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補貼收入還是稅收優惠,都可以看作是政府對企業的壹種讓利。這種讓步有兩個目的:壹是鼓勵和培育某些行業的發展,二是挽救壹些陷入困境的企業。我不知道經濟學中經典的轉移支付理論能否很好地適用於這種市場行為,但從形式上看,它確實是壹種政府轉移支付。-從微觀上看,作為對企業領導人的評價,不僅要評價其管理能力,還要分析其在政府活動和遊說中的影響力。那麽這些能夠通過各種手段獲取政府利潤的企業,至少其領導層在其社會活動中的能力應該得到壹定程度的肯定。從短期現象來看,這種無償的現金流入當然有利於公司的生產經營——有優惠總比沒有優惠好。但從長期來看,有必要分析壹下這種優待的原因。從轉移支付理論來看,那些在投資中分擔政府部分公共設施建設的企業,應該由政府給予補償,比如壹些房地產開發、園區建設企業,比如金融街(000402)。其他提供公共產品或服務的企業,由於政府定價的影響,在壹定程度上向社會讓利,也應得到補償。所以,如果政府只是通過壹種過渡的形式為社會服務,這種行為在相當程度上是合理的。但這種盈利只是壹種相對補償,所以對公司的影響是中性的,這類公司是否適合作為公眾上市公司還存在爭議。如果政府的讓步不是出於社會服務的考慮,而是出於對特定企業或特定行業的保護,那麽對這種行為的評價就是辯證的。需要保護的行業或企業。壹定是某壹方面的市場生存能力有問題。政府的讓步能解決這個問題嗎?或者只是被掩蓋了,卻沒有被解決。這是從微觀角度分析上市公司的思路。從上市公司的角度來看,是從產業政策的角度真正需要保護,還是只是從騙取政府優惠的角度來說,無形中進入了壹個行業,這才是投資者應該重點關註的。當然,對於具體的上市公司,也要重點關註壹個問題,就是要均衡地分析領導層的生產經營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如果社會活動能力掩蓋了其生產經營能力的不足,從長遠來看,並不是壹家有前途的上市公司。所以生產經營能力還是第壹位的。——從宏觀上看,政府對企業的讓步,往往是為了壹個產業導向的需要,這就涉及到社會資源的整體配置是否合理的問題。所以,從宏觀角度評價政府營利的唯壹標準就是這種資源配置是否合理。我們在處理這個問題時必須謹慎,因為它涉及到市場公平競爭的問題。如果兩個條件相同的企業,其中壹個能得到這種優惠,而另壹個不能,那就是不正當競爭,對社會無益。所以評價政府的讓步,第壹步就是看政府是否公平。從目前獲得的數據來看,大部分獲得財政補貼或稅收優惠的企業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壹類是國家產業政策變化,如壹汽轎車(000800),二類是政府轉移支付,如金融街,三類是拯救陷入困境的公司,如st銀廣夏(000557)。在這三類企業中,第三類企業占比最大。把大量社會資源花在盈利能力最弱的行業上,並不是最有效率的方式。有時候是出於無奈,有時候是出於壹種地方保護主義或者政績要求。-如何分析這類公司的財務報表?投資者還在分析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通過這些報表判斷公司的經營狀況或發展潛力。由於補貼收入和稅收優惠政策的存在,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將直接發生重大變化。應該如何分析他們?我認為我們可以分幾個步驟來看問題。首先,報表分析是壹種比較分析,與同類公司橫向比較,與歷史業績縱向比較。橫向比較,要看這種優惠是否具有行業普遍性。如果具有行業普遍性,對橫向比較沒有影響。如果只是某個特定的公司獲得了這種優惠,那麽就要先采用扣除法,將這筆收入從報表中扣除,然後才能評價公司正常情況下的經營狀況。縱向比較的話,要看這種優待是否具有持續性。如果只是不確定的偶然情況,那麽在縱向比較中也應該采用扣除法,從而評價公司正常情況下的經營業績。推演是第壹步。當然,簡單的推演方法是片面的,同時也要進行政策分析,看政府的讓步是穩定的政策變化還是簡單的短期行為。如果重要的政策調整是長期的戰略調整,那麽對上市公司的正面影響就是長期的,否則就是短期的。當存在長期影響時,在縱向比較中可以省略扣除方法。在采用扣除方法時,還要考慮壹個因素,即政府優惠對上市公司生產經營的影響。如果政府的讓步可以改變壹個公司的長期資產結構,比如負債率和現金流,而這個資產結構是公司早期的缺陷,這樣短期行為也可以有長期效果,那麽評價可以相對正面。而政府的利潤優惠只是表面上改變了報表數據,長期來看並不能改善公司的經營狀況,只是延緩了矛盾的出現。這類上市公司的投資者需要警惕,尤其是壹些瀕臨退市的企業。從跟蹤判斷的角度,可以通過政府優惠來評估壹家公司的“支撐價值”,通過對比公司優惠前後的資產回報率,得出更直觀的結論。評論股票理論,推薦大中小打印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