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商譽1.45萬億中小企業占比大,增速快。
浙商證券的壹份研究報告顯示,目前a股商譽為1.45萬億,較同期2017增加15.18%。這背後是2015並購規模大幅增長,帶動商譽快速增長;2015年,M&A金額和數量分別增長23.9%和69%。
此前證監會指出,公司確定商譽減值測試時機通常存在三個問題:壹是至少在每年年末不進行商譽減值測試;二是未充分關註商譽所在資產組或資產組組合的宏觀環境、行業環境、實際經營狀況和未來經營規劃,未合理判斷商譽是否存在減值跡象,在商譽存在具體減值跡象時,無合理理由未及時進行減值測試;第三,單純因為並購各方有業績補償承諾且仍處於業績補償期,不進行商譽減值測試。
在1.45萬億元的商譽中,創業板商譽占凈資產的比重較大,且增長較快。目前主板商譽7949億元,中小板商譽3774億元,創業板商譽276654.38+0億元,整體比例穩定在7: 3: 2。
從行業來看,傳媒、醫藥、計算機的商譽比較大。從商譽的絕對規模來看,傳媒、醫藥、計算機位列前三。從商譽占凈資產的比例來看,傳媒、休閑服務、計算機位列前三。
事實上,商譽減值是壹種普遍的市場現象。如果上市公司誠心在產業鏈上進行並購,遇到行業低迷或者國內外政策變化,減值虧損,導致股價暴跌,這並不可怕。只要公司有競爭優勢,並購有協同效應,那麽較低的估值可能意味著更好的投資機會。相反,如果上市公司為了追逐熱點,制造高市值,從而減持股份,多套現,只會想盡辦法在會計制度的邊緣徘徊,想盡辦法少披露信息,掩蓋風險,欺騙投資者。
頭上的達摩克利斯劍
以紫光學大為例。這家曾經通過私有化回歸a股的標桿企業,如今已經淪為空殼股。由於2015年收購學大教育產生的巨額商譽,截至201527年三季度末,占凈資產的1171%。
截至2018三季度末,賬戶中有商譽的上市公司超過2000家,余額合計1.45萬億元。從商譽的絕對規模來看,中國石油(601857)、美的集團(000333)、濰柴動力(000338)等13家公司的商譽余額均超過100億元,位居市場前列。
但商譽的相對規模可能更能反映商譽減值時對公司造成的潛在風險。數據顯示,截至2018三季度末,商譽余額占股東權益(即凈資產)比例超過壹半的公司有134家,其中紫光學大(000526)、凱瑞德(002072)等18家公司超過同期股東權益。
M&A之後,壹些公司的表現遠不如預期。
在商譽較高的上市公司名單中,仍有部分公司並購後的業績預期相差甚遠。田字科技(300280),原名南通鍛壓,20165438 2月創業板上市。上市第二年,業績迅速“變臉”,扣非後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59.35%。隨後幾年扣非後歸母凈利潤要麽虧損,要麽微利,整體業績遠沒有上市前的良好預期。
或者是為了改變自己不佳的經營狀況,田字科技的原控股股東試圖通過並購的方式解決公司不斷下滑的經營問題,自2014開始展開了壹系列的並購。但在2014至2017期間,公司對恒潤重工100%股權和億嘉史靜100%股權、北京卓偉100%股權、上海廣潤100%股權的兩次並購均以失敗告終。
2065438+2007年7月,田字科技終於完成了以2.5億元的價格收購深圳市橄欖葉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成功進入互聯網和廣告領域。合並產生了2.43億元的商譽。遺憾的是,收購橄欖葉科技並未能給上市公司的業績帶來太大的提升。上市公司當年實現的凈利潤僅為451.95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更是虧損。
2065438+2008年5月,公司歷經波折,成功收購宜家史靜70%的股權。根據上市公司披露的財務數據,合並報表後前三季度營業收入4.9億元,同比增長98.17%;凈利潤7704.20萬元,同比增長1.604.66 %。報告雖然好看,但是成本不低。上市公司對億嘉史靜70%股權支付的交易對價總額達到9.24億元,新增商譽7.46億元。
(文章來源:投資快報)
(原標題:上市公司並購規模上升後如何防範商譽減值“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