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早中元古代巖漿熔融銅鎳礦床的區域成礦特征

早中元古代巖漿熔融銅鎳礦床的區域成礦特征

世界上與基性-超基性巖有關的巖漿硫化物銅鎳礦床主要產於晚太古代-古元古代和中生代,占據世界第二大銅鎳礦床的金川礦床是壹個特例:成礦巖體形成於中元古代長城早期,礦體集中在以二輝橄欖巖為主的單壹巖體中,因此鎳金屬元素的富集和富集壹定是超常地質作用的結果。根據地球元素分層特征和鐵鎳核中鎳的富集程度,地幔物質來源的不同深度決定了幔源金屬元素富集來源的多少,而壹般代表上地幔物質來源的洋殼鎂質超鎂鐵質巖很難大規模富集鎳。現代海洋調查證實了這壹推斷。形成金川成礦巖體的巖漿可能來自深部,最近的地球深部地震層析成像解釋也支持存在起源於核幔邊界(28,965,438+0 km)的地幔柱低速異常(許誌琴等,2003)。因此,作者推測金川含礦超鎂鐵質巖可能形成於地幔柱誘發的大陸裂谷環境。祁連山很可能是中元古代早期古地幔柱的“熱點”,金川礦床是熱點作用的產物。正因為早古生代構造相占據了祁連山的主體,中元古代形成的含礦地質體向祁連山的側翼移動,導致人們過去不把金川礦床認作祁連山礦床。事實上,它代表了祁連山早期地質演化中最重要的成礦事件。

推測金川礦床形成於“熱點”環境,有助於理解礦床的超常富集,進壹步認識今後的找礦工作。地幔柱提供了壹個異常的金屬來源,但大規模的成礦也要有足夠的硫和硫在巖漿體系中溶解度的急劇下降,否則鎳金屬元素主要與矽化巖結合進入造巖礦物。金川巖體中鉻尖晶石鎳的普遍虧損(唐仲禮等,1998)表明成巖前物理化學條件的突變降低了硫的溶解度和足夠的硫,導致矽酸鹽巖漿與含鎳硫化物液相的不混溶,最終大規模成礦。巖漿系統物理化學條件突變的最直接原因應該是不同端元巖漿的混合(Barnes等,1985),金川巖體有不同端元巖漿混合的跡象(李,1996)。因此,金川外圍的找礦工作應重視祁連山中元古代早期熱點裂陷基底的改造,同時也要重視巖漿混合證據的調查。就祁連山金川型礦床的進壹步找礦而言,南祁連山拉脊山地區化隆群基底中的鎂鐵-超鎂鐵侵入體應是重要的調查研究區,拉水峽等礦床和礦點是重要的標誌。

  • 上一篇: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應縣晉城支行怎麽樣?
  • 下一篇:作為投資人,雷軍投資了哪些上市公司?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