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到民營快遞近30年的發展,從最初的野蠻生長,到百家爭鳴,再到現在的巨頭並存,有兩股代表力量壹直存在並對峙至今:
壹個是來自華南(深圳)的順豐;
壹個是華東地區(浙江和上海)。
快遞員知道“四通壹達”不是壹個公司,而是壹個圈子。這個圈子包括五家快遞公司:申通、童淵、中通、匯通和大雲。人們習慣稱之為“四通壹達”有兩個原因:壹是五家快遞公司的創始人都是浙江桐廬人,創業初期彼此關系不清;第二,這五家快遞公司的業務模式、網絡化運營、市場定位、產品設計都非常相似,沒有本質區別。
比如最流行的壹個認知:順豐專註高端業務件和老化件;四通壹達專註於低端電商組件。
這種認知在快遞發展最快的時期確實帶來了壹些好處,有利於市場分層。但隨著這些快遞公司成長為行業巨頭,相繼登陸資本市場,尤其是快遞增量放緩,大家開始進入存量之爭,情況開始變得不壹樣。
最新數據顯示,順豐+四通壹達,六家公司目前占據國內快遞市場份額的80%以上,是絕對的第壹軍團。對外,第壹兵團在規模、資金、技術上構築的護城河足以抵禦外來者的入侵。但在內部,軍團成員之間有幾分悲歡離合。
事實上,從2019下半年開始,以順豐、通達為代表的中國快遞第壹軍團開始加速分化。
自從匯通正式從“百世快遞”過渡期更名為現在的百世快遞,試圖淡化桐廬印象以來,老牌“四通壹達”陣營的五家快遞公司都在做著同樣的嘗試和探索——如何才能從這個圈子裏脫穎而出?
這種“脫穎而出”不僅是為了擺脫同質化競爭,更是為了鍛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
3月17日,ZTO快遞發布2019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看完中通剛剛遞過來的年報卡,老鬼的朋友安德魯說:
中通已經率先“破圈”,與同陣營的幾個對手差距越來越大。領先不僅明顯,而且穩定。
對於這壹評價,安德魯從三個方面進行了詳細闡述-
1.規模效應下的成本控制和產能儲備
財報摘要顯示,ZTO快遞201265438+2億件業務繼續保持穩健發展態勢,同比增長42.2%,超過行業平均增速16.9個百分點。市場份額提升至19.1%,比去年提升2.3個百分點;實現營業收入221.1億元,同比增長25.6%;歸母凈利潤56.74億元,同比增長29.45%,超出市場預期。
從“第壹軍團”成員的市場份額來看,中通的領先優勢已經很突出。極端規模效應的背後是出色的成本控制和能力建設。財務報告顯示:
2019全年,中通單票分配成本為0.34元/票,同比下降4個點;單票運輸成本下降6分,為0.62元/張。
配送成本持續下降的背後是自動化的應用和合理用工。數據顯示,截至2019第四季度,中通累計投入使用大/小件自動分揀設備265臺,去年同期為120臺。自動化水平提高了壹倍多。
同時配送中心用工更加合理,通過人力資源配置的預先規劃,有效控制了旺季新增臨時工的比例。配送中心平均員工數較去年同期增長12.9%,遠低於36.1%業務量的增速。
交通工具成本優化並不稀奇,主要得益於自身車隊規模的不斷擴大。數據顯示,ZTO快遞現有長途貨運卡車7350余輛,其中自有車輛6450余輛。在6450輛自有車輛中,超過4650輛是大容量拖拉機,車身長度約為15至17米。
正是憑借這種多年積累的優勢,中通得以在路由和轉運方面進行更多有益的嘗試。如快遞集團董事長賴在解讀2019財報時明確指出:
“我們不斷優化自己車隊的結構,最大化利用資源;我們不斷深化網絡結構的扁平化,同時不斷嘗試‘點對點直鏈’的新模式,提高轉運效率。”
如果說優秀的成本優化和管控能力主要是立足當下,那麽中通在能力建設上的長期投入和戰略堅持就是規劃未來。
近年來,中通壹直在大舉建廠、投資設備和分銷網點...很多業內人士嘲諷為“基建狂人”。這凸顯了中通戰略穩健、後勁足的特點,也正是基礎設施的超前投入,才使得中通業務量持續增長成為可能。
2.資本市場的穩定表現和多方認可
中通成功“破圈”的另壹個表現來自於資本市場。
受全球疫情和石油戰爭的影響,幾乎所有國家的股市都處於劇烈動蕩之中。以中通上市的美股為例。短短壹周內,出現了三次熔斷,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災難性表現。
然而,正是在這種劇烈而不可預測的全球股市動蕩和搖擺中,ZTO快遞的股價自2020年開業以來壹直穩步提升。即使在三次熔斷的悲劇下,ZTO快遞的市值也保持在200億美元左右。高峰時,ZTO運通市值壹度達到218億美元。堪比股市崩盤的避風港。
目前,ZTO快遞市值已經超過大雲、童淵、申通、百世市值之和,僅次於順豐。
這壹表現也得到了多方認可。瑞銀此前將中通評級由“中性”上調至“買入”,並於2019 11 10月21日重申“買入”評級,給予目標價26.7美元/股。
此外,統計顯示,在接受調查的19位投資分析師中,16位分析師給予中通“買入”評級,其他三位分析師分別給予“跑贏大盤”、“持有”、“賣出”評級。
在中通2019財報發布後,花旗集團也表示,預計ZTO運通業績將繼續強於同行業,對競爭對手的優勢將增強。盡管業內價格競爭激烈,但ZTO快遞的成本效率將有助於其脫穎而出並保持增長。事實上,市場競爭可能有助於ZTO快遞進壹步擴大其領先優勢,並很快成為明顯的贏家。
3.對風險的快速反應和修復能力。
在這場全國戰疫大考中,中通無疑交出了壹份“高分答卷”——經過22天的全力建設,全網產能恢復80%,日票量突破3200萬張。
在財務報告發布會後,萊宋梅明確表示:
“雖然疫情在短時間內影響了公司經營,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內需依然強勁,行業將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我們有信心實現超過行業平均增長率65,438+05點的業務增長目標,保持市場份額擴張在2個點以上。”
這種自信絕不是盲目的,而是對中通的組織體系、網絡運營、運力配置的高度自信。正是基於這種自信,面對疫情這只“黑天鵝”,中通才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戰略調整,迅速給出壹系列應對措施。
四通壹達都是加盟制,但也各有不同。中通采用加盟商持股模式,將員工、加盟商、總部的利益捆綁在壹起,形成利益共同體。對此,老鬼的機構朋友量子咨詢曾經有過壹個形象的描述:
中通的聯邦制類似於動車,每個分公司都類似於動車。其他品牌快遞的加盟模式更像是綠皮火車,需要總公司的火車頭來帶動。壹旦總公司出錯,加盟模式就失去了獨立動能。
正是這種交叉持股的聯邦商業模式,直接提高了中通的競爭力和凝聚力。尤其是突發事件發生時,這種短期的自我應對和修復能力帶來的優勢更加明顯。
在中通率先“破圈”的同時,第壹軍團的另壹重量級選手順豐也在加快突破的步伐。
順豐突破的關鍵是逐年壓縮的市場份額。
早在中通發布2019年度業績之前,2月24日晚間,順豐也發布了2019年度未經審計的業績快報和2020年1的快遞服務業務簡報。數據顯示:
2019年,順豐以112193萬元率先突破千億營收。盡管受到春節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順豐在2020年保持了穩定的增長速度,收入(包括供應鏈業務)為11628萬元。業務量達到5.66億票,同比增長40.45%。
壹個可比較的結果是,在5438+10月全行業業務量和業務收入雙雙同比下降的情況下,順豐表現出了極大的韌性。這種“強硬”的背後,是順豐在電商市場的突襲和成功突破。
2019年5月,順豐正式推出專配,匹配電商零部件需求。此後,順豐的月業務量持續攀升——
業務量6月增長15%以上,7月增長20%,8月增長30%,6月和10月增長近50%。從11到2020年的1,月業務量達到5億張以上。其中1在全國快遞市場的占有率達到14.438+05%。
順豐進攻電商市場的下沈策略成效顯著。
基於2019的業績,順豐將在2020年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雙產品體系,雙網運營,老化件和電商件並行推廣。
問題是:順豐如何落地“雙產品”?
首先是穩定子網絡。在國內快遞企業中,順豐是產品分層最好的。然而,這些分層產品以前是在同壹網絡和單壹網絡中運行的。
2020年,順豐的“雙品”將同時在老齡網和優惠網運營。只要順豐能憑借強大的科技實力穩定配送網絡,“雙品”落地就成功了壹大半。
二是穩定分層。雙網運營後,順豐將繼續鞏固之前在產品分層上的優勢,明確哪個層級的產品屬於哪個網絡,為營銷人員和快遞小哥開拓市場提供充足的彈藥。
無論客戶提出什麽需求,都能拿出相應的產品。要老化,選擇老化網;要劃算,選專網。總有壹款適合妳。
三是穩定分區。雙網運營後,順豐要針對不同地區做好市場判斷,做到有的放矢。商務配件區專註於時效網,電商配件區專註於優惠網,業務量“糧倉”區是“壹個屋檐下的雙網”。
不難看出,順豐的雙網運營不僅僅是產品的分層,更是網絡縱向層面的改革,必須與分區橫向層面有效結合,才能發揮最大效率。
2020年春節後的第壹個工作日,老桂按照慣例與相關分析機構進行了閉門溝通。談到今年的市場走勢,雖然疫情肆虐,但老鬼還是認為:
2020年將是快遞行業價格戰的拐點。在這個過程中,行業的“馬太效應”會越來越明顯,集中度會越來越高。壹方面,中小快遞加快清倉或收購;另壹方面,快遞行業也將從領頭羊演變為寡頭。
近兩年的市場表現證明,龍頭企業的領先優勢明顯,並趨於穩定。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決策層還是執行層的人,包括基層和壹線網點的人,都獲得了動力,能夠繼續擴大領先優勢。今年很有可能出現市場份額超過20%的寡頭。
事實上,中通已經率先破圈,順豐也釋放了足夠多的信號。妳怎麽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