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三個轉變:壹是產業方向的轉變。發揮全域比較優勢,註重錯位發展,實現自我超越,充分依托融入北京東部經濟開發區、地處環渤海經濟圈核心的環境優勢,發展空間廣闊、園區規劃科學、基礎設施完善、投資成本低,大力發展總部經濟、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基地和高端服務業,把燕郊建設成為集成果轉化、中試開發、產業化、技術交易和金融服務為壹體的高科技園區。總部經濟方面,重點引進北京資源重組後急需建立新業務總部的大型央企、在北京發展空間遭遇瓶頸的新興經濟體、計劃完善北方產業布局的國內外大型高科技企業集團,在燕郊建設新業務集團總部,如中興通訊北方基地;將中國中西部地區壹大批有實力的企業和快速發展的新興企業引入燕郊,建立與世界接軌的總部平臺。在成果轉化方面,通過平臺對接和金融政策支持,全面與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合作,吸引中關村企業在燕郊建設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如燕郊漢王科技產業基地;深化與國家“兩院”、中央轉化院和高新技術企業集團、京津國家重點大學和大學科技園的合作,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力度,開展科技創新創業;積極開展與世界500強企業的合作,不斷拓展國際科技合作渠道。在產業發展布局上,重點發展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壹代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服務業方面,以提高發展總部經濟和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的承載能力為目標,大力發展金融後臺服務、現代物流、商務休閑、健康娛樂等高端現代服務業。
二是發展方式的轉變。從資源開發到資本開發,即在燕郊有限的土地上,高質量、壹次性、大規模投入巨額資本,提高整個環境的質量和承載能力。目前,燕郊高新區正與華潤集團、中國水利水電集團、京投銀泰等戰略投資者積極接洽,爭取早日全面啟動北部科學城、南部健康城,建設東外環高新技術產業帶、潮白河旅遊休閑商務帶、商業中心、商務會展中心等“兩城兩帶兩中心”。 努力建設高層次人才創業園、科技成果孵化園、新興產業示範園區和現代化園區。
第三是發展時機的變化。以往的建設模式大多是先引進項目,再提供配套服務,無法滿足高端項目和創業者的要求,也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十二五”期間,燕郊高新區計劃以高標準做好“十通壹平”城市基礎設施為第壹步;第二步,做好高層次的社會基礎設施,建設學校、醫院、商場等高端配套服務,確保吸引和留住高層次人才;第三步,加快高端項目引進。
推進六項建設:壹是大力發展優勢產業。圍繞新的產業方向,完善產業規劃,壯大產業集群,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產業競爭力,加快構建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引領、先進制造業為帶動、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產業發展格局。聚焦產業鏈上下遊配套企業開展專業化招商,推動新興產業集聚化、規模化發展,打造產值超百億元的新興產業集群。
第二,大力推進項目建設。緊盯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洽談、引進和儲備壹批投資規模大、品牌知名度高、自主創新能力強的大項目、好項目。實施重大項目市領導分包制,完善土地拆遷補償機制,加大項目工作力度,重點推進匯福國際養生中心、港中旅燕郊海泉灣、安邦財險後援中心、燕郊航天科學城、韓國首爾公園等重大項目建設步伐。
第三,全面推進科技創新。在資金方面,燕郊高新區繼續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健全創業基金和產業扶持基金制度,研究制定相關扶持政策,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先進、市場前景好的項目給予補助。同時,積極協助企業申報各項技術創新計劃,爭取各級政府的資金支持。繼續抓好技術創新基地建設,鼓勵企業建立高水平R&D機構,開展自主創新,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第四,不斷優化發展環境。壹是進壹步完善激勵機制,獎勵優秀科技創業者,營造創新創業氛圍。二是繼續完善“壹站式”審批和“代理制”服務體系,打造項目建設和企業發展的“綠色通道”。三是學習和用好土地政策,認真研究解決土地瓶頸問題,多方面做好爭取總量、盤活存量、集約用地和挖潛工作,確保大項目建設用地。
第五,積極打造人才高地。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重點支撐產業,大力引進和培養壹批懂科技、善經營、會管理的行業領軍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完善和落實人才培養、引進、使用、評價、流動、激勵等政策措施,營造充滿活力、富有成效、更加開放的創業環境。采取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市場運作、社會管理的方式,加快人才家園建設,加強生活設施配套,切實幫助解決子女上學、戶籍等問題,為高層次人才在園區創業提供良好優質的服務。
第六,努力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鼓勵企業主動聯系高校和科研院所,積極引進最新科技成果,使科技成果迅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做好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及時提供科技成果申報、獲取和轉化信息。
“京津冀都市圈區域發展規劃國家戰略即將實施,河北環首都經濟圈建設加快推進,為燕郊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特別是升級為國家高新區後,燕郊高新區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也承擔著更加艱巨的發展任務。燕郊高新區將找準在國家高新區的定位,明確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定位,‘對標’先進,自我加壓,負重奮進,實現‘二次創業’,努力建設壹流的高新區。”顧正海的語氣充滿豪情。根據規劃,到2015年,燕郊高新區總人口將達到100萬,城區面積達到100平方公裏,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00億元以上,財政收入達到12億元以上,園區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00家,實現產值500億元。屆時,燕郊高新區將成為當之無愧的科技、商務、健康休閑、生態宜居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