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12I
運-12I是原型機,是運-12系列的原型機。起初選用加拿大普惠公司生產的PT6A-10渦槳發動機,單臺功率349 kW (475軸馬力),後來使用PT6A-11渦槳發動機。
1982年7月首飛成功後僅生產了兩架運-12I飛機。考慮到在保持起飛重量5000公斤不變的情況下,保持單發性能的需要,對其進行了改裝,命名為運-12II飛機。1984 65438+2月17,運-12I飛機通過技術鑒定。首次采用美國適航條例作為設計規範。
雲-12II
運-12系列首批量產飛機。改裝飛機於5月首飛成功,1984。動力裝置為兩臺PT6A-27渦槳發動機,由加拿大普惠公司生產,單臺功率462 kW,單臺功率456 kW (620軸馬力)。於2月24日獲得國家型號合格證1985,2月24日獲得生產合格證1986,6月24日獲得英國民航局型號合格證1990。到1993的5月份,已與外商簽訂訂單52個,已交付33個。20國內銷售。飛機單價250萬美元(1993)。飛機為17客機,還有其他特殊機型,如貴賓機、通勤機、小型貨機、護林、航測、海上巡邏、地質勘探、救援、跳傘等。
運-12ⅲ
這是壹個軍用模型,用於傘兵訓練。它裝備了壹臺渦輪螺旋槳-9發動機。為了降低成本,采用國產電子設備。但我軍並未大量裝備,傘兵主要由運-5B訓練。
運-12IV
是哈飛航空工業有限公司研制的輕型多用途飛機,采用雙發、上單翼、剪翼尖、單垂尾、固定前三點式起落架的總體布局。適用於客貨運輸、人工增雨、農林作業、海洋監測、地質勘探、航測、空投空降、航空救援、航空旅遊等用途。運-12IV按照FAR-23(包括修正案23-1至23-42)設計、測試和制造,噪聲符合FAR-36的要求。運-12IV分別於1994年7月和1995年3月獲得中國民用航空局(CAAC)和美國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頒發的型號合格證。1995年9月,該飛機還獲得了中國民用航空局頒發的生產許可證,得到了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的認可。運-12IV使用簡單,機動靈活,可以在簡易跑道上起降。按照目視飛行和儀表飛行的規則,可以晝夜使用。可選的機翼和尾翼除冰裝置可以在結冰條件下飛行。運-12ⅳ實際上是哈飛公司根據美國聯邦航空法規FAR23(包括合格證修訂案23-1至23-42)專門改進的19座輕型多用途飛機。專做出口,價格248萬美元左右。
運-12E
以運-12IV飛機為基礎,為適應高溫高原環境而設計制造。高溫高原試飛證明,運12E飛機是唯壹適用於雲貴川等西部高原山區短途客運市場和旅遊的輕型固定翼飛機,也適用於尼泊爾、厄瓜多爾等山地國家的國外用戶。型號為Yun -12E,配有供氧系統,內部裝飾豪華,適合空中遊覽和公務飛行。運-12E於2001 12 31獲得中國民航總局型號合格證。
運-12E采用新型普惠PT6A-135A發動機,載客量19人。2000年6月7日,65438+2月7日,該機型完成了從成都到中國著名景區九寨溝的首航。九寨溝飛機跑道是用泥土和石頭砌成的,是在當地居民的指導下由專業人員修建的。再加上九寨溝的高原環境和特殊氣候,充分證明了運-12E的高原飛行能力。這種機型可以在壹臺發動機失效時依靠另壹臺發動機安全飛行。如果兩個發動機都發生事故,妳仍然可以滑行並安全降落在機場。該機型還解決了以往機型噪音大的問題,提高了安全性,簡化了操作。機載設備增加了微型導航系統、飛行記錄器(黑匣子)和近地預警設備。
運-12F
是哈飛采用先進技術研制的新壹代通用/支線渦槳飛機。該機除了名字之外,和早期的運-12型號關系不大。據項目總工程師黃令才介紹,2002年,該項目原本打算在運-12的基礎上進行改進,但客戶要求更大的航程、續航力和有效載荷,哈飛決定從頭開始重新設計。通過流體力學計算等先進手段,使飛機起飛重量從7.7噸提高到8.4噸,商業載荷從2.7噸提高到3噸,最大速度從450 km/h提高到482 km/h,哈飛表示,運-12F在同級別飛機中首次采用了損傷容限結構設計。包括方向舵、升降舵、副翼,復合材料占全機的7-10%。運-12F主系統采用西方承包商。發動機為普惠加拿大PT6A-65B,大修周期為6000小時。駕駛艙圍繞霍尼韋爾的Apex系統設計,螺旋槳由美國Hartzell提供,起落架由哈飛負責。運-12IV也是搭載PT6A發動機的型號,運-12F的工業載荷在全重增加48%的基礎上增加了51%達到3噸;遠程巡航速度提升了44%,達到375km/h;航程增加了137%,可載客19人,飛行1540公裏。起飛距離從490米增加到575米,但對場地的要求沒有變,因為降落距離不變,還是630米;運-12F能裝運三個LD3集裝箱,運-12的原型機不能。哈飛宣稱有效載荷/最大起飛重量比很高,達到35.7%。最顯著的外形變化是運-12F為內懸臂機翼。運-12原型機需要外部支援。還有,新型運-12F起落架可以收放。按原計劃,運-12F的首飛定於2008年8月。2009年國內取證,18個月後取得FAA適航證。但由於種種問題,運-12F的首架原型機直到2009年6月6日才建成。這架飛機於2010年2月29日首飛,2015年2月29日獲得中國民用航空局(CAAC)型號合格證,2016年2月22日獲得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型號合格證。
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自主研發的新壹代先進渦槳通用支線飛機運-12F近日獲得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頒發的型號合格證。這標誌著該型飛機獲得了“全球市場通行證”。運-12F飛機可廣泛應用於客貨運輸、海洋監測、跳傘、航拍、地質勘探、醫療救援、人工降雨等領域。該機最大起飛重量8.4噸,最大商用載荷3噸,經濟巡航速度400公裏/小時,滿油最大航程2255公裏,最大升限7000米,可搭載19名乘客或3個LD3標準集裝箱。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哈爾濱飛機工業有限責任公司自主研制的新壹代先進渦槳通用支線飛機運-12F獲得FAA(美國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這是運-12IV和運-12E系列中第三個獲得FAA型號合格證的型號,也是目前世界範圍內。據悉,僅71天後,運-12F就相繼獲得CAAC(中國民用航空局)和FAA型號合格證,為我國新民機研制探索了壹條中美同步適航規劃、驗證和取證的可行之路。
運-12F獲得FAA型號合格證,標誌著該型飛機設計能力達到國際最新適航標準,是國內民機制造業又壹裏程碑式的突破,標誌著該型飛機獲得美國民用市場準入證,對國產民機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提升國際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
據悉,運-12系列飛機是中國首架獲得美、英、俄等發達國家型號合格證的國產民用飛機。作為運-12家族的壹顆全新明星,運-12F是AVIC哈飛依據中國民航CCAR23-R3和美國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R23適航標準(最高達到修正案61),集30年通用飛機研制經驗,廣泛應用航空領域成熟技術研制的新型渦槳通用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