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無錫為什麽是二線城市?發展成新壹線城市需要多久?

無錫為什麽是二線城市?發展成新壹線城市需要多久?

從實際通勤來看,無錫市區面積不小,建成區的密度和質量也很高。為什麽給人感覺無錫是個小城市?我覺得跟以下幾點有關:

第壹,交通擁擠的程度

無錫是壹個交通順暢的著名城市。雖然近幾年由於道路建設的延遲,私家車數量的快速增長,類似於早晚高峰時段的機場高架和晉城高架,在同類城市中還是比較暢通的城市,尤其是非高峰時段,基本上壹路暢通。同樣的15公裏,我在杭州開車可能要40分鐘,蘇州30分鐘,無錫只要20分鐘。通勤時間的節省給人壹種城市不大的感覺。

二、人口構成和分布

無錫是壹座典型的工業城市。雖然目前第三產業比重已經超過第二產業,但就我的感官來看,第二產業從業人數應該還是高於第三產業,第三產業水平應該低於中心城市。這就意味著商務人士少了,普通上班族上班時間待在單位,城市裏跑來跑去的比例相對較低。就是所謂的候鳥城市。

當然,有人可能會說,蘇州人口只比無錫多壹百萬,也是類似的產業結構。為什麽明顯感覺蘇州人多?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蘇州和無錫的城市群結構不同。蘇州的整體城市框架類似於壹個十字(中間是老城區),老城區以外的獨立區域更接近於條狀,導致工業園區和新區的廠區和商住區沒有圓形劃分。比如褲衩進入廠區往南不到兩公裏,東西方向是很長的商住區。無錫是典型的環形城市。從市中心往南、往西、往東甚至往北都有壹定距離的商住區(雖然北塘真的很破)。較大的工業區明顯分布在市區的各個角落,與主城區的界限明顯,以至於壹走出高樓密集的商住區,就壹望無際,感覺置身於城市之外。同時,許多外來人口聚集的鄉鎮(如梅村、碩放、安貞)與主城區被工業區隔開,人口分布高度分散。另外,主要景點都分布在郊區,大城市輻射有限也是重要原因。

第三,主城的地形也是壹大因素。

“無錫”位於長江南岸,太湖西北岸。這裏是長三角經濟區的中心,的確是中國難得的福地。又是區域的戰略要地,區位優勢應該高於常州和蘇州。但其優勢在目前的長三角格局中並沒有發揮出來。

無錫江陰大橋20年前建成,是江蘇省第二座長江大橋,可見其在區域戰略中的重要性。目前江蘇長江上有十幾座橋(包括在建的),但無錫仍是唯壹的壹座橋,可見其戰略短視,已錯失良機多時!

建國以來,無錫壹直是江蘇省政治經濟第二龍頭。大約在15年前被蘇州超越,從此壹蹶不振。因為其錯誤的規劃和短視,至今沒有得到糾正;不僅被蘇州超越,還被常州追趕。無錫根本不知道為什麽繁榮,為什麽衰落。總想打蘇州,卻又處處學習蘇州,攀比蘇州,總想靠近蘇州。蘇城幾千年的興衰自然是有道理的。無錫要振興,機會和優勢還是有的。關鍵是能不能認清形勢,明確自己的定位。找準方向,努力的話結果不會差。

無錫應該是江南的“東北”,而不是太湖附近的另壹個“蘇州”。我們應該向長江發展,而不是把太湖當成未來。我們應該發展現代重工業、大型工業、機械工業、汽車制造業等。,而不是像蘇州壹樣去競爭電子、半導體;只有錯位發展,才不會出現惡性競爭;才能發揮各自的優勢,取長補短。同時,要充分發揮我們的區域優勢,把無錫打造成長三角的物流中心。無錫至少要建3-4座長江大橋,才能發揮妳“交通十字路口”的優勢。這些既是長三角經濟布局的需要,也是妳的長處和優勢。不管上海南京讓不讓妳這麽做,妳都要先搞清楚原因,才能想辦法應對,自己爭取,自己突破。

在城市布局上,與蘇州拉開距離,交錯發展:無錫朝“北”,蘇州朝“南”,才有前途。新工業區應位於城市的西部,靠近“交通十字路口”,靠近江陰;整個城市要向北拓展,依托長江發展,壯大自己,以納入江陰、張家港為長遠目標進行布局。以無錫高鐵北站為新城市中心;以沿江鐵路為契機,重建新城;並再建壹座公鐵兩用的“無錫長江大橋”,這是形成“十字路口”的重要壹環。無錫、張家港、江陰3點之間:新建無錫國際機場;依托長江,大力發展臨港工業區,重點發展“現代重工業”:汽車制造、私人飛機、直升機、太湖遊艇業等。按照這個布局,無錫的經濟將在10年內再次騰飛。

無錫這幾年之所以落後,是因為把太湖看得太重了,把它當成了城市的未來。因為和蘇州爭太湖開發權,走錯了方向。太湖經濟屬於休閑消費經濟;長江經濟是工業航運經濟。長江是長三角經濟區的基礎和最大優勢。只有立足未來,規劃未來,才有意義。無錫只有先比自己大才有意義,然後才會推廣!

這些年在南方的投資不會白費;改弦易轍還不晚:北方主導,南方互補,南方反哺北方。把“碩放機場”改成“太湖私人國際機場”,把無錫濱湖區變成“華東富人區”,邀請國內頂尖的100富豪入住,打造自己的私人莊園。由於華東富人集中,但空域緊張,很多富人買得起飛機,卻用不上,只有太湖上空這壹架合適;把碩放機場打造成中國第壹個民營機場,他們當然願意來。妳可以在這裏建造私人莊園。如果妳有壹個家,妳會買壹架直升機,壹架私人飛機和壹艘遊艇...有錢人來了,別人自然會跟著來。甚至可能把公司總部搬過來。

富人區房價要比蘇州高壹倍,要和上海接軌;目前無錫市的房價是蘇州的80%左右。用這些地區的財政補貼北部新城的發展,新城的房價要控制在老城的1/2到2/3;低價吸引人聚集,留住各種人力發展壯大自己。“高房價”成為各大城市的劣勢,新城市的“低房價”也成為吸引和留住人口的優勢...

兩個鬥狗城市:城市和產業相似的無錫和蘇州,都在爭奪太湖開發權;要拉開距離,發展方向不對:無錫是“北”,蘇州是“南”。近年來,機場建設中的明爭暗鬥,因為距離太近,最終有了壹個“折中”的方案:太湖邊的碩放機場。蘇州人很不開心。他們的GDP比無錫高很多,卻沒有機場。

簡單說壹下蘇州!蘇州與吳江合並後,整體上要“向南”發展;吳中區的蘇州灣要分出壹部分,建立太湖區。吳江區將建機場!吳中區面積大,重點不突出,重點分散,非常落後。吳中區煙臺山湖周邊地區(光復鎮、木瀆鎮、胥口鎮、胡林鎮、東山鎮、金庭鎮、河橫涇街道)應與吳江區七都鎮合並,形成新的行政區:太湖區;以“蘇州灣”為中心。吳江“松陵大道”以北地區和同裏鎮納入新吳中區;因為與古城相連,遙相呼應,所以要把“新吳中區”建成新的“主城”!

蘇州國際機場將建在吳江胡芬鎮,靠近上海南部和昆山,可以為上海起到“自用”和“分流”的作用,同時與吳江區的“高鐵樞紐站”互動,成為新的物流集散中心。把太湖打造成旅遊集散中心,吃喝玩樂的結合體,蘇州整體用蘇州灣打造城市新名片,遊艇旅遊、高端消費、娛樂新天堂!

以上海為龍頭,這種與無錫的互動與錯位發展,讓富人形成了壹種新格局:在上海工作,在無錫生活,吃喝玩樂在蘇州。有利於提升“長三角”的國際競爭力,兩個城市都得到了機場和發展的新機遇!

主要有兩個原因,經濟實力和人口的相對下降。從解放到1990年代,無錫素有“小上海”之稱,其工業實力和經濟實力在江蘇省首屈壹指,在全國也占有壹席之地。1990年代,蘇州配合蘇州工業園區在中國和新加坡的威望,隨著蘇州所轄20個縣級市的崛起,以昆山為代表的第壹個設立工業園區的縣級市,無錫被蘇州取代成為江蘇的壹哥。2010年後,被南京超越。經濟實力排名的下降,導致流入無錫的外來人口明顯減少,退至二線城市也在情理之中。但不可否認的是,人口和版圖都不占優勢的無錫依然是全國最強的地級市之壹,無錫的收入水平幾乎是地級市中最強的,和蘇州持平。

我住在無錫惠山區農村。我表妹在張家港德姬鎮結婚。他們都說張家港經濟實力很強。我們去參加壹個婚宴,發現他們的酒品等級至少比我們落後8-10年。為什麽?其實張家港這個蘇州強市,可能工業經濟發展很強,但大部分人只是賺點死工資。這些工薪階層其實並不是很過剩。無錫的綜合實力絕對不輸給蘇州。城鄉差距很小,民眾普遍過剩。婚宴最能體現當地的整體生活水平!所以不要吹噓GDP經濟有多強。這個力度只是體現了大企業和很多老板,但是大部分工人只賺壹點死工資。沒什麽好吹噓的,所以奉勸那些蘇州人不要自我感覺良好,因為如果是老板,不管無錫還是蘇州,都是好人!妳是工人都壹樣!!!順便奉勸江陰人,陽光、藍海等集團的老總都很有錢,但大部分普通員工的待遇也不高,別瞎說!!!

我住在無錫。我是外國人。我在無錫已經十年了。我的生活不會因為是壹線還是二線而改變。無錫有我喜歡的地方也有我不喜歡的地方。那又怎樣?反正我住的地方就是我家。對了,最後壹句,我是中國人,討厭地圖炮。

我為自己是無錫人而自豪。請不要用所謂的壹線來欺壓人。壹線城市壹切都好嗎?無錫和無錫壹樣好,而且我覺得無錫有很多第壹,是其他任何壹個城市都比不了的。無錫自然有幾百萬喜歡她的人。因此,講話要辯證求實。我覺得在那裏把事情做好,在那裏多做貢獻就好,沒必要爭妳的優劣。如果妳不是無錫人,對妳來說沒多大關系。我覺得無錫人會建設自己的城市,沒必要讓別人更閑。

我在無錫長大,大學畢業後在上海工作。從宜居性來看,無錫遠遠優於上海。無錫壹兩千的房子比上海壹二十萬的房子好多了。無錫人也很驕傲。改革開放後,鄉鎮企業發展很好,收入僅高於上海。所以以前,無錫人看不起蘇北人人和上海人。其實上海本地人大部分是員工,老板大部分是外地的。這就涉及到外來人口的構成。無錫經濟以工業為主,外來人口多為工人。上海第三產業發達,很多外來人員都是成功人士。客觀來說,無錫本地人過得比上海本地人好。

當然,無錫很多鄉鎮企業是在市場沒有形成充分競爭的時候發展起來的。到現在,市場逐漸形成了贏者通吃的局面,小企業壓力大,讓無錫的經濟面臨壹些轉型的困難。

另壹方面,無錫的許多人才來到了上海。事實上,上海這座城市是由江浙壹帶的人才建成的,無錫人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反正在上海人眼裏,無錫人和本地人差不多。所以長三角是壹體化的,沒必要單說無錫。來上海快二十年了,退休後還是希望能在無錫生活。無錫還是宜居的。

我覺得天天討論什麽壹線二線城市很無聊!很沒意義!就算我們現在承認了某個城市的壹線,我們能做什麽和普通人的生活沒有本質區別!好不好不是由壹些我不知道是誰開始的壹線或者二線概念決定的。不為什麽!無錫好,無錫人知道,無錫不好,無錫人知道!

無錫是什麽時候成為壹線城市的?這個問題不是很嚴謹。事實上,在2018全國第壹金融城市研究院的報告中,無錫已經成為全國新壹線城市之壹。

但近年來無錫進出“新壹線”的行列,無疑讓廣大無錫市民感到困惑。其實這兩年無錫經濟發展有點累,2017年GDP增速在全省處於中下遊水平。總量上被省會南京超越,後面的南通緊追不舍。2015省級區劃調整後,無錫錯失良機,城市GDP甚至被隔壁重組後的常州超越,讓無錫倍感壓力。

我覺得造成這種尷尬局面的重要原因有兩個。

首先,經濟中心不確定

第二,區劃不科學

首先說第壹點,“經濟中心的不確定性”。我們知道,壹個城市要快速成長,中心向四周輻射是最有效的發展模式。其中最關鍵的是具有絕對經濟優勢的中央發光點。簡單來說,就是發達的城區帶動了相對落後的縣城。

再看看江蘇其他城市。

再來看看無錫。20105165438+8000萬元,無錫GDP總量5465.28億元,約占GDP總量的52%。此外,江陰市實現GDP 3488.27億元,宜興市實現GDP 6543.8+0558.25億元。無錫只有兩個縣級市,總量卻成為了萬億俱樂部,但這個數字的構成卻很尷尬。整個地區的城區比例不高,勉強過半。市區這種低調的情況,在全省也是“絕無僅有”的!(後面是十三姐宿遷)

無錫所轄縣級市數量在江蘇除省會南京外排名倒數第二,僅有江陰和宜興。其中江陰的GDP將近3500億,和市區相差不大。簡直就是怪物!宜興的GDP也突破了6543.8+0500億元!兩市總量超過5000億,僅兩市總值就占全球的48%,幾乎和市區相當,而且這個比例還在擴大!這就呈現了壹個小馬拉大車的尷尬局面。因為縣級市太強,尤其是江陰,完全自給自足,經濟上不依賴市區,市區對所轄縣市無法有效發揮虹吸作用。此外,江陰宜興作為代管縣級市,其財政收入不直接與無錫掛鉤,而是上繳省廳,再由省廳按比例返還給地區。所以縣級市發達,市區也不便宜。以無錫市現在的規模,不可能吞並經濟如此龐大的江陰成為市轄區,導致城市經濟不溫不火,發展緩慢。我預測,隨著江陰的快速發展,未來城市的無力感會越來越明顯!

再說另壹個縣級市宜興,我們就說第二個原因——“區劃不科學”,這也是無錫的硬傷!

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說說1983的區劃大調整。當時無錫放棄了沙洲縣,也就是現在的張家港,選擇了宜興作為飛地。當然也是為了爭奪太湖使用權。事實證明,無錫當時的眼光不夠長遠,“太湖之戀”太重,卻低估了長江的價值。我們知道,長江的航運價值極高。為長江三角洲中下遊地區提供了便捷的水路交通,有利於其對外聯系,是聯系東西部的紐帶。那時候的無錫,似乎“長江之戀”很低,並沒有意識到。飛地宜興這麽多年在交通、文化等方面都很難融入無錫。反而更願意接受老宅子常州,所以也在自行發展。由於地理因素,無錫無法吞並宜興成為市轄區。

這樣無錫到不了南方也到不了北方,實際上成了壹個人的軍隊。同樣在壹軍隔壁的常州的發展與無錫正好相反。1983年分家後,常州不僅沒有得到任何好處,還失去了兩塊地,只好埋頭發展市區,導致現在中心過於強勢,下文不明。我覺得,從長遠來看,無錫要想繼續高速發展,只能和常州合並,恢復原來的八城,以中吳為輔。這樣常州和蘇州的體量相當,所轄各縣之間的關系可以更加緊密,不受地域影響。市區合並後,強大的左右兩翼帶動了中國中北部的快速發展。GDP也能飆升到11000多億元,捍衛區域經濟中心的絕對地位,從而更好的輻射和虹吸周邊縣市!長江和太湖的利用率也可以最大化!蘇錫常都市圈從此更近了,有百利而無壹害!

無奈,這只是我的壹個幻想。畢竟這麽大的區劃調整,操作難度太大了!不過值得欣慰的是,常州和無錫兩個城市確實在加快壹體化的進程。2018年將主要實施常州至無錫城際高架道路的規劃,並增加蘇錫常南部高速、江南高鐵、常州至伊稀高速、長宜高速的建設,希望能有效緩解無錫目前的壓力!

無錫要成為壹線城市其實很簡單。

即蘇州和無錫往往合並成壹個新的直轄市,可以取名為常州或東吳(但絕不能叫無常),市政府設在無錫。

根據16的數據,我們來看看新建立的數據:

GDP:15475+9210+5773 = 30459億,超過上海的27466億元,排名第壹。

人口:1061+651+459 = 2171萬人,比重慶和上海少,和北京差不多,排名第三。

土地面積:0.85+0.48+0.44 = 1.77萬平方公裏,和北京、鹽城等城市差不多,但不是“巨無霸”。

如果是這樣的話,上海和蘇州-常州(東吳)相互競爭,相互升級,也可能激發更多的活力。蘇錫常人民也如願進入壹線城市行列,繼續創造新的奇跡和輝煌。

  • 上一篇:我去擔保公司貸款,月息2%,月手續費1.5%。這加起來就是每月3.5%。這家公司收費合法嗎?
  • 下一篇:物聯網板塊有哪些龍頭股?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