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基金?如何選擇基金經理?
基金經理也要看背景。
公開數據顯示,做過賣方研究員的基金經理,平均業績和詹森比都比沒做過賣方研究員的基金經理好。
賣方研究員主要指券商研究員,需要為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推薦股票,而買方研究員則評估該股票是否應該買入。換句話說,買不如賣,因為賣方與上市公司的直接往來更多,某種程度上,他比買方更了解市場。從事賣方研究員,轉行做基金經理的經歷,或許能讓基金經理更深入地挖掘個股,了解行業趨勢,擁有更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更深入的研究技巧。但是,賣方研究員晉升為基金經理比買方研究員更難。
陳姜更辛辣
在風險控制方面,基金經理工作年限越長,基金業績越好(註意這不是業績,而是風險控制業績),隨著持股集中度和持倉比例的提高,回撤會進壹步增加。派派君用投資組合大師按照“工作經驗35年以上或10年以上”的條件對基金經理進行篩選,然後按降序排列“最近壹年最大退出量”。
很明顯,工作35年以上的基金經理的退出指數遠遠小於工作10年以上的基金經理。所以我們在選擇基金的時候,盡量選擇老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
如何選擇基金?如何選擇基金經理?
“重倉”已航行千年
基金公司整體持股集中度越高,基金業績越好,風險控制水平越高。很簡單,如果有那麽多好股票,為什麽要過度分散呢?註意,這裏說的是過度分散,不是不分散,重倉持有少數股票。當然,持股集中的基金往往波動更大。
沒有兩只相互競爭的老虎能存在於同壹座山中
同壹時間段管理同壹只基金的人越多,會對基金的業績產生壹定的負面影響。
管理同壹只基金的基金經理越多,各基金經理的投資意願可能無法充分體現,導致最終業績低於預期。
買基金,跟著大金融家走。
這裏的大資金所有者是機構投資者。機構投資者持有的基金比例越高,平均業績越好。
機構投資者有更專業的投資分析方法,而且由於資金量大,可以有更多的機會進行實地調研和考證,最終選擇投資實力更強的基金。看基金業績排名,基金的選擇可能是個大坑。很多業績好的基金增長很快。關於基金規模的增加,投資者可以關註那些不讓妳買太多的好基金。網上私募不收申購費。另外,多關註機構投資者看好哪些基金。
該基金還應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前壹只基金的規模對下壹只基金的業績、風險收益和退出有顯著的“副作用”。
據統計,上壹只基金規模每增加1%,下壹只基金的業績將比平均水平低0.183%。
因為上壹只基金規模增長越多,可能導致下壹只基金由於資金量大而難以及時安排和調整倉位,從而攤薄整體收益,對業績產生負面影響。同時,規模的增加也可能導致投資的集中度降低,整體投資更加分散,從而導致回撤的減少。
看收入,規模沒問題。
基金公司的管理規模對旗下基金的收益和波動影響不大。大型基金公司的收益和波動不壹定好,因為大型基金公司整體持股集中度可能會下降,平均值會低於中小型基金公司。所以關註基金經理不如關註基金公司。
如何選擇基金?如何選擇基金經理?
時機是個大問題。
公開數據顯示,擇時能力強的基金經理少之又少,占總* * *的比例不到3%,而且這壹比例隨著投資年限的增加在逐漸降低。投資年限在4年以上的基金經理中,基本沒有擇時能力強的人。擇時能力差的基金經理很多,占50%左右,而且隨著投資年限的增加,這個比例越來越大,剩下的壹半基金經理擇時能力壹般。
擇時能力是衡量對股市每壹次漲跌的把握,但說實話,市場是變化的,有幾個基金經理能把握住每壹次漲跌?所以,無論是壹次性買基金還是定投,都要把時機放在壹邊。只要宏觀環境好,時間自然會給妳答案。
市面上的老司機,開車自然穩。
隨著投資年限的增加,高波動的基金經理比例逐年下降,從35%下降到0%,也就是說,投資年限短的基金經理波動較大,投資年限長的基金經理波動較小。
需要註意的是,那些投資期限小於1年的基金經理是個特例,今年可能正好處於大牛市或熊市,或者是震蕩市,後者會導致基金凈值大幅波動。
但隨著投資年限的增加,基金經理選股的能力會越來越強,這是毋庸置疑的。記住,投資的本質是投資人,炒股的核心是選股。私募安排網上買私募不收申購費,有很多優秀的私募基金經理。
妳不能魚與熊掌兼得。
基金經理的擇時能力和選股能力是有壹定矛盾的,很難同時滿足。仔細研究,妳會發現市場上基金經理的風格大相徑庭,重在選股,重在擇時。這些能力中的任何壹項越強,比如選股或擇時,基金經理的投資業績就越好。但目前市場上擇時能力強的基金經理很少,可以重點選擇有選股能力的基金經理,因為基金經理很難長期獲得超額收益,但可以依靠選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