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創業期:80年代中期至1996。
隨著中國的對外開放,外國礦業公司和初級勘探公司開始註意在中國投資礦產勘探,並進行了壹些勘探,首先是在中國西部進行有色金屬和貴金屬的風險勘探。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礦業公司之壹,必和必拓與原冶金工業部西南冶金地質勘查局從1987開始合作。經過4年的評估和談判,經中央有關部委批準,成立了中國第壹家規範化的非法人合作固體礦產勘查企業——四川康電公司,投資420萬澳元,在四川會理東部開展層控鉛鋅礦勘查工作。
與此同時,初級礦產勘查公司也開始註意在中國投資礦產勘查。加拿大銀河公司率先在新疆哈密進行金礦風險勘探。明科金屬公司、太平礦業公司、通用礦業公司、西南資源公司等公司主要在中國西部的新疆、內蒙、河北、四川、雲南、廣西等省區開展以金礦為主的礦產勘查,並建立了華嘉、黑龍、安娜美等壹批合資、合作勘查企業。
受國際金價周期性變化的影響,1994 ~ 1996年形成了國外在華礦產勘查的第壹次高潮。在初創時期,大型礦業公司在礦產勘探中發揮了主導作用。大約有50 ~ 60家外國礦產勘探公司在中國尋找投資機會。
二、衰退期:1997 ~ 1999。
由於國際金價周期性下跌,發生了印尼“布桑金礦”黃金勘探詐騙案。1997三月底以來,國際勘查市場風雲突變,急劇萎縮,礦產風險勘查融資變得非常困難。很多壹級勘探公司第壹次資金告罄,不可持續。此外,山東大營各莊金礦合資勘探糾紛和山西堡子灣金礦合資協議壹波三折,使得國外大型礦業公司和初級勘探公司如退潮般撤離中國。礦產勘查市場是全球性的,現階段我國地勘單位也處於最困難的時期。
與此同時,世界各地的大型礦業公司都調整了勘探戰略。大幅壓縮公司礦產勘查預算和勘查部門,壹般不再進行基層勘查找礦。在中國進行風險勘探10年的必和必拓公司勘探部也於1999年退出中國和四川金康金礦,全部返還給中方合作夥伴。
三。相持期:2000年至2003年上半年。
現階段,仍有少數外國公司在融資困難的情況下仍然看好中國的找礦潛力。他們認為,中國礦產勘查對外開放的條件將不斷改善,他們堅信在中國投資礦產勘查是有前途和回報的。相持時期,我們會謹慎使用少量的勘查資金,繼續開展小規模的勘查活動,積累信息和經驗,保持與合作夥伴的業務聯系,堅持勘查周期的“嚴冬”,等待下壹個礦產勘查投資“春天”的到來。西南資源公司、太平礦業公司、明科礦業公司、通用礦業公司、澳華黃金公司等壹級勘探公司位列其中。大型礦業公司,如英美礦業、利托、巴裏克等。,保留他們在中國的勘探辦公室和少量勘探人員,繼續關註中國的礦產勘探市場,與潛在的中國合作夥伴保持聯系,尋找可以投資的項目。相持時期,國內地勘單位難以獲得勘查項目,勘查投入和鉆探工作量降至歷史最低點,大量探礦權被放棄。
四、復蘇繁榮期:2003年下半年至今。
2003年初,黃金價格開始上漲,從320美元/盎司到400美元/盎司左右,到2005年年中的480美元/盎司,到2006年的600美元/盎司以上,達到25年來的最高水平。由於黃金價格的上漲,黃金勘探融資變得更加活躍。黃金勘查是固體礦產勘查的風向標,礦產勘查市場進入新的繁榮周期(見圖1-2)。再加上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國內市場對礦產品的巨大需求,從2003年下半年開始,國外礦業公司和原生礦產勘查公司再次大量進入中國,勢頭超過1994 ~ 1995,中國對外投資勘查進入恢復期和繁榮期。
到2005年,全球礦產勘查預算總投資約為51億美元。2006年,礦產勘探投資超過1997年52億美元的歷史峰值,達到75億美元,預計2007年將進壹步增加。2006年,中國礦產勘查投資達到66億元。全球采礦和礦產勘探的市場因素使外國投資勘探進入了壹個繁榮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