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壹個社會主義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也對它虎視眈眈,因為他們不願意讓社會主義勢力繼續壯大。在這種情況下,與蘇聯關系密切的中國采取了“壹邊倒”政策,在外交上向以蘇聯為首的東方集團靠攏。那段時間蘇聯確實幫了我們不少忙,但是因為他們最後提出了各種不合理的要求,意圖控制中國,中蘇關系逐漸惡化。中美關系正常化正是在這之後發生的。總的來說,這兩個國家都不同程度地促進了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
1950到1960之間,是中蘇關系的蜜月期。中國成立後不久,中蘇就簽訂了《中蘇友好互助條約》。蘇聯開始在各個領域支持和援助中國,並派專家來華指導。當時航空工業是重點扶持的領域。當時中國對戰鬥機的發展壹無所知,所以蘇聯教會了我們從基礎零件到設計圖再到專業人才的培養。在蘇聯的幫助下,中國的航空工業發展迅速。通過研究蘇聯戰鬥機,我們成功研制了自己的戰鬥機,型號越來越多,初步建立了比較完整的航空工業體系。
從1980開始,進入中美蜜月期。在此期間,許多中國代表團應邀訪問美國。所有人都被美國的繁榮和美軍的先進裝備震驚了。同時,他們又很羨慕,決心建設祖國。美國壹方面低價賣給我們很多性能好的戰鬥機,讓我們接觸到西方先進技術,另壹方面也幫助中國進壹步優化航空工業體系。在美國的指導下,首次建立了1553B標準,中國航空工業開始走向標準化。
美蘇對中國航空工業乃至整個工業體系的影響可以用壹句話來概括,就是蘇聯教我們工業化,美國教我們標準化。從這個角度來說,不管結果和目的如何,這些幫助都是實實在在的,我們應該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