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

(壹)古代礦業簡史

古代采礦業的歷史包括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三個歷史時期。

(1)根據我國古人類學和考古學的最新發現,原始社會早期的“元謀人”大約在1.7萬年前就開始使用石器。生活在安徽省的“和縣人”,和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山頂洞人壹樣,也是使用石器的人類。石屑和石頭是他們唯壹可以開發利用的礦物原料。

進入新石器時代後,我們的祖先不僅在石頭的采集、利用和加工技術上超越了舊石器時代,而且用泥土燒制出精美的陶器,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彩陶文化。安徽省合肥市肥東出土的石斧,是距今約1萬年前新石器時代的產物。新石器時代晚期,人類開始用天然銅制作簡單的紅色青銅器。

(2)奴隸社會的夏朝是石器向青銅器過渡的時期。合肥出土商代陶器,說明安徽合肥粘土礦至少有3000年的使用歷史。

根據最近的考古發掘,銅陵和南陵的銅礦遺址年代可以追溯到西周。這些青銅器是西周早期在安徽屯溪發現的。

春秋時期是青銅向鐵器過渡的時期。當時銅礦鐵礦已經開發,安徽銅陵也有銅礦開采冶煉。

(3)封建社會時期,戰國已走向鐵器時代。銅陵、南嶺還有銅礦。在省內發現戰國時期的楚幣中有銅錢和金幣,說明當時有銅金礦的開采和冶煉業。靈璧也開采過大理石礦。

西漢時期,漢武帝實行鹽鐵官營政策。據《漢書》地理記載,丹陽郡(今宣城)有青銅官,廬江郡(今潛山)有鐵官。大別山的石河、淠河的砂鐵礦,銅官山、當塗的銅礦,青陽縣的楊小玲金礦,鳳陽石膏礦也在開采之中。淮河流域的人們用石膏制作的八公山豆腐聞名中外。

東漢時,據《後漢書·郡國誌》記載,“廬江縣安徽有鐵”。大別山區仍在開采砂礦。三國時期,吳統壹江南,江南諸郡皆有鐵,但仍更註重礦產資源的開發,繼續在丹陽郡宛陵轄區開采銅鐵礦。

南朝時發現當塗鐵巖山產鐵。據宋代《太平宇宙》記載,南陵郡,本漢,銅陵郡,代替齊梁為梅根煮銅鐵。銅官山有銅冶煉廠,說明當時銅官山有銅礦開采和冶煉業。

隋唐是古代礦業的繁榮時期。安徽省開采的金屬礦產有當塗、南陵(包括今銅陵、繁昌)的鐵礦,全椒、天長、滁州、廬江、當塗、南陵、秋浦(今貴池)、青陽、泗縣的銅礦,宣州的鉛礦,南陵、寧國、績溪、秋浦、青陽的銀礦。唐代詩人李白於天寶十三年(公元754年)創作了17首《秋浦歌》。其中14歌曲《火光照耀天地,紅星在紫煙中。朗朗月夜,曲動寒川。”它生動地描繪了銅冶煉廠的月夜風光,為秋浦銅礦留下了寶貴的歷史見證。南陵縣鳳凰山和寧國縣陰山是唐代重要的銀礦區。相傳公元808年,唐憲宗在相帝設蘇州,築城挖掘,偶然發現了壹個煤礦,表示在兩淮相山發現了壹個煤礦。唐代,安徽省開采非金屬礦產,包括廬江縣大番山的明礬石礦,皖南用於加工板巖的佘艷石,以及許多瓷石。唐代著名的瓷窯有壽州窯(今淮南)、白土窯(今蕭縣白土寨)、繁昌窯。

北宋初期,歙縣有金礦,銅山縣有銅礦。南宋時,周樹懷寧縣、池州貴池縣和銅陵縣開采鐵礦。繁昌縣發現宋代冶鐵遺址,說明那裏有鐵礦開采。池州銅陵縣開采銅礦,在銅官山設“立國山”,後改為立國山。周樹懷寧縣開采鉛礦,武威三公山開采明礬石。宋代仍有著名瓷窯,如壽州窯、白土窯、繁昌窯等,可見瓷石仍有開采。北宋元豐元年(1078)十二月,蘇軾(1037-11)派人在蘇州西南蕭縣白土鎮北發現壹處煤礦,並寫出著名的《石炭紀行》,稱贊發現的石炭紀(煤)為”。

元代和宋代壹樣,是古代礦業不斷發展的時期。在銅陵銅官山設置“梅根監”開采銅礦。富陽、歙縣、宣州有鐵礦,金寨縣銀水寺有銀礦,惠州、貴池有金礦。

明清時期是封建社會古代采礦業不斷發展的時期,資本主義采礦業的萌芽已經出現。

明代銅陵有鐵礦開采,懷寧、貴池周邊有古礦坑與采礦(銅)有關。據說廬江縣沙溪銅泉山古礦坑是明朝挖的。貴池有白銀開采,銅陵、貴池、績溪有鉛生產,含山縣牛頭山有煤炭開采。廣德縣在明朝萬歷年間出產煤炭。自明代以來,淮北猛山及沿江有少量露頭煤被民間開采作燃料。淮南煤礦在明神宗萬歷以前就開始開采了,淮南的大同煤礦也在明末開始采煤。還有大同、銅陵的煤礦,景縣東北鄉的鼓樓店,燕公堂。明代安慶市集賢關的大理石也被開采用來修建安慶振塔,靈璧縣也開采大理石。明朝末年,宋寫《天工開物·陶生日》說:祁門產瓷。解釋現有瓷石的開采。

清初在銅陵銅官山設置“銅官總督”,負責銅礦的開采。清代銅陵、貴池、績溪產鉛,貴池的鞍子山硫鐵礦也有開采。淮北市烈山以土法開采煤礦,吳家輝、尹家會、惠山、寧國港、香村、王村、水東、宣州市、廣德、貴池獨山等地也有煤礦。靈璧縣有開采大理石的記載。

此外,鳳陽還有雲母和石膏,當塗、黟縣、潮縣有煤,休寧、楚縣的白石英有長石,太湖有瑪瑙,南嶺有石青(孔雀石)。

(2)現代采礦和礦產調查簡史。

現代采礦與礦產調查史是指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整個歷史階段。安徽省礦業進壹步發展,礦產資源地質調查開始。

1.近代礦業史安徽省近代礦業主要是淮北、淮南及沿江的煤礦,以及明礬石、瓷石、陶土、硯、黃鐵礦、石棉、玻璃砂等非金屬礦產的開采。

從1894-1936,淮南先後成立了大同煤礦公司、大同煤礦有限責任公司、大同煤礦寶雞實業有限責任公司、華商大同煤礦有限責任公司等。,日產原煤200-300噸。淮北烈山地區的采煤業也開始興起。1904,當地村民成立煤礦公司,初步形成壹定規模,原煤日產量約300噸。到1916成立普益公司繼續開采烈山煤礦。

1902,銅陵大同煤礦正在開采。清初在貴池獨山開采的煤礦於1924關閉。清末民初,安慶集賢關煤礦開采。

20世紀初,有人在新安江流域淘金,在銅官山開采鐵礦。1912年,采石工張發現寶興鐵礦公司開發的平仙崗鐵礦(現黃梅山鐵礦旗山段)。1913-1935年,沿江地區鐵礦開采蓬勃發展,相繼成立了番禺、富民、利民、葉榛、宜化、寶興等公司,開采馬鞍山至銅陵的鐵礦。

日軍侵華期間,長江沿岸的淮北、淮南等地的鐵礦、銅礦、硫鐵礦、煤礦被掠奪壹空。其中,華中礦業公司開采銅陵銅官山銅礦,日產銅礦400噸,馬鞍山鐵礦至少開采654.38+00萬噸礦石,馬鞍山象山開采硫鐵礦98萬噸。

抗日戰爭勝利後,淮南煤礦恢復生產,成立淮南礦務局。1947年5月,八公山西區建井,新莊子挖斜井采煤。淮北烈山煤礦原是礦區村民開采,後由國家政府接管。鐵礦石和銅礦已在長江沿岸開采。馬鞍山象山硫鐵礦1948 4月停產,1949 6月復產。開采的其他非金屬礦產有廬江的明礬石、祁門的瓷石和瓷土、歙縣的硯石、寧國的石棉、懷遠的玻璃砂等。

2.礦產勘查史安徽省的礦產勘查始於20世紀60年代。早期是英國、德國等國的人做的。我國地質學家從1911年才開始礦產調查。當時調查的主要礦產是煤礦和鐵礦。現代煤田地質學家* * *留下了51份煤田地質資料和少量鐵礦、黃鐵礦地質資料,在馬鞍山地區發現了鐵礦、黃鐵礦,在銅陵重新發現了銅官山銅礦。調查了省內粘土、瓷土、明礬石、石棉、玻璃砂、石灰石等非金屬礦產,還發現了鳳臺磷礦。

1863年,英國人金斯米爾開始對中國東部和南部進行地質考察,撰寫了《中國東南省邊境煤田》、《中國東海岸地質》、《中國地質,重點在長江下遊》等文章。在談到含煤地層和表生沈積粘土時,本文簡單提到了這個省;1869在他的《中國地質》壹文中,也談到了本省長江流域的表層沈積粘土。後來德國人李希霍芬在考察皖南地質時,描述了江西祁門至婺源壹帶的粘土,並將其中壹部分命名為“高嶺土”。

1902年,英國人約翰·凱在銅陵大同煤礦西井田用沖擊鉆找煤,在銅陵銅官山調查鐵礦。他還對該省沿河的其他礦產進行了調查。1905年,英國礦工麥昆遊覽銅官山。

1911,繁昌居民向漢冶平公司舉報,工作人員洪壽發現繁昌長隆山鐵礦。

1913年,張沿長江調查鐵礦,隨後張玉泉在鄂皖、皖南之間進行地質調查,並在1915、1916發表專題文章。

1917年,北洋政府農商部地質調查所劉、趙如軍對淮北烈山煤田地質進行了調查,繪制了1: 15000地質示意圖,並編寫了《蘇北、皖北煤礦調查報告》。當年還考察了淮南、六安-霍山、潛山-懷寧地區的地質礦產。同年,於考察了宣城煤田地質。

1965438+2007年2月,北洋政府農商部派出顧問丁格蘭(瑞典人)對銅官山鐵礦進行了詳細的觀察,認為老廟基山鐵礦含銅量高,還前往本省沿江鐵礦進行調查。後來德國人畢祥賢等人先後對馬鞍山鰲山鐵礦進行了調查,並繪制了地質圖,計算出儲量為654.38+0.85萬噸。調查結果載於丁格蘭著、謝譯的《中國鐵礦誌》中。

1921年,國民黨軍政部門派德國礦工凱伯羅馬人到淮南煤礦調查。

1922至10,李傑在皖北進行了調查,並編寫了《皖北淮河流域地質報告》。

65438-0923,中央地質調查局王竹泉來淮南調查,編《安徽省懷遠縣西南地質》。同年,劉等人到淮北烈山勘查煤礦,由普益公司鉆探,施工* * * 13鉆孔,計算煤炭儲量3500萬噸。1923期間,農商部地質調查所葉和李潔對銅官山及其接觸帶閃長巖和變質鐵礦的成因和分類進行了初步研究。

1927年3月至4月,國民政府工業部派俞、劉、趙汝軍、李春雨、季榮森到淮南舜耕山,調查並整理蘇北與江淮地層對比。

1928和1933年,中央地質調查局局長翁兩次到淮北烈山,對淮北楊莊山和淮南東山進行了鉆探調查,發表了代表作《安徽宿縣烈山和雷家溝煤田地質》。

1931年3月,劉、季榮森編著《安徽省懷遠縣舜耕山、上窯煤田地質》。

1931、王恒生、孫建初對貴池縣鞍子山硫鐵礦進行了調查,並就貴池縣硫鐵礦情況寫了壹份簡要報告。同年,工部地質調查所孫堅政治家來到銅官山調查鐵礦,制作了獅子山、雞冠山1∶25000礦區地形地質圖,並對兩鐵礦進行了詳細描述。

1932年,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孟憲民、張庚在銅官山制作了1∶25000地形地質圖。

1933期間,工業部地質研究所謝對銅陵銅官山鐵礦進行了調查,還對鰲山地區鐵礦進行了調查,撰寫了《長江下遊鐵礦誌》,計算出鰲山鐵礦礦石儲量398萬噸。

1933年,程、陳凱在廬江縣大榭、小範山、天光山壹帶進行了為期8個月的地質調查,撰寫了《安徽省廬江鋁土礦地質研究》壹文,1 ∶ 4萬地形地質圖、剖面圖、照片等。,並計算出明礬石礦儲量為1289.28萬噸。1937,兩人調查武威三官山明礬礦。

1934期間,南延宗和丁毅在休寧光山進行了調查,並在安徽首次發現銻礦。

1913—1935、李四光、程、陳凱、朱森在馬鞍山至銅陵地區調查鐵礦,先後在馬鞍山發現東山、南山、鰲山、尖山、蘿蔔山、龍虎山、當塗中山、鼓山、和諧山、黃梅山、釣魚山、繁昌。1936年,丁毅工業部地質調查院在當塗縣北部地區首次進行了電法勘探初步試驗。

葉、王恒生、李玉瑤、丁文江、孫建初、畢、卞、黃、董楠亭、楊、、劉祖義、程壹發、蔣大全、王朝軍先後對本省煤田地質進行了調查。除了淮北、淮南,還有巢湖、含山、和縣、宿松、太湖、懷寧、安慶、銅陵、涇縣、宣城、廣德、貴池。其中除淮北烈山和淮南東山外,其余均為路線踏勘,主要調查煤層和煤質。

日本侵華期間,調查了淮南煤礦、長江沿岸的鐵礦和銅礦、硫鐵礦和明礬石礦。

1938年6月4日後,日軍在淮南進行煤田地質調查,同時配合地表勘探和鉆探方法。德田正壹和山本研二郎編著了《安徽懷遠縣舜耕山煤田地質調查報告》,提出了“大淮南盆地”壹詞。三郎太島倉編寫了《淮南煤田東山區調查紀要》。

1939年,日本人在淮南西部做了壹次地震調查。日本Hideo Tozhong在當塗象山進行了磁法和重力勘探,在自電異常高的象山和寨山進行了鉆探,發現了象山黃鐵礦,並制作了地質圖1: 1000,計算儲量約1.4萬噸。

日本侵華期間,曾派遣神山昌壹、楠木石龍、神吉三藏、佐藤宏、官元省、夏靜壹郎等考察銅陵銅官山地區的鐵、銅礦產。在銅官山黃石老、松樹、小銅官山進行了槽井勘探,在老廟基山等地進行了鉆探。日本八幡鐵廠冶煉老廟基山鐵礦時,發現含銅量很高,即主要開采銅,老廟基山發現銅,使古銅官山銅礦復活。後來,滁州的破山口(瑯琊山)和謝子崗(月山)銅礦被發現。貴池、蚌埠、當塗等地也有銅礦的報道。

在1941—1943中,日本人小林、幸雄、田武壹郎等。利用電、磁地球物理方法,在銅陵天峨鮑丹山、當塗南山和滁縣坡山埡口勘查鐵礦分布。

1945後,國家政府資源委員會礦產勘查司謝、燕樹潭與柴登邦合作,對淮南舜耕山、八公山、明龍山、山金家煤田地質進行了調查。謝提出“大淮南盆地”的推論,通過鉆探證實淮南隱伏煤田的存在,在煤田地質工作中具有重要意義。謝發表《如何發現煤田》壹文,1947撰寫《淮南新煤與大淮南盆地地質礦產》報告。

1945後,國家政府資源委員會華中礦務局對馬鞍山象山硫鐵礦儲量進行了計算,並計算出結果。硫鐵礦儲量為200萬噸。

1946,謝在淮南從事煤炭地質工作時,發現了鳳臺磷礦。1947是安徽鳳臺磷礦發現的作者。

此外,根據張對古礦的記載,鳳陽有雲母、石膏,當塗、黟縣、潮縣有煤,休寧有長石,靈璧有玉石(大理石),太湖有瑪瑙,南陵有石青(孔雀石)。《中國礦產誌》中提到,安徽省的礦產有祁門瓷土、寧國石棉、懷遠玻璃砂和省內廣泛分布的石灰巖。

  • 上一篇:中國的萬億美元公司。
  • 下一篇:SMIC是中國的股份公司嗎?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