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公司很像皮包公司。除了人什麽都沒有。如果妳只是半層樓幾個房間,妳的軟件可信度不夠,客戶覺得妳寒酸;妳有公園,這是實力的象征,顧客會覺得寒酸。”宋如華解釋了軟件園的好處。
國家產業基地的牌子獲批,但此時Top面臨著資金不足的嚴重問題。前頂公司的財力,對於壹個規劃面積1,000畝的軟件園來說,只是滄海壹粟。宋如華想上市,拿不到指標,於是有人為他提出了“買殼上市”的概念。
1998,拓普集團投資收購四川常征,更名為“拓普軟件”。頂著“國家軟件產業基地”光環的頂尖軟件,壹上市就受到強烈追捧,顯示出驚人的融資實力。西部軟件園資金瓶頸得到解決,西部軟件園壹期工程竣工。
萬事俱備,宋如華卻從未想過認真做軟件。西部軟件園沒有孵化出壹家像樣的軟件企業,即使是著名的頂尖軟件,做了什麽軟件產品也是同行很難回答的問題。
自始至終,西部軟件園都是宋如華玩空手道的第壹個道具。從1999開始,宋如華開始在全國各地建軟件園,所有的經驗都來源於此。
當宋如華2000年在《西部論壇》列舉四川和成都不適合IT企業長期生存的客觀原因,並有意將總部遷至上海時,四川隱約覺得“押寶”Top Park是壹個錯誤。
2001國家軟件產業基地調整時,四川省提出了“大產業基地”的虛擬園區概念,拓展了“西部軟件園”的概念,擺脫了對Top的獨立依賴。
泡沫越來越大,但總是會破裂。2002年,在全國招募5000名軟件工程師的大型“衛星”發布後,西部軟件園的形象在公眾眼中開始褪色。2004年,無力回天的宋如華離開美國,他的“頂級經濟帝國”轟然倒塌,只剩下壹個空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