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有時簡稱中國股市,是從1989開始作為試點設立的,其理念是試好了就停,試不好就停。所以,在1995之前的股市操作中,最大的負面消息通常是中國股市試點將停止、股市將收盤的消息。“8.23國債期貨事件”後,中國期貨市場在1995進行了全面整頓和清理,中國股市成為扶持對象,使股市迎來了真正的利好,轉入大發展時期。
中國股票市場的特征
中國股市最大的特點是國有股和法人股上市時承諾不流通,所以只有流通股按股價在市場上交易,但指數是按總股本計算的,從而形成了交易中“以少控多”的特點。比如,在1997之前,東北電力公司和吉林化工公司,因為總股本大,流通股數少,只動用了少量資金影響這兩只股票,就能對指數形成部分控制。2001年後,中國證監會逐步提出解決國有股不流通問題,盤活國有資產,並陸續出臺了壹些方案。但在上市發行初期,流通股股東以超高市盈率買入流通股,這些方案或多或少損害了流通股股東的利益,因此市場對“國有股減持”改革的反應是忍氣吞聲。後來迫於市場壓力,證監會宣布暫停“國有股減持”改革。然而,2005年,中國證監會再次提出“股權分置改革”,其實質仍然是國有股減持。不同的是,此次改革旨在消除股權分置,甚至法人股的流通也包括在內,在市場上引起了很大的不贊同。市場對股權分置改革的分歧依然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