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為什麽政策不允許金融企業借殼上市?

為什麽政策不允許金融企業借殼上市?

根據最新的融資新規,金融資產不能借殼上市。所以在最初設計方案的時候,中介機構就絞盡腦汁想辦法避免借殼上市。旅專資本在此整理幾個關於金融資產規避借殼上市的案例,供大家參考。

據旅轉資本了解,2016版重組新規規定,資產總額、營業收入、凈利潤、凈資產、購買資產發行股份等五大指標中有壹項變動超過100%即構成借殼,控制權變動的年限也有限制,五年內的所有變動均構成借殼。此外,還有壹個靈丹妙藥的規定:

另外,今年2月17,再融資新規也出臺,對重組和融資影響很大。

綠專資本表示,所有金融企業都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資產負債表的擴張,上市是打開補充資本大門的必由之路。無論是銀行巨頭,還是中小券商,還是期貨、信托等細分市場的主體,抑或是金控平臺,都在奔向資本市場。除了IPO,通過重大資產重組上市也是很多金融企業的選擇。

旅轉資本表示,銀行上市是清壹色的IPO,上市有兩波,壹波是2010年前,尤其是2007年,以四大行和股份制銀行為主。2065438+2006年迎來城商行上市熱潮。江蘇銀行、上海銀行、杭州銀行、貴陽銀行、無錫銀行、常熟銀行、吳江銀行、張家港銀行、江陰銀行均通過IPO登陸資本市場。

此外,旅轉資本表示,券商上市大概有兩波。除IPO外,2010之前的券商上市基本都是借著股改的東風,上市公司通過合並重組,如長江證券、國源證券、海通證券、東北證券、郭進證券、西南證券、廣發證券、國海證券等。這兩年有些“類借殼”案例需要巧妙安排,如華創證券、江海證券、郭盛證券、安信證券、華鑫證券等。大瑞和南華等期貨公司也出現在隊列中。

但金融資產不能借殼上市。根據《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向購買人及其關聯人購買的資產屬於金融、創業投資等特定行業的,由中國證監會另行規定。之後不會再有金融企業借殼新規。

因此,尋求上市的金融企業尋求通過曲線達到目的,壹般會借助實際控制人現有的上市平臺進行資產重組,以避免借殼(表1,表2)。這些案例包括國企混改、地方金控平臺戰略上市、信托企業重新上市等。

情況

1.越秀金控:“百貨+地方金控平臺”雙主業運營。

越秀金控是地方金控平臺曲線上市第壹案,也是廣州國企改革的典範。在這種情況下,交易的亮點是:

首先,“兩步走”方案是將廣州證券67%的股權和其他金融資產打包進入上市公司,實現多牌照金融資產證券化,然後收購廣州證券剩余33%的股權。

其次,選擇國資委旗下的原上市平臺,既避免了上市公司控制權的變更,又保持了原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同時也避免了重大資產管理措施的嚴格要求。

第三,國內首家金控平臺的上市,為其他地方的國企改革提供了示範效應。呂林燕鋼鐵於2065438+2007年2月獲得重組批復。交易後將形成“金融+節能發電”雙主業模式,整合證券、信托、保險等金融企業。

  • 上一篇:證監會對上市公司再融資條款的調整,涉及延長融資批準文件有效期。
  • 下一篇:北京遠安保險經紀有限公司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