態度如何;能夠吸引親朋好友加入進來,與他人壹起奮鬥;極具挑戰性,能充分發揮壹個人在商業上的潛力;等壹下。
創業的壞處是:風險大,收入不穩定,也許壹個月賺幾萬,也許虧很多;倦怠,壹個人要做很多人的工作。妳既是老板,又是打工仔,還有業務員,財務人員,行政人員,後勤人員等等。工作時間不固定。無論什麽時候需要,妳都要起來工作,這對妳來說只是壹種奢望。在財產投資方面,相對巨大,往往所有積蓄都壓在上面,損失壹點財產會極其痛苦;可能會離開對法律法規的誤解,從而遭遇失敗等等。
所以妳要認真考慮創業的利弊。如果妳認為沒有負擔,而且妳很自信,會比之前的工作更吸引妳,社會條件束縛,那就不要猶豫,不要患得患失!因為希望本身就是壹種動力。
溫州人語錄:
我只能當老板。作為壹個和我壹樣沒什麽文化沒什麽專業技能的人,沒人願意工作,我只好自己當老板。
——九九加壹實業公司總經理林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