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不是。聰明人也有缺點。他們容易自負,浮躁,急於求成。在變化的過程中,他們往往連事情的結局自己都無法預見。
如果可以選擇,妳是想做壹個高智商的聰明人,還是壹個勤奮的普通人?
大部分答案可能是前者,但職場中不要太聰明,小心“聰明反被聰明誤”。為什麽?
首先,傻瓜會笑到最後。
聰明的人通常會有很多機會,但往往沒有足夠的定力,最後陷入壹個看似美好的陷阱。
就像很多最聰明的年輕人壹樣,畢業沒待壹年就開始頻繁跳槽。幾經周折,他們越來越迷茫,反而懷念起曾經去過的地方。
這種事情經常出現在我們身邊,也是很多人的職業軌跡。很多人看著山很高,卻看不到腳下的風景。
很多人終於明白了,在猴子撿芝麻的故事裏,聰明的猴子為什麽壹無所獲?因為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所以“比他們聰明”。
聰明的人有時會忘記,壹顆高貴的頭顱,也應該配得上壹個空杯和壹顆平靜的心。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適當的“傻”是壹種美德,也是壹種智慧。
如果妳漂流到壹個荒島,只能帶三樣東西,妳會帶什麽?
壹個老人回答:會遊泳的梨子,母雞,傻子。為什麽不帶個傻子而不帶個聰明人?因為聰明人會砍梨樹,吃母雞,最後甚至會害了主人。而壹個會遊泳的傻子,可以和妳壹起努力生存,必要的時候可以拼命救妳。最終他會收獲種梨養雞下蛋的收益。
傻子是壹種天賦,壹種更冷靜的決心,往往笑到最後的不是智者,而是傻子。
第二,要紮紮實實地把“聰明”變成“智慧”。
有句老話叫“知道容易,明白道理容易,付諸行動難。”聰明人往往有“皺眉思考”的聰明,但往往局限於“頭腦風暴”,不善於紮紮實實做事,剛愎自用,結果聰明反被聰明誤。
紅樓夢裏的王熙鳳有多聰明,組織太巧妙,結局卻是悲劇。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無數的職場沈浮似乎都有類似的情況:很多人都有最聰明的頭腦,壹拍腦袋就有想法...然而,高智商的人往往不是最後的贏家。這是壹個很奇怪的現象,但事實確實如此。
中國商界有壹些流星。他們嗅覺敏銳,智商高,甚至可能是改革開放後中國商界最聰明的人。他們能迅速洞察消費者心理,精心包裝各種概念產品並迅速形成市場規模,然後迅速銷聲匿跡。他們也可以在央視的廣告招標會上花很多錢...今天這些聰明人在哪裏?有些人失敗了,有些人非常沮喪。
為什麽這些聰明人會像流星壹樣劃過夜空,悄無聲息的消失?也許真正的聰明不僅僅是“耍花招”,而是把他們的聰明才智運用到實際的事情中,形成大智慧。
有人這樣定義“聰明”的含義:壹個個體的智商高於普通人的正常值,這樣的人在我們的生活中往往被稱為聰明人。
順著這個邏輯,我們會發現,很多成功的企業家並不是極其聰明的。相反,他們可能是窮學生。
根據壹項統計,他們中最多只有10%的人智商超群,剩下的90%的人智商只有平均水平。然而,他們成功了。
中國企業家馬雲,兩次高考落榜,後以英語專業為生。他在工作中發現互聯網大數據有巨大的發展空間。憑著敏銳的嗅覺,他通過實踐壹路開啟創業之旅,先後創辦了阿裏巴巴、淘寶、支付寶、阿裏雲等知名電商品牌,成為中國互聯網的領軍者,開啟了引領全球B2B業務、電商服務、網購的新局面。
透過馬雲的故事,妳會發現,平凡並不是壹件壞事。和投機倒把的人比起來,聰明不是壞事,但可能是壞事。這是上帝最初給我們的禮物。我們要把這份禮物變成智慧,以智慧推動修行,在智慧的基礎上行動,才能事半功倍。改變的前提是妳必須腳踏實地。
第三,成功需要把自己的潛力發揮到極限。
電影《阿甘正傳》講述了壹個名叫阿甘的美國青年的故事。他的智商只有75,很難進小學。然而他幾乎什麽都成功了:長跑、打乒乓球、捉蝦,最後他成為了壹個成功的企業家,而比他聰明的同學、同誌卻沒有成功。這似乎是對智慧的嘲諷。
阿甘最喜歡的壹句話是:“媽媽說,要把送給妳的禮物發揮到極致。”這部電影表達了壹個成功的概念:成功就是把自己的潛力發揮到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