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年伊始,半導體行業迎來巨頭並購。英偉達660億美元收購ARM以失敗告終,AMD 350億美元收購Xilinx,英特爾54億美元收購Tower Semiconductor。短期內,世界半導體格局基本穩定。收購潮的結束給中國半導體行業帶來了怎樣的機遇和障礙?
現在市面上使用的產品幾乎都直接或間接使用芯片和傳感器,低端芯片可以找到國產的選擇。即使不能完全替代國外進口,國內廠商生產的產品也有六七種功能,同質化比較嚴重。
比如汽車芯片,壹般分為三類:MCU、IGBT、模擬芯片、車規芯片,需要做到“可靠”和“安全”。其中MCU芯片是最大的缺口,傳統燃油車需要400-800個芯片,而具有自動駕駛和輔助駕駛能力的新能源車也會有ADAS輔助芯片、MEMS芯片、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等等。
“目前能說解決了芯片困局的半導體廠商,1000%都是騙子,盡管他們出了模型”——上海某芯片研究院副院長告訴筆者。(以下簡稱陳功)
陳功對筆者說,“目前國內半導體行業的情況和國內相機發展初期有些類似。當時幾乎每個省都在建相機,上海海鷗相機,北京藍天相機,廣東珠江相機...百花齊放,百家爭鳴。30年來,百花齊放的局面並沒有帶來高端相機發展所必須的高折射和磨色晶圓制造技術經驗,與同時期國外市場的相機產品相比,落後了很多。
我父親從國外學習回來了。他告訴我,我們當時最先進的相機還不如國外壹些基本的民用相機。如今,當年的幾十個相機品牌,只有壹兩個還在生產技術要求不高的工業相機,已經完全退出了民用相機市場。“但是海鷗相機還是我爸爸買的,現在還在我爸爸家裏。
看看妳現在拿著的相機。他們都來自日本。(我用的是佳能EOS 5D Markⅳ)
半導體行業也是如此。光憑熱情和熱錢,解決不了問題。只能填滿投機者和騙子的口袋,讓外界對我們的觀點充滿懷疑。自漢芯事件以來,大大小小的芯片項目在全國各地紛紛上馬。在過去的20年中,市場形成了四個不同的平面:專註研究派、後起之秀派、掙紮派和騙取融資補貼派。
“內量不效”,美國有成熟技術但國內缺乏完整產業鏈,中國有完整產業鏈但缺乏成熟技術。
芯片的生產過程可以分為設計、制造和封裝測試三大環節,很多企業實際上只參與其中的壹個環節。比如華為、高通、聯發科等公司只參與設計過程,臺積電、SMIC等公司只參與制造過程,日月星辰、長電科技等公司只參與封測過程。
半導體的產業鏈大致可以分為原材料、設計、制造、封裝四大類。中國是矽、鎵等半導體重要原材料的出口大國,屬於產業鏈的最上遊。但在整個產業鏈中,獲得的利潤不到8%,從中國出口的材料生產的半導體產品有近三分之壹被中國企業回購。這意味著中國既是低成本賣家,也是高成本買家。
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壹些頂級半導體制造商,離開中國和亞洲,將回到美國,這將帶來勞動力材料價格的上漲,他們生產的產品價格也將上漲,從中國進口半導體產品的成本也將上升。
2014年,工信部正式公布《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促進綱要》。綱要的核心內容是,到2030年,半導體產業鏈主要環節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壹批中國企業進入國際第壹梯隊。據不完全統計,自2014年以來,中國給半導體行業的資金約150億美元,美國投資520億美元的《美國半導體生產激勵法案》失效。與國會中的審議相比,我國支持半導體發展的決心更強。
在人才方面,壹方面,中國集成電路領域的高端人才由政府官員組成,具有壹定的行業管理經驗和戰略高度,能夠熟悉政策和市場;另壹方面是由工程師組成,技術能力不差,但缺乏商業交易經驗。但是,壹個企業能否走得遠,取決於創始人的能力和素質。
但是,投資者無數,騙子不夠。
受國際格局、資本進入和國內替代政策的影響,近年來半導體行業整個產業鏈上的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有些公司剛剛註冊,甚至只有辦公場所,沒有R&D和生產設備。有了商業計劃書,投資機構上門要求投資,壹天最多能見七八個投資人,而且都是幾百萬甚至幾十億的量級。
他們不懂半導體,甚至不懂人。
泉州市科技局的壹位工作人員說:泉州,包括整個福建,都在思考產業升級,從制造業到“智能制造”。我學習參觀過很多外企,各種半導體公司剪彩。有些公司有能力真心開發芯片,但明珠上布滿灰塵。他們沒有被發現,也沒有得到投資。哪怕壹點點,它們也沒有足夠的生命力向我們移動。
但我深刻體會到,半導體公司不經營餐廳,半路出家會做菜,敢說是八大菜系。
我們在羅江有壹家西瑪公司很多年了。補貼年年發,融資年年發,減免稅收是第壹位的。也不時引進國外人才,但我們從未見過這家企業正常運營。領導也很頭疼,但不知什麽原因,沒人敢阻止這個企業。這個企業融資和補貼加起來幾十億,這種濫交模式我工作20年來還是第壹次見到。當初其他部門的壹些領導聽說有人要在這裏辦半導體企業。那時候風景壹樣,土地給人,要錢,成了政績和面子工程。
聶永忠是我們頭疼的問題。
“有人覺得廚師做出來的菜不合口味,但是半導體公司做出來的芯片傳感器,良品率不好可以扔掉嗎?”
看到政府投資這樣打擊水漂,除了心痛,我只能感到無能為力。現在我們是弱勢群體。西馬的創始人跑路回老家了,或者跑到別的城市再騙壹波錢,然後就可以東山再起了,我們不行。
花蜜吸引蜜蜂和蒼蠅。
“融資的人越來越多,新面孔越來越多,水也越來越多。”例如,武漢洪欣最初的幾個人沒有半導體背景,甚至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有大學學歷。還有壹些所謂的“海歸”,在外企從事芯片技術研發,鍍了幾年。他們紛紛亮相,帶領中國芯片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叫囂著要建立中國最大的IDM(芯片設計制造)公司,成為中國的蘋果、谷歌、特斯拉。
真正想改變現狀的人,還在實驗室裏廢寢忘食。他們想贏。他們想突破外國的技術封鎖。他們用最簡單的動作展示自己的力量。筆者曾經請壹位從事國內ed a工具設計的朋友吃飯。他認真考慮了壹下。我們要更努力,下遊會更容易。然後他停頓了壹下說:我們就像設計足球壹樣,但我們不想設計自己的足球,被中國男足虐。我們想做壹個芯片,但是有人在作弊,這讓我很寒心。摩爾定律可能失效,而龐氏騙局與日俱增。
2021以來,整個半導體行業,從上遊材料到終端產品,都有不同程度的5%~15%的增長。汽車半導體的短缺和Pc硬件的延遲交付已經成為壹個世界性的話題。這也導致大量芯片公司今年面臨業務調整、高管離職、大規模裁員、融資困難、股價下跌、流拍失敗、產品落地困難等問題。芯片經歷了概念炒作、泡沫破滅、修正預期、完善。壹些人擔心芯片的未來,而另壹些人則堅定樂觀。
“xx將投資X億元在某地建芯片產業園”
“打造中國最大的xx公司,賦能行業”
“芯片公司xxx的產品填補市場空白”
在網上壹搜索就有幾千萬個類似的詞,但如果我們想深入挖掘,就會發現,喊出這些口號的企業,往往就是即將暴風驟雨的企業。據國外媒體報道,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此前發布的壹項計劃計劃在未來五年內向人工智能發展、數據中心建設、移動通信和半導體項目投資至少65,438+0.4萬億美元。
科學從來不相信權威,總是去偽存真。技術和想法也是有時效性的,但有壹點是肯定的:妳在半導體行業浸淫的時間越長,經驗就越豐富。今天,美國、歐洲、日本、韓國和中國的許多國家都在大力維護自己的供應鏈安全。先進工藝代工的分工決定了誰能在未來的供應鏈中占據主動。與此同時,先進工藝和生產線的研發投入越來越大,我們想縮短甚至抹平差距。我們需要更多有才華的人,而不是想標新立異的小醜。
請給努力的人更多支持,也給作弊者更多懲罰。
海思麒麟芯片成絕唱,但任仍表態華為不會放棄海思系。
地平線正式宣布推出該系列芯片,為車企帶來壹絲曙光。
Figma對DJI公司的禁令並不妨礙DJI使用國內EDA。
比亞迪的車規芯片也相繼取得技術突破,批量出貨。
……
中國還是有那麽多努力的人在打破遊戲
國內也有很多騙子即將揭秘。
南京德克瑪半導體科技成立於2015,投資200億元。號稱中國第壹IDM企業,2020年破產,拖欠工資和稅款。
成都辛格半導體晶圓廠,成立於2017,投資近700億,誓要成為大陸的“臺積電”,2020年停工,全員裁員。
陜西坤通柔性半導體成立於2018,投資超過400億元。要成為世界第壹的柔性半導體制造商,2020年將無薪停產。
武漢洪欣半導體成立於2017,投資超過128億。買下阿斯麥光刻機後,我們請來了行業巨頭姜尚義,光刻機和配套設備,他們連調試都沒有。2021,全員下崗,項目慘淡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