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奧特在開車?墨子
智能駕駛技術MAXIEYE視覺感知技術正在釋放經濟潛力。
2017年3月,交通部發布標準《營運客車安全技術要求》(JT/T1094-2016),要求自2018年4月起,所有長度超過9米的營運客車應安裝LDW系統和AEBS預碰撞預警功能。
這意味著商用車AEBS將迎來市場爆發期,全年市場規模有望突破45萬臺。在此基礎上,基於高性能視覺感知技術,智加科技MAXIEYE於2019年實現了技術和產品的商業化,在商用客車市場實現了80%的市場覆蓋率,實現了規模化量產,收入穩定。
而這也是智能駕駛技術MAXIEYE全面賦能智能出行市場的開始。
昨日(3月24日),智加科技MAXIEYE披露了《動力?去哪?感覺?感知的力量”的全新口號,以及Tier?1.5智慧出行產業鏈定位,同時,智家科技MAXIEYE也宣布獲得瑞麗集團戰略加持的新壹輪產業投資。
在介紹未來發展方向時,智加科技MAXIEYE?CEO周表示:“智加科技MAXIEYE將繼續推進產品的市場化,基於商用客車市場的份額優勢,逐步擴大在商用重卡市場的規模,通過開放合作實現視覺感知技術產品在乘用車和智慧出行行業的多場景商業落地。”
從2016到《動力?去哪?感覺?智加科技全新的口號“感知的力量”和MAXIEYE都是著眼於視覺感知層面。
在大會第壹場的主題演講中,周表示,“在自動駕駛的產業化過程中,整個市場經歷了壹些從理想到現實,從狂熱到冷靜的發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沈澱了壹些* * *知識。即傳感作為自動駕駛的核心技術模塊,是壹切的起點和基石。不斷改進的感知性能和創新的解決方案使推動更高水平的自動駕駛成為可能。”
目前視覺感知的三個過程,從最初的看見到預見到洞察,已經形成了壹個越來越智能清晰的發展思路。
所謂看見,其實就是視知覺作為自動駕駛汽車的眼睛所呈現的第壹個視角,也是要實現的壹些最基本的功能。
所謂預見,是指對環境的感知,從對實時路況的感知,逐漸發展到對預測的某種感知。
所謂洞察,就是環境感知的系統開啟了壹個上帝視角,整合了基於感知的地圖,創建和定位高精地圖的功能。
在線發布會上,MAXIEYE演示了這樣壹個視頻,是智能駕駛單目視覺產品的基準視覺結果展示,以及激光雷達的點雲數據。層次化的點雲部分只是激光雷達和相機的同壹視場。在新壹代產品中,除了目標精度的質的提升,在目標識別類型、有效識別距離等多方面也有很大突破。
如何實現對不同感知目標屬性的高性能、高精度檢測,同時將智能駕駛決策、控制策略等智能功能集成到產品中。
其中,需要硬件和軟件的結合。
在硬件層面,智加科技的MAXIEYE選擇了符合車輛法規和功能安全級別要求的硬件平臺。
軟件方面,具備基於SOC芯片的獨立嵌入式系統架構和算法優化能力。同時對底層平臺進行了自主優化,最大限度地發揮了芯片的計算能力和性能,更適合自主研發算法和應用。
葉春蘭表示,“我們維護了不同代的產品,異步並行開發了至少兩個SOC平臺,大大降低了對單壹供應商的依賴,並兼顧市場、技術叠代等多種因素不斷優化和降低成本,提高了產品的性價比。”
基於這樣的布局,智加科技MAXIEYE實現了算法創新和產品落地的完整交付能力。
在量產落地場景方面,智加科技MAXIEYE展示了壹段量產產品的真實工作視頻。
從視頻中可以看出,智加科技MAXIEYE的所有功能應用都支持不同天氣、不同光照的全天候工作環境。
其次,感知目標包括地面的車道線、停車線、斑馬線、路緣石,地面的人、車、騎自行車的人等機動目標,空中的紅綠燈、招牌等所有交通參與者的識別和狀態監控。
目前,MAXIEYE研發的前向單目視覺傳感器IFVS系列已經完成了三代產品的叠代,最新壹代IFVS-500系列的單目測距精度已經接近激光雷達和雙目視覺。
值得壹提的是,智能駕駛技術MAXIEYE可以實現前方80米範圍內的道路三維地形和起伏地形的三維構建,其渲染效果與激光雷達掃描的路面壹致。
葉春蘭表示,“第三代智能前瞻產品IFVS500,除了傳統ADAS應用功能從預警功能升級為控制功能外,首次實現了50米範圍內近1%的超高範圍探測精度。”
可以說,這款產品可以直接賦能L2及以上的自動駕駛感知。
此外,MAXIEYE還利用深度學習技術開發部署了全圖像光流、斜率估計、深度估計、OTA技術等壹系列創新應用。
在地面運營的CRRC智能軌道交通系統中,智能駕駛技術MAXIEYE也作為感知者參與了虛擬軌道跟隨控制的研發,協助CRRC完成了智能軌道快速系統的研發和地面運營。
葉春蘭透露,“即將在長城上市的VV7車型的自適應激光大燈,其中智家承擔了該功能的視覺感知、燈光控制等全部技術開發工作,包括分布式燈光技術、虛擬儀器、車寬測試、動態斑馬線等壹系列虛擬現實投影技術。”
從簡單的視覺感知產品解決方案到綜合決策解決方案、融合策略和智能控制,智能駕駛技術MAXIEYE正在走Tier?1.5的姿態參與智能出行市場。
本文來自車家作者汽車之家,不代表汽車之家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