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人股東數不同:
壹人有限責任公司是指只有壹個自然人股東或壹個法人股東的有限責任公司。有限責任公司的法人股東人數少於50人。
2、公司結構不同。
有限責任公司(有限公司)壹般適用於中小型非股份公司。自然人獨資公司是指只有壹個自然人股東的有限責任公司,即壹人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控制的有限責任公司是指股東人數少於50人,該自然人絕對或相對控制的有限公司。
3.不同的責任
有限責任公司是外商獨資的自然人企業,對企業的債務承擔無限責任,而壹人有限責任公司的投資者只對公司的出資負責,即承擔有限責任。
自然人獨資企業繳納企業所得稅嗎?
自然人獨資企業繳納個人所得稅,不繳納企業所得稅。
稅務機關對個人獨資企業征收個人所得稅有兩種方式。壹種方式是查賬征收個人所得稅,另壹種方式是核定征收個人所得稅。
具體征收方式由主管稅務機關確定。
只要企業有利潤,無論采取哪種征收方式,無論利潤是否分配,都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采用查賬征收方式的,以每壹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和損失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再按照個人所得稅確定的稅率表中相應的稅率計算應納稅所得額。
采用核定征收方式的,以企業的銷售收入乘以應稅所得率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然後按照個人所得稅確定的稅率表中相應的稅率計算應納稅額。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壹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企業和其他所得組織(以下簡稱企業)是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應當依照本法的規定繳納企業所得稅。
個人獨資企業和合夥企業不適用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
下列個人收入應繳納個人所得稅:
(壹)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營業收入;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9)偶然收入。
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壹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簡稱綜合所得),應當按照納稅年度合並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壹項至第四項所得,應當按月或者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
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應當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以上文字內容是我們關於自然人獨資企業與壹人有限責任公司區別的解釋。在這方面,大家都掌握了自然人獨資和壹人有限責任公司的區別。這裏大家容易弄錯的原因,可能是把“獨資”和“壹人”混淆了,理解為同壹個意思,其實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