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園區經濟

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園區經濟

近兩年,廣東肇慶高新區可謂是好戲連連:繼韓國SK集團、美國LP集團、美國美鋁集團之後,去年底又有中國國電集團、粵海航運集團等“大財團”沖進來。僅去年壹年,該項目總投資就超過200億元。走進肇慶高新區,可以看到寬闊的大道、眾多的工廠、美麗的園區、已經全面投產的亞洲鋁業工業城、正在裝修的五星級酒店。壹座初具規模、充滿活力的現代化工業新城正在展現在人們面前。從2001的擴園搬遷到2007年,全區GDP增長了6.7倍;工業總產值增長22.9倍;國地稅總收入增長13.5倍;壹般預算收入增長10倍;外貿出口增長20.5倍;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了8倍。廣東省省長黃華華表示,近年來,肇慶高新區是全省開發區中發展最快的。

簡介:融入珠三角發展大潮(小標題)

肇慶高新區位於大旺,面積98平方公裏,地勢平坦。這裏原本是壹個以種植農作物為主的華僑農場,與珠三角核心區佛山市三水區隔江相望。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工業化浪潮席卷珠三角。然而,直到2002年,與珠三角核心區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肇慶高新區還是壹片種滿甘蔗的處女地。

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肇慶落後,關鍵在於工業落後!”2003年4月,胡錦濤總書記考察廣東時,提出了“加快發展、跨越發展、協調發展”的號召。面對南粵新壹輪發展熱潮和珠三角產業加速轉移擴張的發展機遇,生活在“廣佛經濟圈”大門口的肇慶人坐不住了。當年6月,時任肇慶市委書記的林雄鄭重提出“向東看、向東沖,加快融入珠三角發展大潮”的東向戰略,將肇慶高新區的發展目標調整為工業新城,鼓勵該區以超常規的發展思路主動對接珠三角產業轉移和輻射。於是,肇慶高新區以其獨特的區位和資源優勢,突然成為肇慶發展工業經濟、實現新壹輪發展的突破口,敞開大門招商引資。此後,壹批批客商湧入高新區,工業項目落戶肇慶高新區。轉移:作為“兩區”(小標題)放眼望去,肇慶高新區優勢明顯:地處廣州半小時經濟圈,背靠祖國大西南,交通便利,是“泛珠三角”的“咽喉”,不僅可以承接世界及港澳、珠三角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也是西部資源流向珠三角的“橋頭堡”。2004年7月,廣東省政府審時度勢,果斷決策:將肇慶高新區建設成為廣東省吸引外資重點工業園區和廣東省山區吸引外資示範區,並專門出臺了完善發展規劃、落實建設用地、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電力設施建設、提高通關效率、加大資金支持等六項配套政策。從此,肇慶高新區成為廣東高新開發區壹顆精心打造的“棋子”。

在政策支持下,肇慶高新區全力打造“鳥巢”,吸引“鳳凰”。規劃方面,聘請了中山大學、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香港羅琳都市規劃顧問有限公司等多家專業規劃設計機構,通過國際招標編制完善園區總體規劃和產業規劃。設施方面,通過自籌、銀行融資、合作開發等方式籌集資金20多億元,進行園區開發、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實行“壹個窗口”、“壹趟列車”、“保姆”等24小時全方位服務,營造規範高效、方便快捷的工作環境和“親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圍。

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省吸收外資重點工業園區”和“山區吸收外資示範區”兩塊牌子散發著迷人的魅力。2004年,肇慶高新區實際利用外資2億美元,2005年2665.438億美元,2006年2.74億美元,2007年3.006億美元,連續兩年在廣東省965.438+0經濟開發區中排名第三,連續三年在廣東省69個省級經濟開發區中排名第壹。

助推:在集約發展中增加“量”提高“質”(小標題)

企業爭相入駐園區,在促進園區經濟跨越式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土地供應問題。如何最大化土地的投資強度和產出率,實現園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2006年6月5438+2月,肇慶市在第十次黨代會上明確將該區域定位為現代化工業城市。市委書記覃衛東、市長楊浩明多次強調,要發揮全市力量,支持高新區加快發展。肇慶高新區迎來了新壹輪發展浪潮,也進入了增加“量”和提高“質”的集約化發展階段。

集約發展的措施包括實行項目準入制,提高項目入園門檻;將工業項目土地出讓金從建設綜合費中分離出來,鼓勵企業建設多層廠房;集中建設職工村,新建企業不再給職工宿舍建設用地;工業用地超過合同規定期限的,收取閑置費並進行土地調劑,超過兩年的土地無償收回。

肇慶高新區有個項目評審會,每個項目入園前都要經過評審。削減了80多個不符合園區發展要求的項目,涉及投資7億多美元。在臨江工業小區,碧桂園集團投資建設的員工村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這些公寓將以低價出租給入園企業。高新區規劃局的幹部告訴我們,如果這些生活區分散在各個企業的生產區,至少需要1600畝土地。

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肇慶市委常委、分管高新區工作的常務副市長郭鋒表示,集約用地是為了引導企業集群建設,促進產業集聚,實現園區可持續發展。近兩年來,肇慶高新區呈現出喜人的“榕樹效應”和“羊群效應”。在亞洲鋁業城項目的輻射帶動下,澳華鋁業、新中亞鋁業、宜化不銹鋼鋁業等10多家上下遊企業相繼落戶肇慶高新區,形成了年產值500億元的金屬加工產業帶。同時,以大華農為龍頭的生物制藥產業、以愛思凱為龍頭的新材料產業、以愛龍威為龍頭的汽車摩托車零部件產業、以矽光電科技為龍頭的電子信息產業也已初具規模。

快速發展的態勢,堅定了肇慶高新區黨委、管委會推動園區跨越式發展的信心。他們決心在招商引資和園區建設上實現新突破,力爭兩年內實現工業產值500億元。黨委書記劉隆平自信地說:“黨的十七大為高新區未來發展指明了新方向,今年高新區經濟發展再上新臺階已成定局!”

  • 上一篇:張博因心臟病突然去世。他和哪些著名的音樂人合作過?
  • 下一篇:證券公司財務風險案例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