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余彬彬:提高企業薪酬競爭力的秘籍

余彬彬:提高企業薪酬競爭力的秘籍

領導薪酬競爭力很重要,不同企業的領導對薪酬競爭力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任先生在今年的壹次演講中說:“什麽是人才?我覺得最典型的華為人不是人才。錢夠了,他們就成人才了。”

這是非常經典的。給足了錢是什麽意思?說明這個錢給的和同行業相比足夠高了。據說華為人均收入水平已經達到60多萬。

史玉柱先生曾經說過:“根據我過去的經驗,給員工發高薪的時候,其實成本最低,公司利潤率最高。如果妳用高薪,妳在妳和他的這段關系中是主動的。如果妳比前兩個競爭對手高,妳的工資就那麽高。我堅信,壹年後妳回頭看,妳的利潤率是最高的,妳的成本是最低的。”

在我看來,這兩位領導都闡述了薪酬競爭力對企業發展的重要影響。我做了近10年的薪酬績效研究,壹直建議我們的企業在設計薪酬的時候應該給員工高薪,我在不同場合都支持過。

我個人認為,提高企業薪酬競爭力的秘訣就是裁員。當妳的組織裏有太多多余的員工,妳就無法獲得加薪。只有減少員工,才能把剩下的錢加到其他員工身上。

根據2015公布的數據,中國的勞動生產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如果和美國比就更低了。如果我們人類的效率那麽差,勞動生產率那麽低,我們就沒有理由去掙更高的工資。

就在前天,有壹個做高檔餐廳生意的朋友來咨詢。她們的就業要求形象很高,都是空姐級別的標準。但1月的離職率達到10%,與同行業相比偏低。他們工資三四千,感覺在當地還是有競爭力的。

據我分析,這個工資肯定不高,10% 1個月就走了,肯定超過壹年,企業經營效率肯定低。

這個企業最大的問題是穩定人員。穩定的前提是漲工資,漲工資的前提壹定是提高人的效率。現在壹個人賣654.38+萬,那麽他應該達到了賣20萬的目標,工資可以翻倍。

妳以為壹個空姐級別條件的人,壹個月三四千,她滿足不了。如果我們現在要求她漲工資,她現在是拿不到的。只有提高人均效率和貢獻,她才能加薪。

那麽,人均受益的指標有哪些呢?我給妳提供壹個經典的人類效率指數結構,包括人均收入增長,人均產值增長,投入產出比下降。

第壹,經典的人類效率指數結構

首先,我們應該確保年人均收入的增長。雖然現在工資看起來不低,公司也負擔不起,但是對不起,我們的人均收入原則上應該是增加的;

二是人均產值要增加,即人均貢獻要增加;

第三,投入產出比會降低,也就是工資在我們收入中的比重會降低。

剛才蘇老師說了“三四五工資原則”,就是四個人出錢,三個人幹活,五個人執行。我比他更無情。當然不是我說的。它是由壹位著名的管理大師提出的。壹個人,拿著兩個人的工資,幹著三個人的活,創造著四個人的價值。有人說這種做法做不到,沒錯,這應該作為我們的目標去做。

但是,我告訴妳,有壹家上市公司做的很好,它的老板很有創新,引入了國內多層次事業合夥人的分配機制。對於他的800人的公司,調整了組織機制,重新設計了薪酬激勵體系,最後變成了500人。

註意不是國企,是私企。這樣的企業還有300人。我覺得是所有企業的標桿,妳可能有冗員的問題。其實妳不必相信人均效率低就意味著冗員多。所以,要想增加人的效率,就必須在這三個基礎上努力,減員增效加薪。

企業要裁員,只會用考核工具,太慢了,對組織架構的改變沒有太大作用,還可能淘汰壹部分不該淘汰的人。在我們國內的飯局公司,之前也壹直在裁員,但是效果壹直不佳。後來有了新的總經理,壹上任就縱向裁員,從上到下30%,減不下來就讓位。這是壹種非常粗魯的方法。

二、提高人類效率的六字公式

◆如何裁員?

第壹,組織結構優化。例如,所有虧損和勉強盈利的部門都應該裁員,除非是戰略性虧損。很多公司遇到經營困難的時候,第壹步就是裁員,而壹旦裁員,並不會馬上盈利或者虧損。還有壹個就是微調組織架構,可以節省很多薪資空間。

在發展的過程中,我們的組織架構從原來的寬到現在越來越專業化、精細化,這是發展趨勢。到了壹定階段,其實會恢復,應該會發展回來,合並壹些業務。很多部門在做的工作根本沒用。每個人都是為了工作而工作,與公司的發展和發現無關。

第二,流程優化。過程是工作中的每壹個環節和崗位。回想壹下公司剛起步的時候,多少道工序,花了多長時間,現在多少錢。華為要求增加壹個流程必須關閉兩個流程。如果增加的流程會降低以後的效益效果,誰來負責?這是要簽字的。

華為每年花500-654.38+億請國外咨詢公司做流程設計,還覺得他們流程冗長。想問問在座的各位,妳們公司的工藝問題是不是更嚴重?

第三,工作優化。壹定要保持公司內部業務或技術崗位與職能崗位的良好比例,壹定要研究公司這幾年的這個比例是否不平衡。崗位發展的方向,第壹步是控制人員比例,逐步降低職能崗位比例。

壓縮方式除了直接刪除,還包括與業務崗位合並。比如銷售部門會有壹個銷售助理,屬於職能崗位。妳可以直接取消這個職位,把他變成銷售人員。

在華為,認為技術和業務創造價值,功能品類不能。拿壹家央企來說。當企業有400名員工時,人力資源部門有4名員工,這是壹個合適的配置比例。後來增長到1000人,人力資源部還是四個人。

第四,人員優化。公司裁員壹定要有計劃,有目的。華為在全球通信行業排名第壹,通信行業增長放緩,需要優化人員。他們每年都會進行績效考核,優化就是給被定為b的人打分。

a好,B好,C合格,D差。但是過了幾年還是B,尤其是在目前業務發展已經到了頂峰的情況下,出現了N年B的人。任給他們下了壹個定義叫做“精神上的順從”。他們沒有奮鬥精神,壹次A都沒得過,滑不進c,這樣的人會被發配到艱苦的地方。

人員優化必須有原則。壹些公司在年底前不加薪,甚至在本月表現不佳後降薪,這是錯誤的。這種優化很可能會優化好人。妳還不如幹脆把這些時間砍掉,把剩下的錢給好的。

◆如何提高效率?

我們需要減員增效,我們都在圍繞提高薪酬競爭力做準備。每個部門都要增效,不僅是技術和業務部門,職能部門也要增效。每個部門都可以產生可測量的人為影響。有人說人力資源部門的人效就是培訓多少小時。這種人效是可取的,但不是最好的人效。

我這裏說的人效是指與績效相關的可衡量的指標,每年衡量的人效都必須提高。正如我上面指出的,400人的企業配備4個人力資源,1000人的企業仍然配備4個人力資源。這就是人的效率的提高,需要用非常明確的指標。

我們也有壹些具體的提高人的效率的方法,采用多種用工模式,比如實習生。實習生是壹種極低的就業方式。去杭州西湖某五星級酒店開會,發現從門口到酒店的服務人員都是實習生。然後我問了他們實習生的比例,他們說這家酒店的特點就是正式員工很少,大部分都是實習生,在人力效率上的布局已經提升到了極致。

計件工資可以提高人的效率,改變雇傭關系。山東淄博有壹家皮革生產企業,車間1000多人,業績好收入高,業績差收入低。沒人要求妳工作。

綜合工時和不定時工時也能提高人的效率,這裏就不贅述了。我們必須通過改變就業模式來減少我們的實際就業人數。

有壹本叫《指數型組織》的書,妳可以看看。指數型組織的發展就是我們產值很高,員工很少,呈指數級發展。如果壹個公司人多,估計很難有指數級的發展。

當妳改變妳的想法,我們的就業模式可以完全改變。這裏有壹個經典案例——7-Eleven,妳們應該都在這家便利店買過東西。我家前面有壹家便利店,但是我沒有時間去購物。旁邊還有壹家比它大兩三倍的7-Eleven。

我只是在想,這附近的交通有多擁擠?有可能開這麽大的便利店嗎?這家店壹開門,我就告訴妳,突然不知道從哪裏來的乘客,都在排隊買東西。

2016財年,7-Eleven的零售總額為2473億元,而這家公司的總部只有8064人。其人均效益值達到116萬,可與阿裏巴巴相提並論。所以這家公司實現了這樣的盈利。它在日本有18000家便利店,171家工廠,150家物流配送中心,整個系統有40萬人不是它的員工。

這是壹個很好的案例,我們很多企業可以借鑒,但是我們國內很多企業卻在反方向走。比如我們要開專賣店,所有東西都必須是自己的,必須有直營店。我覺得更危險。經濟形勢壹直這麽好嗎?壹旦波動,就可能收盤。

◆如何加薪?

漲工資的原理是從工資中推導出任務,每個做工資的人都有苦惱,就是每年都有很多人要求漲工資,不漲就辭職。我們壹直扮演著保守的角色,所以員工並不開心。我們未來的趨勢是每年年底主動給員工加薪。

我給河北某教育集團的業務部門做了壹個激勵計劃,給他們的高管每年加薪20%,業績目標都相應提高。第壹年,公司由虧損轉為盈利。

那麽具體怎麽操作呢?

第壹,要求每個組織的人力效率至少提高10%,甚至20%,才有加薪空間;

二是每年減員10%,效率低的全部裁掉;

第三,增加現有人員工資至少10%,由高效率的剩余人員享用;

第四,增加機構10%;

第五,用更高的人效指數來衡量,這樣就可以推導出妳的任務目標。

在華為,有壹種設定商業目標的方法。我之前統計過,華為企業過去20年的復合增長率是不壹樣的,達到40%。後來看到華為的考核體系,發現他們針對方法的時候,正常目標是增長20%,挑戰目標是增長40%。如果和去年壹樣,那麽年度考核直接c。

如果企業真的想發揮薪酬競爭力的作用,顯然這三步就能達到這個目的,我的分享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 上一篇:誰用過美國AD的監控攝像頭?在我的印象中,AD的matrix是相當有名的。不知道相機是什麽樣的。
  • 下一篇:遠大中央空調售後電話-全國24小時維修中心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