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岸以鋼鐵聞名,也因鋼鐵而富。瑞豐、金友、泰豐鋼鐵產能達到500萬噸,占全鎮預計5億元財政收入的絕大部分。小薺、宋嘉穎和其他村莊擠滿了工廠和商店。
在東海岸,惠坨、前莊、程健、龍灣等20個村約有28000畝耕地,但被沙丘包圍,土地貧瘠。長期以來,民眾采用傳統的種植模式,主要收入來源只有玉米、花生等大田作物。每畝年純收入最多1000元左右。
“如何解決沙河以東村莊的發展問題,大力調整農業結構,大力發展高效農業,在實現農民持續穩定增收方面邁出新步伐?”已被提上小城鎮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
(1)2009年3月,春寒料峭。
小鎮政府的大會議室裏,卻是壹片溫馨,來自惠坨、前莊、程健等村的500多名婦女和農民代表齊聚於此,參加“小鎮蔬菜協會成立暨蔬菜種植動員大會”。壹場旨在改變小集鎮歷史的“蔬菜革命”就這樣開始了。
該鎮首次出資組織19個村、40名幹部、600余人,分13批赴山東省壽光、樂亭縣東灘口村、郭嶺村等先進地區,特聘大棚蔬菜專家傳經送寶,邀請農業專家到田間地頭講解培訓。同時還出臺了每畝大棚補貼2000元的扶持政策。
很快,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前莊、龍灣、堿城、北洞村率先發展設施蔬菜大棚面積350畝。當年8月初,大棚西紅柿采摘上市,第壹車發往無錫,收購價1.2元每公斤。
在眾多農民的觀望中,率先建棚的農民笑了:春天壹茬西紅柿收回了全部成本,其他作物全賺了!董北莊子村農民翟占義種了二茬芹菜,10月初165438+上市,趕上了好行情。“壹畝能賺3000多元。”嘗到甜頭的老翟壹下子建了6個大棚。
與此相適應,鎮黨委、政府註重全程服務,聯系聯系了哈爾濱、壽光、天津、北京、樂亭等地的30多家客戶,確保了全鎮蔬菜價格的穩步上漲。農民前期建棚投入很大。為此,小城鎮多方籌措資金,聯系農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門辦理金穗卡、聯保信貸等支農資金70多萬元,解決棚戶資金問題。同時,二期* * * 76萬元棚改啟動資金將及時發放到農戶手中。
初冬,寒意越來越濃。走在小集鎮的田間地頭,隨處可見搭建暖棚、扣冷棚的紅火景象。到今年上半年,小薺鎮已建成包括冷棚在內的蔬菜大棚1980畝,每畝效益約6000元,徹底結束了“小收集無大棚”的歷史。
(2)
小集鎮產業發達是不爭的事實,規劃中的20平方公裏的小薺工業園區也已獲批。那麽,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走農業集約化、產業化道路就迫在眉睫。
農民土地使用權的合理流轉成為農業集約化產業化的突破口。
2009年7月6日,輝拓村通過土地流轉方式流轉土地150畝,正式啟動了由唐山綠谷農產品有限公司投資,依托山東壽光三元竹村高端技術建設的綠谷綜合生態園壹期及200畝有機綠色蔬菜項目。
這個項目的啟動,向人們展示了小城鎮積極探索的促進土地高效有序流轉的“三步流轉模式”,即第壹步,村民與村委會簽訂土地流轉委托協議;二是村委會與鎮蔬菜協會簽訂土地流轉協議;第三步,鎮蔬菜協會與用地企業或經營戶簽訂土地再流轉協議。
惠坨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萬快興給筆者算了壹筆賬:首批54戶150畝土地流轉給綠谷公司經營,承包費按每年每畝最低保護價900元收取。農民把土地經營權交給公司,首先拿到的是每年的承包費。“對他們來說,不僅沒有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還可以通過為公司工作獲得另壹份薪水。這對收入遠遠超過過去在土裏挖的傳統種植模式。”萬快興大聲說:“三步流轉提高了土地效率,讓農民高興,讓企業省心!”
如今,農業集約化、產業化經營在小城鎮遍地開花:
——唐山鑫源生態科技有限公司除建設2400畝種植基地外,還將投資654.38+0.2億元新建冷庫,配套加工車間和兩條生產線。年加工、儲存、銷售速凍青豌豆、速凍甜玉米、速凍胡蘿蔔丁、速凍四季豆3萬噸。產品銷往歐洲、美洲、澳大利亞等國家。投產後可實現年銷售額26543.8+0萬元,出口。
——位於龍灣村東部,占地400畝的朱槿科技示範園。壹期工程總投資385萬元,建設55座高標準冬暖式日光溫室,種植桃、葡萄、甜瓜、蘋果、彩椒等名優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