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幅很短,兩三百字。其中,年報中會計師事務所對財務報表的審計報告類型值得關註,相當於會計師事務所對財務報表出具的壹份質量鑒定證書。四種不合格產品
上市公司在年度報告中披露的財務報表應當由上市公司自行編制。其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也需要會計師事務所作為獨立方進行審計。
審計結束後,事務所應當出具審計報告。報告分為兩類:壹類是標準無保留審計報告;另壹種是非標準意見審計報告(簡稱非標準意見)。前者表明會計人員認為財務報表質量合格。
非標準意見審計報告是指會計師認為財務報表質量不合格。它分為四種類型:
1.帶強調事項的無保留審計報告。
2.有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3.帶有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
4.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
壹般來說,第壹種報告是指會計師認為報告有缺陷;第二,報告有錯誤;第三種和第四種表明會計人員認為報表的問題很嚴重。
需要註意的是,特別提示中只會列出審計報告的類型,而審計報告的具體內容會出現在年報中?財務會計報告?的開始。標準意見審計報告的內容幾乎完全相同,無需閱讀。非標準意見會因為每個公司的情況不同而差異很大,註冊會計師會明確說明出具非標準意見的原因。
如果會計師給出了非標準意見,投資者在選擇這類公司的股票時要謹慎。尤其是上述四條非標準意見中的後三條,對於這類上市公司要更加謹慎。因為不合格的報表往往意味著上市公司隱含著巨大的風險。事故多發區
從過去幾年來看,非標準意見在所有審計報告中的比例開始呈現下降趨勢。在四項非標準意見中,後三項較為嚴重,約占全部審計報告的3%。
過去的事實表明,非標準意見壹般集中在資產質量差的公司、微利公司和虧損公司。對於這些公司來說,他們面臨著巨大的績效考核壓力。與其他公司相比,他們更有動機粉飾報表,進行財務造假。比如,根據規定,連續三年虧損的上市公司將被暫停上市,壹些公司為了避免暫停上市,不惜鋌而走險,操縱財務報表。這樣的公司被出具非標準意見的概率很大。
非標準意見的頻繁出現也從壹個側面說明,較差公司的財務報表比其他公司更容易被篡改,投資者必須意識到這壹點。連鎖反應不應該被低估
如果上市公司年報被出具非標準意見,將會產生壹系列連鎖後果。首先,再融資可能受阻。
根據《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的規定,上市公司最近三年及最近壹期的財務報表被註冊會計師出具保留意見、否定意見或者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的,將失去公開發行、配股和發行可轉換債券的資格。
由此可見,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壹旦被出具非標準意見,其再融資能力(除定向增發外)將至少在三年內不復存在。這對上市公司的健康快速發展肯定會有很大的影響,投資者對此要有充分的估計。第二,剔除成份股。
在滬深交易所推出的壹系列指數中,很多指數成份股的選擇標準都是以上市公司財務報表未被出具非標準審計報告為前提條件的,比如上證治理指數。
由於壹些投資基金將選股範圍與指數的成份股掛鉤,壹旦上市公司被剔除出成份股,必然導致機構投資者大規模拋售股票,從而導致股價暴跌。對此,投資者也要保持清醒的認識。更換會計事務所
投資者在閱讀年報時,應關註上市公司是否變更了出具審計報告的會計師事務所。年報?重大問題?部分,其中有詳細的解釋。
原因是,
如果事務所要出具非標準意見的審計報告,而上市公司又不能接受,當這種矛盾極度激化且無法調和時,上市公司可能會更換會計師事務所,以獲得其希望得到的審計報告。
因此,上市公司變更會計師事務所,尤其是變更理由不充分的情況下,投資者需要高度警惕。現實中的案例表明,很多從事財務造假的上市公司在作案前都更換了會計師事務所。
根據規定,上市公司解聘或者辭聘會計師事務所,上市公司和會計師事務所均應當向中國證監會和交易所報告並公開披露原因,並對所披露信息的真實性負責。被解聘的會計師事務所對解聘理由有異議的,有權向上市公司股東大會提出申訴,同時可以要求公司予以披露,公司有義務予以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