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50到1989,工業部門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合計1385644500元,新增固定資產總值108388.1400元,其中全民所有制單位投資126765430元,新增固定資產總值655430元集體單位投資(從1978算起)11790200元,新增固定資產總值8241.1800元。
1950至1952年國民經濟恢復時期,受財力所限,僅投入217200元,主要用於永安電廠桂口大壩的維護和地方國有工業企業設備的購置和維修。“壹五”期間,先後成立了松香廠、磚瓦廠、造紙廠、永安通用機械廠、木材廠、酒廠等10家國有企業,永安電廠擴建了1座柴油發電機站,總投資125.56萬元。
從1958到1959,在“大躍進”的形勢下,國家先後在永安投資興辦了省屬水泥廠、熱電廠、機械廠、木材場、探礦廠、護林廠、車庫等7家重工業企業,凈增地方國有企業38家。到1962,基本建設總投資達到4978.04萬元,比壹五期間增長38.8倍。從1963到1965,基建規模縮小。除7家省屬企業和13家縣域企業外,其余大躍進中上馬的企業關閉、停止、兼並、轉讓,基建投資減少到723.96萬元。從1966到1978,工業基本建設步伐加快,總投資達到43911.11萬元。在此期間,建成投產的主要項目有:華東地區最大的爆破器材生產企業永安化工廠、全省最大的水泥、石灰石礦山聯合企業永安水泥廠(改建,此前於1960拆除)、全省重要的煤炭生產基地之壹永安礦區、裝機容量150千瓦的永安熱電廠、四五期間重點建設項目之壹安沙水電廠。福建省最大的化纖化工合資企業福建維尼綸廠、中型企業永安軸承廠、縣辦合成氨廠、嚴觀電站、洪江水泥廠、曹苑煤礦、益口造紙廠、橡塑廠等
從1979到1989,繼續發展基礎工業和基礎設施,加強全民所有制企業特別是大中型企業的挖潛、創新和技術改造,加快城鄉集體所有制工業的發展,固定資產投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展。11年期間,全民和集體單位* *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8804.06萬元,等於前29年總投資49770.39萬元的1.78倍;累計新增固定資產總值74601.74萬元,相當於前29年新增固定資產總值的22654338+0倍。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中,全民所有制單位投資77005.04萬元,占867654.38+0%,其中基本建設投資46822.40萬元,占60.80%。更新改造投資28223.86萬元,占36.65%;其他項目投資19587800元,占2.54%。
2010成功引進中國重汽集團在永安成立海西汽車有限公司,為打造商用車生產出口基地奠定基礎。永安汽車城由三明和永安市共同開發,規劃總面積20平方公裏,已開發面積2.7平方公裏。中國重汽集團福建海西汽車有限公司是核心區的整車企業,總投資20億元,主要生產重型、中型、輕型、微型、乘用車等全系列商用車產品,四大產品系列近百個品種。
截至2013年末,永安共有紡織企業106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45家,現有錠子規模40.4萬錠,高速轉杯紡紗機7臺,自動絡筒機66臺,精梳機5臺,轉杯紡紗機頭5696個。有無梭織機3000多臺,無紡布生產線12條,染整生產線10條,制革生產線12條。初步形成了短纖-紡紗-織造-染整-皮革-服裝產業鏈。
2014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79.94億元,比上年增長14.8%;增加值1865438+3400萬元,同比增長15.3%。
機械、汽車、紡織、化工、建材、林產等五大主導產業* * *實現產值540.84億元,比上年增長1.5%,占工業總產值的79.5%,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81.6%。其中,機械汽車工業完成產值654.38+00.643億元,增長654.38+09.8%;紡織行業完成產值1581億元,增長141%;化學工業完成產值84.65億元,增長18.8%;建材行業完成產值75.78億元,增長2.21%;林產工業產值11588億元,增長7.0%。
規模以上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中,發電量51.28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8.9%;1.71萬輛,同比增加19.1%;紗線20.37萬噸,增長12.7%;化學纖維8.33萬噸,增長13.0%;軸承690萬套,增長30.9%;水泥11665900噸,增長37.2%;原煤10614000噸,下降31%。(詳見附表3)
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56.08億元,比上年增長65.438+04.3%;實現利稅35.33億元,增長4.2%;虧損5.2%,比上年減少1.1個百分點。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98.74%;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377.82%,比上年提高34.3個百分點。
全年建築業總產值65.83億元,比上年增長24.3%。全市有33家資質等級以上施工企業,房屋建築面積690.58萬平方米,增長11.3%;竣工面積170.32萬平方米,下降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