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壹輛車補貼40萬沒人買?氫能汽車是真香還是真坑?

壹輛車補貼40萬沒人買?氫能汽車是真香還是真坑?

太平洋汽車網產業頻道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沒有在朋友圈裏頻繁看到新能源汽車,不是提到特斯拉Model 3就是去比亞迪的4S店...純電動汽車因其綠色品牌和環保性而完全普及,但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氫能其實是終極的清潔能源解決方案。

那麽,氫能汽車到底是真香還是坑?

國內加氫站都在虧損?

首先,我不是在胡說什麽賠錢。這是央視爸爸報道的:

為什麽要賠錢?壹方面,新建壹座加氫站往往需要數千萬元,年運營成本高達200多萬元,建設和回報周期長。另壹方面,目前氫能汽車的體量很小,達不到規模效應,導致加氫站找不到可行的盈利模式。

目前國內加氫站的模式主要分為純加氫站、油加氫站、氣氫合建站。於是油氫站、氣氫聯合站應運而生,大大節約了土地資源和運營成本,逐漸成為主流模式。

工作日來到佛山樟坑油氫共建站,這是中石化建設的全國第壹座油氫共建站。顧名思義,就是改建原油站,增建加氫站,不涉及新增用地,而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了控制櫃、儲氫罐、壓縮機等大型設備。

剛到這個油氫站門口,就能明顯看到“加油站,氫站”的牌子,油價簽上也增加了氫的價格:每公斤80元。

當我開始接近加氫區時,工作人員已經叫住了我:“漂亮姑娘,妳別過來。”

原來這個工人正好在給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加氫。作業中明確禁止使用手機、傳呼機等設備,也禁止穿怕打化纖衣服(為避免靜電,部分加氫站會配備靜電消除器,供工人加氫前使用)。

所以關掉手機後,我試著和工作人員交朋友。他說這裏最大儲氫量是800kg。目前只服務於周邊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並未向其他商用車開放。

不遠處就是露天儲氫罐。由於該場地不具備制氫能力,所用氫氣從江門市區運出。

據工作人員介紹,現在每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的加氫能力約為10kg,耗時約10分鐘,續航裏程300km。這意味著這個油氫站每天最多可以加氫80輛同類型公交車,每輛公交車加氫費用800元。

其實80元/斤的價格比國內其他加氫站貴很多。安亭某加氫站價格35元/斤。以此計算,氫在乘用車上的應用具有壹定的價格優勢。

雖然這樣壹來,氫氣作為能源有壹定的優勢,但如前所述,加氫站的建設和運營成本極其驚人,像加油站那樣大面積覆蓋並不現實。我們以工程造價為例。壹個加氫站主要涉及儲氫裝置、壓縮設備、加註設備、站控系統等設備,還有壹個設備占總成本的30%。它被稱為壓縮機。

國內很多企業都能生產氫氣壓縮機,但主要用於化工領域,輸出壓力在30MPa以下(目前氫能源汽車為35MPa和70MPa),無法滿足汽車加氫站的技術要求。導致國內加氫站在壓縮機上仍然嚴重依賴進口,成本降不下來。

如果壓縮機等核心部件不能國產化生產,供應鏈不能系統化,加氫站數量很難快速進步。

據央視財經報道,到2020年底,國內加氫站數量為118。那不是很多嗎?

這個要結合國外。截至2020年底,日本已建成142座加氫站,韓國60座,亞洲275座。北美有75家,大部分位於加州。歐洲約有200座加氫站,其中約100座位於德國。

可以看出,與日本、德國、美國等國家相比,我國加氫站的數量和密度雖然龐大,但並不算太高。

去年9月,國家五部門宣布將“燃料電池汽車購置補貼政策”調整為“示範應用支持”,即以往氫燃料電池汽車可以獲得巨額國家補貼,只有成為符合產業化條件的示範城市才能獲得獎勵。

示範城市的要求是:四年內,“推廣符合相關技術指標的燃料電池汽車1000輛以上,平均每輛自行車氫耗裏程超過3萬公裏;15座標準加氫站已建成並投入運營...(獎項詳情和示範城市名單尚未正式發布)

為了成為模範城市,各大城市也在苦苦掙紮,尤其是沿海發達地區。從數據上看,毫無疑問,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是經濟最發達、加氫站數量最多的三個地區。

以我去過的佛山為例。當地政府專門出臺了對氫能汽車產業的補貼,其中氫能客車補貼5億元,加氫站建設補貼6543.8+0.5億元。在上億元的補貼下,佛山加氫站已達16座,還引進了東風汽車等重點企業。

由國家政府主導,再由地方政府實施,刺激相關企業發展的思路,與十年前推廣新能源汽車“十城千車”計劃的思路非常相似。

壹方面預示著氫燃料電池汽車將走向成熟;壹方面,這些示範城市之間實際上會出現“內卷化”。就像純電動汽車已經成為城市GDP競爭的重要場地壹樣,合肥、上海、廣州等城市也在暗地裏想要打造國內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

某種程度上,“內卷化”的自願競爭是壹個好的趨勢,至少我們會看到越來越多的加氫站和氫燃料電池汽車。

補貼40萬妳會買氫能車嗎?

當然,按照目前氫燃料電池汽車的規模,目前的加氫站基本夠用。到2020年底,我國運營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約有6002輛,主要分布在廣東、上海、北京、江蘇等地區,其中大部分是公交車和物流車。

如果妳恰好住在上海、廣州、佛山、鹽城等城市,那麽妳很可能會看到氫燃料電池的公交車。在我們很少接觸的物流車等商用車方面,包括東風、福田、飛馳在內的廠家都研發了氫燃料電池卡車,並且部分已經投入使用,續航裏程在500km左右。

為什麽氫燃料電池汽車普遍用於商用車,而不是乘用車?最重要的原因是成本,因為整個產業鏈還處於建設的初級階段,壹輛氫燃料電池車的成本要比純電車或燃油車高出2-3倍。此外,加氫站的數量不能滿足大規模的加氫需求。

商用車路線比較固定,對加氫站的要求也小。而且氫燃料電池充滿時間短、續航裏程高的優勢,註定適合商用車。

歐美的發展也印證了戴姆勒放棄了氫燃料電池乘用車的研發,和沃爾沃壹起開氫燃料電池乘用車。大眾集團首席執行官誠實坦率地表示,氫燃料電池汽車價格昂貴,決定終止相關研發。

在美國,已經誕生了Plug Power和Nikola兩家與氫燃料汽車相關的最火的公司,都是專門做商用車方向的。普雷格能源生產氫能電池和叉車,基本壟斷了全球氫能電池叉車市場。

尼古拉專註於氫燃料重型卡車,被視為燃料電池行業的特斯拉。上市後的市值巔峰時期,尼古拉壹度超越福特等車企,即使現在還是“PPT階段”。

可以得出結論,歐美車企都將技術路徑指向了商用車。畢竟賭輸了不會影響主業,馬上可以應用到乘用車上。

而日本和韓國的觀點則相反,即專註於乘用車領域。例如,豐田的氫燃料電池乘用車Mirai未來組合現在已經叠代到第二代,其電池壽命增加了30%,達到850公裏。據說已經賣了壹萬多臺了。

本田還在2015年發布了首款氫動力燃料車Clarity Fuel Cell,續航750km。

現代汽車於2013年推出第三代氫燃料電池車型IX35FCEV2018年還發布了續航800km以上的NEXO,2019年銷量4987輛,超過Mirai未來組合。

而中國則堅持商用車和乘用車雙軌發展。雖然在乘用車的應用上落後於日本、韓國等國,但事實上,很多車企已經推出或展示了氫燃料電池汽車。據氫雲鏈數據庫統計,自2008年以來,國內市場上的燃料電池乘用車約有25款,其中工信部產品目錄中有9款。

最具代表性的是SAIC大通,分別於2017年廣州車展和2020年北京車展推出FCV80和EUNIQ 7。FCV80售價高達654.38+0.3萬元。在國家和地方各50萬的補貼下,終端售價30萬,僅相當於燃油版V80。

扣除國家和地方共計40萬元的補貼後,EUNIQ 7的終端售價約為29.98萬-39.98萬元,相比其燃油版G20 28.98萬元的售價並不算貴。

但這兩款車與普通消費者無關,主要供應給政府單位、客運公司等組織。在SAIC大通的官網上,妳甚至找不到FCV80和EUNIQ 7的經銷商信息,也找不到相應的銷量。

相比於氫燃料電池乘用車銷量上千輛的日韓,中國在這方面明顯落後。壹方面,國家還沒有對氫燃料電池汽車,尤其是乘用車做出統壹的戰略規劃,或者說只是處於起步階段。壹方面,加氫站、氫燃料電池車等關鍵技術和成本問題也制約著商業化。

可以說,就算現在能補貼幾十萬,氫燃料車也不是真香。因此,業界普遍達成共識,未來技術路線以純電動為主,氫燃料電池車為輔,更適用於商用車、長途卡車等。

克服氫能汽車還有這些困難。

即使地方政府推動加氫站建設,車企在氫燃料電池汽車領域已經大踏步前進,行業仍有諸多困難。

首先是氫氣生產。雖然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氫國,2065438+2009年全國制氫量為2000萬噸,但制氫的主要原料以化石能源(如煤炭、天然氣、石油)為主,其中煤炭占制氫比例最高,氣化裝置投資價格高,會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需要額外的技術來控制。

最理想的制氫方法是電解水制氫。壹方面純度高,另壹方面容易結合可再生能源。是真正的綠色氫,但是占的比例比較小。

此外,儲存和運輸。目前,20Mpa高壓氣氫拖車在國內廣泛使用。比如壹輛30噸的卡車可以載300-350公斤氫氣,適合加氫站每天500公斤的需求。當用氫量達到壹定規模時,需要使用液氫罐車,但液化過程的能耗和固定投資也很大。

中科院院士高曾表示,氫燃料電池商用車應用的瓶頸“不在兩端,而在中間”,即車下運氫、車上儲氫、充氫能源。同時,他認為需要五年時間來探索這項技術,然後再決定是否可以大規模應用。

將占全球市場份額的20%?

回想2009年,新能源汽車“10城1000輛”政策出臺後,產銷量出現拐點,從不足1萬輛到現在,甚至在沒有限購的城市也能看到各種純電動車。如今氫能源汽車版“十城千車”政策即將到來,產業供應鏈加速,很像純電動汽車爆發前夕。

關於氫能源汽車的未來,很多相關機構都做出了極其樂觀的預測。例如,據國際氫能委員會預測,到2050年,氫能將創造3000萬個就業崗位,氫燃料電池汽車將占全球機動車的20%-25%,創造產值2.5萬億美元,預計將占全球能源的18%。

我想當這些困難完全克服後,氫燃料電池汽車也可能會和純電動汽車分壹杯羹。(文:太平洋汽車網曾惠均)

編輯推薦閱讀:

這是能量的終極形式?參觀中國最大的氫能產業基地

  • 上一篇:亞洲銀行支持哪些國家和貨幣的國際匯款?
  • 下一篇:從1500字銀行營銷工作計劃書中選五篇。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