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這幾年頻頻出現,因為國家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車輛上也有補貼。在推新能源汽車之初,很多汽車公司都加入了新能源汽車的大軍,比如比亞迪、眾泰等。相信大家對比亞迪都不陌生。在國產車中,比亞迪屬於第壹梯隊,燃油車優勢可能不是很大,但在新能源車領域,比亞迪是走在全行業前列的,基本可以和特斯拉抗衡。除此之外,比亞迪客車已經覆蓋了很多城市的公交車,甚至走出國門,在日本和歐洲都有市場。比亞迪能發展的這麽好,是因為自身的實力。畢竟比亞迪天生就是做電池的。而眾泰,靠的是抄火的牌子,技術積累不多,尤其是在新能源領域。為了獲得國家補貼,做了很多小型新能源車,但是補貼政策要求限制後,眾泰基本上沒有資金可動。限制燃油車和新能源車都失敗了,也瀕臨破產。
2016長江汽車是繼北汽新能源之後第二家拿到的公司?雙資質?我們的車企,這也算是長江汽車的亮點時刻了,因為國家補貼了四年。燒了它?51億元,但從結果來看,沒有自己的硬實力,只能破產清算。這和眾泰新能源有些類似,就是沒有創造出吸引人的產品,只是為了補貼而出現。看看BAIC新能源,基本上是沒有市場的狀態。而長江汽車破產的加速,主要是因為各種造車新勢力的出現,因為除了比亞迪、特斯拉,還有蔚來、小鵬、理想。
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是名副其實的第壹梯隊。特斯拉是美國品牌,在中國市場獨立設廠。有了自己的技術,高價銷量還不錯。可以說這兩家新能源車企都有自己的硬實力。蔚來、小鵬、理想等新能源品牌的硬實力還有待觀察,但從市值上來說,他們高於其他傳統車企,所以有充足的資金支持,在沒有國家補貼的情況下依然可以生存,這也是為什麽同樣是新能源汽車品牌的長江汽車沒有實力和亮點,只能淪落到破產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