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即政府與社會資本之間的公私合營(簡稱:PPP),在臺灣省稱為公眾參與公共建設,又稱公私合營、公用事業市場化或公用事業民營化等。它是公共建築的發展模式之壹。公共部門與私人部門合作提供公共建設和服務,既實現了公共建設的功能,也給私人部門帶來了收益。這種模式在世界範圍內被廣泛使用,因為私人部門分享公共部門的初始投資,並可以減少政府的債務。另壹方面,PPP模式也可以配合私人建設運營後的移交模式。
2015年,杭紹臺鐵路被國家發改委列為首批PPP示範項目之壹。根據融資方案,由民間資本財團、中國鐵路總公司、浙江交通集團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資。項目公司的股權突出了民間資本的絕對控股地位。2016 12 1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於同意杭州市建設紹興至臺州鐵路的批復》(發改基20162516號),同意建設杭州至邵臺城際鐵路項目。
融資2065438+2007年9月11日,復星國際牽頭壹家私人財團,與浙江省人民政府就杭紹城際鐵路PPP項目簽訂投資合同。協議簽署後,杭紹城際鐵路成為中國第壹條由民營企業控股的高速鐵路。根據投資協議,本項目可行性研究已批準總投資448.9億元,估算總投資約409億元。
其中復星牽頭的浙商民營財團占51%,中國鐵路總公司占15%,浙江省政府占13.6%,紹興市和臺州市政府合計占20.4%。資本金以外的資金缺口由項目公司通過融資解決。這是社會資本首次在鐵路投資領域實現絕對控股。
圖片來源新京報
項目運營公司成立於2017 12 15,杭紹臺鐵路有限公司經臺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準登記註冊。
主要股東:
臺州杭紹臺高鐵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51%
中鐵發展基金有限公司15%
浙江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13.6%
紹興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10.2%
臺州鐵路建設投資有限公司10.2%
運營模式項目采用BOOT(建設-擁有-運營-移交)模式。政府授權項目公司負責項目的投資、建設、運營、維護和移交,並獲得合理回報。運營期滿後,項目公司將項目資產全部無償移交給政府。本項目合作期為34年,其中建設期4年,運營期30年。
合作回報機制政府與社會資本共擔風險、共擔收益,社會投資者的回報機制為“經營收益+可行性缺口補貼”。在實施方案確定的合作邊界條件下,可行性缺口補貼金額通過與社會投資者協商競爭性確定。同時約定列車對數、超額收益分配等回報調整機制。
自主門票定價2017 9月19日,浙江省發改委明確杭紹臺鐵路項目門票價格實行自主定價,呼籲國家發改委給予政策支持。此前,所有鐵路線的車票定價權都被中國鐵路總公司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