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信息管理
信托公司發行的產品壹般叫?XXX集合資金信托計劃?資產管理公司(基金子公司)發行的產品壹般稱為?XXX集合資產管理計劃?
不同的商業歷史
中國最早的信托公司成立於1988。大多數信托公司都有幾十年的管理經驗,形成了壹套完善的風險控制體系。
資產管理公司(基金子公司)基本成立於2013年初,當時業務突飛猛進,但風險控制等各方面的管理制度和人才相對缺乏,以至於到2014很多項目違約。
不同的監管機構
信托公司由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管。信托計劃發行前,必須提前十天向銀監部門申報。如果銀監說十天內不能發行,信托計劃就不能發行(相當於審批);
資產管理公司(基金子公司)由證監會監管,資產管理計劃發行後報證券監管部門。
監管者的風險承受能力不同。
銀監會主要監管銀行,監管壹向嚴格。個人認為,銀監會的監管底線是什麽?保本?;
證監會的監管壹直強調?買家自負?買股票的投資者習慣了賠錢。
公司的家庭背景不壹樣。
資產管理公司(基金子公司)註冊資本壹般為2000萬元。所以壹旦項目有風險,基本沒辦法要求資產管理公司墊付投資人的本息(沒錢怎麽還得起);
信托公司註冊資本壹般幾十億元,凈資產壹般幾十億元。家庭背景比資產管理公司厚幾十倍。多年來,信托業有哪些潛規則?剛性兌付?正因為如此,信托產品到目前為止還是很安全的(有錢任性)。
結論
買信托。反正還有壹個。剛性兌付?安全墊;買資產管理,如果項目失敗,直接掉到水泥地上。
所以買資管產品還是比較謹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