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倫造紙術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他為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明的進步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千百年來壹直受到人們的尊敬。
被造紙工人奉為造紙鼻祖和“紙神”。麥克·哈特(Mack hart)列出的100位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名人中,蔡倫排在第七位?。蔡倫被《時代》雜誌列為“有史以來最佳發明家”?。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展示了蔡倫發明的造紙術。
2.宋·應星(1587——約1666),字長庚,漢族,江西奉新人,明代著名科學家。
宋壹生致力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科學考察和研究,收集了豐富的科學資料。同時,他的先進意識使他成為壹個批判封建主義和中世紀學術傳統的思想家。
宋的著作和研究領域涉及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不同學科,最傑出的著作《天工開物》被譽為“17世紀中國的工藝百科全書”。
宋的主要貢獻是,他把中國幾千年來出現的農業生產和手工業生產的知識做了壹個總結,也把技術經驗做了壹個總結,並把它們系統化、組織化,然後寫成壹本書,使之流傳下來。
宋的著作包括農業和手工業,如機械、磚瓦、陶瓷、硫磺、蠟燭、造紙、武器、火藥、紡織、印染、制鹽、采煤和采油。在農業方面,宋對水稻的浸種、育秧、卷秧、除草等生產全過程做了詳細的記錄。
比如“持續幾天就發芽,撒在田裏就生出壹寸,叫日苗。”幼苗生下來30天,就拔起來,分開種.............................................................................................................................................................同時,他也指出了水稻種植中值得註意的各種問題。
在手工業方面,宋試圖用定量的方法。在描述生產過程時,他特別註意原材料消耗與成品回收率之間的數量關系,對數量有明確的概念。宋在分析苗的轉移時指出:“壹畝水田所生之苗,皆為移植二十五畝之用”,即水田與本田之比為1:25石,這是近代江西仍在沿用的重要比例數據。
宋對各種油的出油率作了初步的解釋:“把亞麻、蓖麻籽和樟樹籽混合在壹起,每塊石頭可出油40公斤。菜客每石得油27斤。蕓苔種子每石得到30斤……”。這種對油料作物具體而準確的數據描述既有理論意義又有實用價值。
3.徐光啟(1562 . 4 . 24-1633 . 11.8),生於,明代著名科學家、政治家。崇禎朝官,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內閣侍郎。?
徐光啟壹生致力於數學、天文、歷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著述頗豐,尤以農學為著,翻譯了《幾何原本》、《太西水法》、《農業行政百科全書》等書籍。同時,他也是溝通中西文化的先驅。為17世紀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
崇禎六年(公元1633年),徐光啟病逝,崇禎皇帝賜太子太保、少保。
徐光啟在天文歷法方面的成就主要集中在《崇禎歷書》的編撰和為歷法改革而撰寫的各種疏奏。在歷書中,他引入了圓形地球的概念,明確引入了地球的經度和緯度的概念。
他將星等概念引入中國天文學界,並根據第谷星表和中國傳統星表提供了第壹張全天星圖,成為清代星表的基礎。在計算方法上,徐光啟引入了球面和平面三角學的精確公式,並首次做出了視差、氣差和時差的修正。
崇禎歷書的編纂從崇禎4年(1631)開始,壹直到崇禎11年(1638)。圖書46種,137冊,分五次呈現。前三次是徐光啟本人所贈(23種,75卷),第二次是徐光啟去世後李天經所贈。
第四部由徐光啟親自修訂(13種,30卷),第五部最終由李天經完成(13種,32卷)。
4.梅文鼎(1633—1721),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人,漢族。清初的天文學家、數學家,是清代“歷法計算第壹大師”和“開山祖師”,被世界科技史譽為與英國的牛頓、日本的關曉鶴齊名的“世界三大科學巨人”。?
梅文鼎壹生致力於復興中國傳統的天文學和算術知識,促進中西天文學的融合。在他的著作中,梅文鼎再次澄清了丟失的古代歷法。傳統天文學中的許多方法,他還寫了《吃貨》、《七政》、《五星論》等書,介紹第谷式的西方天文學。
梅文鼎在另壹本書《歷法學問題》中論述了中西歷法的異同,並將許多西方天文學知識納入中國古代學術體系。比如他把西方的理論稱之為“地寒五帶暖”,也就是《周篇·舒靜》中的“七秤六室”理論。
天文數學著作70余種,其中數學著作20余種。梅叢書60冊,其中數學著作13種,40冊。
梅文鼎致力於天文數學的研究。他系統考察了古今中外的歷法,介紹了歐洲數學,綜合研究了中西歷法,梅文鼎在引進和發展西方數學知識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對後世影響很大。
5.郭守敬(1231年-1316年)心思縝密。邢臺縣,邢州(今河北省邢臺市)。元代著名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工程專家?。早年師從劉、、,太史令官,博物館大學士,人稱“郭太師”。元仁宗延壽三年(1316),郭守敬去世,享年86歲。著有《推步》、《歷城》等十四種天文歷法著作。
郭守敬在天文、歷法、水利、數學等方面都有傑出的成就。從至元十三年(1276)受命修訂新歷法,歷時四年,制定出“計時歷法”,使用了360多年,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歷法。為了修訂歷法,郭守敬還改革發明了簡易儀、高計等十二種新儀器。
至元元年(1264),郭守敬奉命修復疏通西夏古運河,設置水閘堰,灌溉當地農田。至元二十八年(1291),郭守敬被任命為京師水監,負責修元大都至通州的運河。歷時壹年,完成全部工程,命名通惠河,發展南北交通和水運。
1970年,國際天文學會以郭守敬的名字命名月球上的壹個環形山“郭守敬環形山”。?1977年3月,國際小行星中心將2012號小行星命名為“郭守敬小行星”。?
百度百科-蔡倫(東漢宦官,“蔡侯紙”發明人)
百度百科-宋應星
百度百科-徐光啟
百度百科-梅文鼎(清初著名天文學家、數學家)
百度百科-郭守敬(元代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