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保險市場仍然是寡頭壟斷的。以2019年1季度為例:86家財險公司,47家盈利,39家虧損,平安、PICC、CPIC利潤占行業總利潤的98%;在79家壽險公司中,46家盈利,33家虧損。前9家公司利潤占行業總利潤的96%,僅中國人壽和中國平安就占三分之二。
從數據上看,很多保險公司常年虧損,但從未聽說有哪家保險公司倒閉。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保險行業本身的特點決定了保險公司的盈利需要壹定的周期。新成立的保險公司肯定是虧損的,保費也不壹定夠租個樓發工資。業內有壹個不靠譜的實證數據。保險公司要想盈利,平均需要7年時間。很多保險公司成立時間短,業務發展還沒有到盈利階段,所以前期的股東要繼續投入資金,支持公司持續經營。
二是因為看好中國保險市場未來的發展空間,或者想通過吸收保險公司的巨額資金來做點大事,資本不斷從四面八方跑向這個行業,導致保險業務牌照本身成為熱門話題。在中國銀行業和保險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排隊申請設立保險公司的數量遠遠超過現有的保險公司數量。如果保險公司大股東因為虧損不想幹了,有很多接盤者,也沒必要宣告破產。比如現在的農銀人壽是農行接手的嘉禾人壽,中銀三星是中行接手的AVIC三星。
第三,保險行業有壹種特殊的風險基金,叫做保險保障基金。如果出問題的保險公司短時間找不到接盤俠,銀監會直接出招,通過保險保障基金註資維持運營,然後慢慢處理。新華人壽、中華聯合、安邦集團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總之,保險公司破產是相當困難的,尤其是壽險公司。《保險法》明確規定,除分立、合並外,不得解散。這年頭他們想死都死不了。
希望以上膚淺的回答對大家有所幫助。
《保險法》明確規定:_家庭不能_保障_公司摔倒_。
保險是國家為促進社會穩定而提供的壹種公益性產品。它的出現是為了保障未來的不確定性,防止意外對壹個人或家庭造成毀滅性的打擊。既然是公益產品,國家就會支持,每年都會有新的保費收入。只要能循環流動,肯定不會破產。
規定保險行業不能倒閉,就算倒閉了也要有人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