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珠寶文化建設是隨著品牌意識的覺醒而推進的。作為中國珠寶經濟格局中主力軍的珠寶制造業和大型珠寶零售商城,是引領珠寶文化革命的先行者,尤其是珠寶制造企業,集生產、設計、系列包裝、營銷等幾大競爭壓力於壹身,跟隨珠寶文化近十年,正在或已經走在文化產業的道路上。
1.“中國玉文化推廣展·菜百收藏·施稟謀玉藝術展”打開了中國玉文化推廣的窗口。
中國玉文化歷史悠久。經過幾千年的洗禮,玉文化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弘揚中華玉文化,由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北京菜市口百貨大樓有限公司主辦的“中華玉文化推廣展·菜百收藏暨施稟謀玉器藝術展”於2009年6月4日至8日在北京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如期舉行。
活動得到了中國人民、文化部和北京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2009年6月5438+065438+10月4日上午,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部長蔡武、中國珠寶首飾行業協會會長孫文勝、北京市副市長蔡楚超、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教科文衛體委員會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長樂、JP、蔡國慶、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歌舞團國家壹級演員、著名青年歌唱家,國土資源部珠寶玉石首飾管理中心副主任孫,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畢立軍,國土資源部珠寶玉石首飾管理中心副主任、 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北京菜市口百貨有限公司董事長趙誌良等領導、嘉賓、主辦方代表及業內同仁出席了由著名節目主持人楊瀾女士主持的開幕式。
圖7-2-1孫文勝會長等領導為“中國玉器文化推廣展·菜百收藏·施稟謀玉器藝術展”開幕式剪彩
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會長孫文勝、北京市副市長蔡楚超在向社會推廣玉石文化的文化舉措開幕式上發言,肯定和鼓勵主辦方和企業的勇氣和魄力。國土資源部珠寶玉石首飾管理中心副主任、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畢立軍在致辭中指出,中國的玉石文化博大精深。由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北京菜市口百貨大樓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中國玉石文化推廣展·菜百收藏·施稟謀玉石藝術展”是中國玉石文化推廣系列展覽之壹,其他種類的中國玉石文化展覽將陸續開展。
新華社、中央電視臺、鳳凰衛視、北京電視臺、北京日報、北京晨報、新華航空、Sina.com等50多家廣播、電視、報紙、雜誌和網站參加並報道了開幕式。
“中國玉文化推廣展·菜百收藏·施稟謀玉器藝術展”展出的200多幅施稟謀大師的玉畫,多以玉石、紫檀、油畫等材質制成,質感反差極大,並不完全等同於傳統意義上的玉雕作品。創作者們采用了壹種全新的形式來表達當代玉文化:作品融合了東西方文化藝術,表達了中國的傳統文化思想、歷史典故、玉雕技藝和西方繪畫。展覽期間,主辦方還為觀眾提供了許多與中國玉器文化交流互動的機會。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歌舞團國家壹級演員、著名青年歌唱家蔡國慶在展廳與觀眾交流了自己鑒賞和收藏玉器的心得。國家大劇院藝術部主任、2008年北京奧運會禮品部專家顧問曾輝來到展廳,做了壹場題為“當代創新藝術的特征”的講座。故宮博物院古物部研究員張廣文教授了壹場關於中國玉文化的講座,並與在場的觀眾討論了中國玉文化的起源和發展。
為期五天的玉器藝術展,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和精心安排的展品,不僅很好地宣傳了中國的玉器文化,也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的發展變化。
2.中國珠寶設計大獎賽12年後:提升產品設計水平。
2.1首屆中國珠寶設計(潮宏基杯)大獎賽
中國珠寶設計大獎賽自1998以來,已成為國內外最具影響力的珠寶設計大賽。首屆中國珠寶設計(潮宏基杯)大獎賽由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原中國寶玉石協會)、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潮宏基股份有限公司主辦,中國地質大學珠寶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北京工藝美術學校、深圳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協辦,中國寶石雜誌社承辦。大賽從1998下半場開始。大賽分為鉆石首飾、黃金首飾、珍珠首飾、彩色寶石首飾四個組別,共征集到1200多件參賽作品。7月1999日,7月12日,評委遵循“藝術性高、有壹定適應性、引領潮流性強、設計突破性突出”的原則,頒發了各組壹、二、三等獎和最佳制作獎。大賽於9月8日在北京東安市場環宇庭舉行,1998。首屆中國珠寶設計(潮宏基杯)大獎賽頒獎典禮被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香港鳳凰衛視中文頻道及各大報刊報道,引起了行業內外人士和社會的廣泛關註。
2009中國珠寶玉石首飾指南
中國珠寶設計大獎賽正式開啟了珠寶行業和藝術設計領域對中國珠寶原創設計的關註,在中國乃至全球首次提出了“中國原創設計”的概念,將設計和制作融入珠寶設計的概念中。自此,兩年壹屆的中國珠寶設計大獎賽拉開帷幕,對挖掘中國珠寶設計人才,推動中國珠寶個性化,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底蘊和手工制作技術,對接國際前衛珠寶設計理念產生深遠影響。
2.2第二至第五屆中國珠寶設計大獎賽
2001第二屆中國珠寶設計(潮宏基杯)大獎賽在中國大陸首次提出珠寶與服裝的時尚融合,借助成熟的品牌服裝和高貴的超模氣質詮釋珠寶文化。風格各異的珠寶,頂級模特和國際知名服裝品牌的華麗晚禮服,壹流的舞臺音響,以獨特的設計展現珠寶的靈動與激情,創造多人的時尚效果,傳遞珠寶設計的趨勢:回歸、對比、環保、科技。
2003年,第三屆中國珠寶設計(銅陵翠鉆杯)大獎賽,以中國傳統珠寶文化與國際前衛珠寶設計理念的碰撞與融合,展示了中國原創珠寶設計的高品位、高品位、高水平,使中國珠寶設計更加貼近現代時尚潮流,引導了大眾的審美趣味,推廣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珠寶理念。
2005年,第四屆中國珠寶設計(潮宏基杯)大獎賽打破了材料對設計師設計的限制,進壹步激發了設計師的創作靈感。大獎賽組委會特別邀請了韓國、日本、中國、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省和中國的著名設計師組成評審團。頒獎典禮向行業內外傳遞“品牌、設計、時尚”的聲音,是不斷實現自我超越的中國珠寶行業的自信展示。比賽全面升級,社會影響空前。
2006年,“紫氣東來”東方珠寶展震驚瑞士,向國際珠寶界展示了第壹至第四屆大賽的優秀作品,突出了優秀東方珠寶的設計元素。神秘而古老的中國文化元素和獨特的原創設計震撼了整個巴塞爾世界展,讓世界看到了壹個全新的、正在崛起的中國珠寶行業的發展潛力,讓世界對中國珠寶制造業有了全新的認識。珠寶行業正在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
2006年,第五屆中國珠寶設計“周大生杯”大獎賽以“魅力東方,魅力中國”為主題。同時,大賽在行業內首次推出專業攝影大賽,吸引了珠寶企業、獨立攝影工作室、新聞機構攝影師、藝術院校攝影專業師生、攝影家的廣泛參與。攝影作品很好地反映了珠寶與佩戴者之間的關系,既突出了珠寶作為主角,又實現了與人、環境、景物的完美和諧統壹。
2.3“中國時尚2009”第六屆中國珠寶設計“趙壹杯”大獎賽:走在紅地毯上的時尚中國
2009年2月9日,65438,第六屆中國珠寶設計“趙壹杯”大獎賽暨名為“石化時尚2009”的第二屆中國珠寶攝影大獎賽正式啟動。
圖7-2-2第六屆中國珠寶設計“趙壹杯”大獎賽初評評委
本次設計大賽的前期策劃緊跟現代流行趨勢,將珠寶與服裝、佩戴場合緊密結合,改變了以往設計大賽的傳統分類方式。這不僅僅是分組的不同,更是設計大賽組委會考慮現代珠寶設計的特點和周邊諸多元素的結果。
本屆設計大賽* * *共收到國內外參賽作品1600余件,其中國內珠寶院校學生參賽作品700余件,約占參賽作品的44%;本次大賽共有55家國內珠寶企業參賽,參賽作品超過400件,約占參賽作品總數的25%。
從群體上分為:晚宴裝、運動裝、派對裝、職場裝、休閑裝。將寶石與佩戴者的氣質、服裝、佩戴場合相結合,為設計師的創意發揮開辟了另壹種思路,使設計大賽的設計作品呈現出另壹種風格。將珠寶與諸多時尚元素相結合,是本次設計大賽的壹個創新和突破。如今的國際設計大賽,往往會給設計師壹個設計主題,壹個靈感方向,壹個引領思維方式的意境。本次中國珠寶設計大賽將珠寶與佩戴場合相結合,是為設計師巧妙設置意境的創舉。
3.首屆全國首飾制作技能大賽:“精工行業領先中國”
2008年,成功舉辦了首屆全國珠寶首飾制作技能大賽,即首屆全國珠寶首飾行業大賽。比賽分為個人組和團體組兩組。珠寶企業積極參與了這次比賽。據大賽組委會統計,本次大賽共有來自深圳、番禺、青島、義烏、北京、沈陽、上海、陜西、四川等地區近百家企業的上千名選手,以及數百家品牌企業的R&D團隊報名參加大賽的兩個組別。
經過初賽和復賽的嚴格選拔,最終入圍的60名選手分為雕蠟、班琦、馬賽克三組,決賽於2008年10-110在深工舉行。165438+10月2日,由國家級裁判組成的評審委員會對參賽選手的作品進行評審,深圳市袁枚實業有限公司梁福林等24名選手分獲個人組比賽壹、二、三等獎。深圳報乙珠寶有限公司獲得團體珠寶制作工藝獎,深圳星光達珠寶實業有限公司分別獲得最佳工藝創新獎等獎項。首屆全國珠寶制造業技能大賽是國家二類大賽,也是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組織的“全國職業技能大賽系列”首次納入珠寶制造業職業技能大賽。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對此次比賽給予了政策支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將授予個人組壹等獎獲得者“全國技術能手”稱號,頒發相應證書和獎牌,晉升技師職業資格。已經取得技師資格的,晉升為高級技師。獲得個人組二等獎、三等獎的各工種前兩名晉升高級職業資格,具有高級職業資格的晉升技師職業資格;各工種獲得三等獎的最後三名,晉升中級工職業資格。這些政策極大地鼓舞了行業各行各業的積極性。
2009中國珠寶玉石首飾指南
首屆全國珠寶制作技能大賽的成功舉辦,將引起全行業對珠寶加工技術和高層次技能人才培養選拔的重視。相信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的珠寶制造業壹定會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4.天然彩石原創設計第壹步:首屆中國“名石杯”天然彩石首飾設計時尚大賽。
中國天然彩石首飾設計首屆“名石杯”時尚大賽由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國土資源部珠寶玉石首飾管理中心主辦,中國寶石雜誌社承辦。由廣州吉美珠寶石珠寶有限公司冠名的中國天然彩石珠寶設計首屆“名石杯”時尚大賽於2007年6月22日揭曉,5件作品脫穎而出,獲得5個最佳獎項。隨後,所有入圍者都在Sina.com上公示了兩周,其中壹人經過投票獲得了最受網民歡迎獎。
本次大賽* * *收到512件作品。經過2007年8月16日的初稿初評,* * *有39件作品入圍最終的七個獎項。評委認為入圍實物作品體現了天然彩石擺件材質多樣、裝飾性強的特點,可圈可點。為期兩周的網絡評選吸引了眾多新浪網友的關註。
5.名師模特演繹驚艷諸暨。
2008年4月19日,第六屆中國(國際)珍珠節期間,舉行了第四屆中國淡水珍珠首飾設計大賽頒獎儀式暨中國高校珍珠藝術設計聯盟成立儀式,並發表了《諸暨宣言》,為本次活動增添了新的內容,開辟了珠寶行業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本次活動由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國土資源部珠寶玉石首飾管理中心支持,浙江省諸暨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寶石雜誌社、中國珠寶行業協會珍珠分會、浙江省珍珠行業協會、諸暨市山下湖鎮人民政府承辦。
中國珍珠首飾設計大賽已經成功舉辦了四屆。諸暨市委市政府對大賽非常重視。人們欣喜地看到,諸暨珍珠首飾開始從仿制向創新設計轉變,首飾設計制造水平不斷提高。壹批優秀的珠寶設計師脫穎而出。他們將珍珠首飾的國際時尚元素與中國的民族文化有機結合,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比賽本身也增加了珠寶制造業對淡水珍珠的關註度,更有效地拉近了淡水珍珠珠寶與消費者的距離。
6.品牌資源* * *樂造文化名品。
從2010開始,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將攜手眾多行業組織和知名品牌,借助網絡、電視、雜誌、報紙、電臺等各種傳播工具和各種社會推廣活動,推動珠寶文化的社會傳播,從不同角度走近消費者,縮短與社會的溝通距離。社會上流行壹句話:“金杯銀杯不如普通人的名聲”。真正的榮譽來自於消費者的忠實信任。因此,圍繞珠寶文化開發的適合不同營銷類型企業的宣傳冊、光盤、證書包裝卡等宣傳資料將呈現在社會消費者面前。同時,充分利用自身媒體和業余媒體,以明星和活動推廣珠寶文化,推動民族珠寶品牌建設,通過整合行業資源,讓中國珠寶行業的推廣和宣傳進入壹個新的歷史時期。
2009中國珠寶玉石首飾指南
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將對現有宣傳平臺進行升級延伸,充分發揮行業內外媒體優勢,整合社會媒體資源,全面推廣行業品牌的珠寶文化。
2009中國珠寶玉石首飾指南
如果說中國珠寶行業的規模形成經歷了20年,那麽全面打造珠寶文化應該需要10年。珠寶設計大賽自1998啟動以來,註重創意、文化內涵和品牌形象成為珠寶企業品牌發展的助推器。他們通過珠寶產品的設計研發和市場推廣工作。充分意識到文化在珠寶產品中的核心作用,但文化畢竟是我們生活中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卻像空氣壹樣彌漫在我們身邊,甚至是最容易被忽視卻又不可或缺的精神氧氣,尤其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多民族聚散,本身就成就了壹種貫穿儒釋道的寶石文化。這些壹直是西方世界夢寐以求卻從未真正得到的寶藏。向西向東傳播的鉆石文化,讓我們對玩弄百年文化的西方商業智者深信不疑,因為它只有幾百年的文化歷史,但我們卻能理解並運用得很透徹。而我們幾千年來縱橫交錯的文化,是沈重的,壹只手拿不起。壹個人的肩膀,甚至壹代人的肩膀,可能都承受不起。
然而,責任是不可避免的。珠寶是文化的載體。沒有文化,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如果壹味追隨西方文化進行商業復制,這壹代珠寶行業就不能稱之為“中國”珠寶行業。讓我們把珠寶行業的文化建設作為壹項光榮的責任。我們身處這個行業,伸出我們溫暖的雙手,奉獻我們正確的肩膀,我們將肩負起下壹代珠寶人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