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增產機制
(1)通風透光。這種寬窄相間的栽培方式,在組合之間自然形成了壹個80 cm寬的通風帶。與小壟單行栽培方式相比,壟間風速提高53%左右,光照強度提高30%,株間風速提高39%,光照強度提高35%,有利於玉米光合作用,充分發揮邊際效應,提高玉米產量和品質。
(2)增加密度。由於通風透光好,玉米根系發達,莖稈粗壯,增強了抗倒伏能力,為適當增加玉米種植密度奠定了基礎。每畝小壟單行種植500 ~ 1000株,群體增產。
(3)節水保墑。利用滴灌技術可以實現水的經濟利用。據測定,淺埋滴灌技術比漫灌節水70%,每畝節水30m3,比噴灌節水50%,每畝節水10 m3,0-20 cm土壤含水量比小壟單排栽培高2.3%。
(5)肥料利用率高。淺埋滴灌技術不受天氣影響,可根據玉米需水規律隨時補水,充分發揮肥效,徹底解決了以往玉米在喇叭口期不能正常追肥的問題。據試驗,這種栽培方法比小壟單行種植提高肥料利用率20%。這種耕作方式不改變原有壟型,符合小四輪拖拉機及配套農機的原有工況。從而使整地、施肥、播種、鋪管、覆膜、收割、還茬全過程實現機械化,大大降低了農民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勞動生產率。
二、栽培技術
(1)選擇土地和茬。淺埋滴灌玉米植株茂盛,根系發達,應選擇耕層深、土壤疏松、肥力高、保水保肥、排水良好、靠近水源的地塊。為了提高地膜覆蓋質量,應選擇不容易撿拾和殺死的“軟茬”和“肥茬”,如瓜茬、大豆茬和馬鈴薯茬。千萬不要選擇殘效長,對玉米生長發育有影響的除草劑茬。如果選擇玉米茬,必須實行三年輪作。
(2)品種選擇。選擇高產、優質、耐密、適應性強、抗病性強、生育期比常規栽培長7-10天的審定品種,如李和116、先玉355等。要求種子純度不低於98%,純度不低於98%,發芽率不低於90%,含水量不超過16%,並使用種衣劑包衣,主要防治玉米地下害蟲和絲黑穗病。
(3)整地施肥。秋耕、秋耙、秋施肥、秋起壟、秋鎮壓。翻耕和深松的有機結合,可以打破犁底層,加深耕層,有利於玉米根系的發育。對於留茬還田的地塊,起壟前要清除茬和稭稈,提高整地質量。結合整地,施好基肥,實施測土配方施肥。
(4)適時播種。5-10 cm耕層地溫穩定在7℃以上即可播種。將四輪車上開溝用的犁鏵間距調整為50厘米,每兩壟為壹個組合,采用壟上機械開溝,深度8 ~ 10厘米,坐水精量播種,株距25厘米,覆土4厘米,種子2.5公斤/畝,基肥20公斤/畝,每畝保苗4500株。
(5)封閉式除草。播種後,苗前每畝用52%乙草胺和莠去津懸浮乳劑200-250毫升。
(6)管道鋪設。噴灑後,用機械將滴灌系統末端的滴灌管平鋪在各個壟溝組合中,進行淺埋。可以實現脊面整形。
第三,現場管理
(1)管道敷設在現場檢查後,要經常深入現場檢查管道敷設質量。如果管道鋪設受損或被風吹走,立即用濕土覆蓋。
(2)追肥玉米的灌溉量取決於各階段需水量、土壤水分和天氣幹旱情況。如遇苗期幹旱,宜及時滴水,保證土壤田間持水量的60%;拔節孕穗期是玉米需要水肥的關鍵時期。拔節孕穗期追施尿素15kg/畝,結合土壤墑情適當灌溉。
第四,適時收獲
玉米苞片幹燥疏松,種子堅硬,皮層光亮,種子與穗軸相遇的斷面出現黑色層,表明玉米已進入成熟階段,可以及時收割。有條件的地區可采取適當的統壹晚收方式,降低玉米種子含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