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玉米是壹種轉基因作物。轉基因技術是利用現代生物技術,通過人工克隆將所需的目標性狀基因轉移到受體生物體內,從而改良受體生物原有的性狀或賦予其新的優良性狀。轉基因玉米作為生物技術產業化的重要成果,已在世界範圍內得到廣泛應用。
轉基因玉米育種涉及許多性狀,如抗蟲、抗除草劑、優質、抗逆、抗病、高產、生物反應器等。在開發的產品中,抗蟲和抗除草劑是應用最廣泛的。
轉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可能發生基因漂移,外源基因可能通過雜交從轉基因作物轉移到非轉基因作物中,影響非轉基因作物的生長,進而影響生物群落的結構。由於生殖隔離的存在,它們很難與其他植物雜交,花粉傳播距離有限,存活時間有限。
發展歷史
自1995抗蟲抗除草劑玉米在美國商業化以來,轉基因玉米的推廣應用非常迅速。根據ISAAA的統計數據,從1996年到2016年,全球轉基因玉米累計種植面積達到6億hm2。
在轉基因玉米種植面積較大的國家中,美國居首位,2016年達到3500萬hm2,占玉米總面積的92%;巴西654.38+0570萬hm2,阿根廷470萬hm2,加拿大654.38+50萬hm2。登記的玉米轉基因事件有231個,這還不包括中國大部分的轉化事件。
應用於玉米的遺傳轉化方法及其改良類型有很多種,每種方法都有各自的優缺點。轉基因玉米最早的成功報道始於1988的原生質體轉化,培育可育轉基因玉米最早的遺傳轉化方法是基因槍轉化。
通過優化條件,以幼胚和懸浮細胞為受體,獲得了MON810、GA21和NK603等轉化事件。農桿菌介導的玉米遺傳轉化技術報道相對較晚,直到日本煙草公司公布了基於農桿菌介導的幼胚轉化方法和標準程序,才在工業上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