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壹變化,目前雙方都沒有更多回應。但從持股比例來看,長安與蔚來的合作已經變質。與蔚來的合作曾是長安布局新能源領域的重要壹環,甚至有消息傳出,長安有意借此項目推動高端電動車品牌的落地。現在,雙方的合作泡湯了。接下來,長安的新能源之路怎麽走?長安如何看待汽車新四化改造?
壹拍即合,各奔東西。
長安與蔚來的合作要追溯到四年前。早在2065438+2006年4月,蔚來汽車舉辦的合作夥伴大會上,背景板上就出現了長安汽車的身影。
2065438+2007年4月,雙方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表示將圍繞智能網聯和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開展全方位合作,整合雙方在平臺、技術、管理、制造、營銷等方面的優勢,搭建汽車產品和營銷服務平臺。
壹年後,雙方成立的合資公司安維萊登陸南京,業務涵蓋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設計研發、汽車銷售及相關售後服務,雙方各出資4900萬元,持股50%。
“長安與蔚來合作簽約儀式”
時任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表示,長安與蔚來的戰略合作是壹次機制和模式的創新,合資公司總部設在南京江寧,有助於產品進入更受歡迎的市場。
蔚來壹直對與傳統車企合作持開放態度。這可以從其極力質疑與江淮汽車建立OEM合作,以及與廣汽推出HYCAN品牌中體現出來。
蔚來汽車的邏輯很清晰。他應該把自己定位成不僅僅是壹個汽車制造商,而是壹個科技公司,也就是說它的商業模式不僅僅是汽車銷售,而是“硬件+軟件+服務”的組合模式。
按照發展趨勢,未來汽車產品可能只是壹個終端設備,以此為流量入口的軟件和售後服務才是更大的市場。基於這樣的判斷,蔚來無疑願意結成廣泛的聯盟,形成壹定的終端銷售規模,建立用戶生態。
廣汽蔚來已經把邏輯說得很清楚了。8月19日,廣汽蔚來創始人廖兵在公開演講中表示,傳統的主機廠和新能源制造企業仍然以單純的汽車硬件銷售為主,但這遠遠不能滿足汽車用戶對越來越復雜的出行智能服務的需求。廣汽蔚來欲打造全新的“硬件+AI?OS+生態服務會員的商業模式。
“廣汽蔚來創始人廖兵”
廖兵還在現場公布了HYCAN?007的物料清單,包括HYCAN?整車所有硬件制造、研發測試、制造、物流的總成本,並宣布硬件綜合利潤不會高於1%。可以看出,廣汽蔚來已經開始探索無硬件賺錢的模式。
縱觀以長安為代表的傳統車企,電動化是必經之路,但從零開始,在資源投入上,差不多是幾百億,不是壹筆小數目。朱華榮曾在公開場合說過,“與其壹個人苦苦探索,不如找個懂行的夥伴。”
李斌曾回憶說,蔚來汽車成立不久,朱華榮邀請李斌“談話”,並帶著李斌參觀長安的北京公司,討論合作的可能性。對於與蔚來的合作,朱華榮將其比喻為“找到了心儀已久的戀愛對象”。可見雙方最初的合作可謂壹拍即合。
但在隨後的推廣中,長安蔚來的項目遲遲未能上馬,反而被後來達成合作的廣汽蔚來反超。這其中的癥結是什麽?目前雙方都不打算率先發聲。我們來梳理壹下長安布局新能源的邏輯,或許能看出壹二。
高端新能源品牌上線。
長安汽車對電氣化壹直很“糾結”。“糾結”不是貶義詞,而是大部分傳統車企面對電氣化轉型的相同心態。這主要是因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曾經依靠補貼,而不是完全遵循市場化的邏輯。車企的產品策略必須考慮消費者的接受度。雖然電氣化是必經的壹步,但如何走,無疑需要謹慎。
長安汽車新能源布局主要圍繞“香格裏拉計劃”。計劃在產業鏈上下遊投資6543.8億元,到2020年發展新能源三大專項平臺;到2025年,將推出33種新能源產品,並停止生產傳統燃油汽車。
目前長安正在通過節能和新能源兩條路線推進目標。壹方面,長安汽車大力推廣節能技術。通過四年的研發,長安打造了面向下壹代排放和油耗標準的模塊化發動機研發平臺——藍鯨ne動力平臺,兼容48V輕混動、HEV混動、PHEV插電式混動、REEV增程式混動等設計。
藍鯨東北電力平臺
另壹方面,長安汽車想吸引社會資本和產業鏈資源壹起做新能源汽車,與蔚來的合作也曾是這壹戰略的壹部分。
2065438+2008年5月,長安旗下獨立新能源子公司重慶長安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長安新能源”)成立。長安計劃將其新能源相關資產打包到新成立的公司中,並計劃引入社會資本。
幾乎與此同時,長安也與比亞迪達成戰略合作。雙方計劃在重慶兩江新區成立合資公司,生產和銷售動力電池。此外,雙方還宣布將在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無人駕駛等領域開展技術合作。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長安汽車希望通過新能源子公司為載體,引入更多的社會資本,同時與蔚來、比亞迪等在電動車領域較早發力的企業合作,* * *推進“香格裏拉計劃”。
長安新能源的融資過程並沒有想象中的順利。2018,10,長安新能源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擬出售51%股權,引入不少於三家戰略投資者。這個引資計劃直到2019年底才正式落地。
2019,12,長安汽車宣布長安新能源引入四家戰略投資者。增資擴股完成後,長安汽車的持股比例將由100%稀釋至48.95%。四家戰略投資者分別是:南京潤科、長信基金、兩江基金、南方產業基金。
“長安新能源股東”
引入新資本後,長安新能源尚未發布後續計劃。但是,長安汽車的時間很緊迫。
相比國內六大汽車集團,BAIC新能源板塊已經獨立上市,推出高端電動車品牌ARCFOX;廣汽與蔚來合資成立新能源品牌HYCAN共創,首款量產車HYCAN?007已經上市;就連此前對新能源“不敏感”的東風汽車,最近也推出了高端電動汽車品牌藍兔。
長安汽車也會推出高端新能源品牌嗎?這不是沒有痕跡的。2065438+2008年4月,長安汽車發布第三次創業戰略,對旗下品牌進行重組,形成由長安汽車、歐尚汽車、凱誠汽車、中高端品牌組成的四大品牌體系。按照長安汽車當時的說法,中高端品牌將由長安汽車和合作夥伴* * *,為其後續發展奠定基礎。
現在國內幾乎所有的汽車品牌都在壹方面努力新能源,壹方面致力於品牌提升之路。如果長安汽車再不行動,可能會落在別人後面。長安的中高端新能源品牌可能會上線。
“長安四大品牌”
集中優勢發展智能網。
面對汽車現代化的新趨勢: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享受化,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規劃和側重點。從布局的動作來看,長安汽車在智能網聯領域投入較多,但在電動化和* * *出行方面的布局略顯薄弱。
在智能網聯的整體規劃中,長安通過北鬥舒天計劃宣布,到2020年不再生產無網聯的新車,實現100%網聯,100%駕駛輔助系統;到2025年實現100%語音控制,L4智能駕駛產品上市。
早在2065438+2006年4月,長安就啟動了2000公裏超級無人駕駛體驗活動,從重慶出發,沿途經過Xi安、鄭州、石家莊等地,五天到達北京,成為國內首家實現長途自動駕駛的汽車企業。
今年3月,長安汽車宣布搭載L3級自動駕駛的UNI-T實現國內量產。依托長安與地平線的合作,這款車的車載大腦共同開發了“智能駕駛艙NPU計算平臺”,並搭載了首款汽車級AI芯片地平線征程II。
『統壹T』
長安汽車在財報中透露,已掌握超過30項L3自動駕駛關鍵核心技術,正在快速推進工程化開發。L4級自動駕駛在重慶仙桃數據谷的開放道路場景中演示。
在車系方面,長安和騰訊成立了合資公司“吳彤車聯”。2019年4月,吳彤汽車聯合會發布了TINNOVE?OS系統。到現在系統已經更新到TINNOVE?OS?3.0版本。與之前的版本相比,TINNOVE?OS?3.0在加強賬號、數據等基礎能力的前提下,具有更好的性能和硬件適應性。
在* * *享受領域,長安主要依托兩個平臺:長安出行和T3出行。相比吉利、SAIC、BAIC、長城等車企在* * *領域的布局,長安汽車屬於中遊,既不特別突出,也不落後。
從之前的公開信息來看,長安出行計劃在2065.438+08年完成654.38+萬輛的運營,2020年計劃達到40城5萬輛的規模。與壹汽、東風合資的T3已進入南京、重慶、武漢、廣州、杭州、長春、天津、長沙等八個城市。目前長安還沒有公布更多數據。
總結:
通過以上布局,不難看出,長安汽車布局新四化的核心策略是希望通過產業鏈合作來承擔風險,分擔成本。在各個領域的具體進展上,智能網聯的布局處於領先地位,而電動化和享受化的布局處於跟隨狀態。從目前國內汽車市場趨勢來看,向高端化、電動化、智能化發展是不可逆的。長安汽車的整體布局正在穩步推進,戰略沒有問題,只是加快動作而已。(文/汽車之家?小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