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壹家基金公司,沒有壹個基金經理能保證牛市期間發行的新基金壹定賺錢。其他人都做不到。當時被推到臺前的基金經理,往年往往有非常亮眼的表現。他們不是無能,而是被放在這個位置上,連股神都撐不過股災的悲劇。
基金公司靠管理費賺錢。以股票型基金為例,股票型基金的年化管理費為0.8%-1.5%。基金公司賺錢主要是因為它的規模效應。管理1億和管理100億的收益差是100倍,但成本差不多。在這種情況下,基金公司確實有動力做好業績。畢竟人民不傻。沒有業績就沒人買,基金沒有規模就不賺錢。可以說,大多數情況下,基民和基金公司的利益是統壹的。基民掙錢,基金公司才能掙錢。
基金經理都希望擁有壹只長期業績曲線的基金。作為職業榮譽,如果他們有壹只二三十年業績曲線優秀的基金,無異於獲得了基金界的奧斯卡,這是任何金錢都換不來的榮譽。雖然基金經理應該公平平等的對待自己管理的基金,但是資源是有限的,總會有壹些基金獲得的資源多壹點,管理的更用心壹點。為什麽大家都能記住巴菲特?因為他創造了半個多世紀的優秀表現曲線,他的表現已經成為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