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波音747的歷史是怎樣的?

波音747的歷史是怎樣的?

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空軍提出了戰略運輸機計劃,要求制造壹種能夠搭載750名士兵或兩輛戰車飛越大西洋的巨型運輸機。波音在競標中輸給了洛克希德,他們已經在研究巨無霸運輸機和高性能發動機民用化的可能性。

波音公司和洛克希德公司在1960s競標美國空軍噴氣式大型遠程運輸機項目(CX-HLS)。結果美軍選擇了洛克希德(C-5“銀河”)。

當時波音公司的客戶泛美航空公司希望波音公司能提供比波音707大壹倍的客機。於是波音修改了原來的運輸機設計。最初的設計方案是雙層機艙,但很快改為寬體機身設計。20世紀60年代末的普遍觀點是,民航即將進入超音速時代。考慮到波音747未來可以作為貨機使用,所以在設計中把波音747的駕駛室放在了上層,這樣在作為貨機使用時就可以使用“提鼻”式的前貨艙門。但超音速民航最終因為燃油、飛機價格、噪音等問題成為曇花壹現。波音747的銷量也遠超預期,為波音帶來了可觀的收入。原本只作為乘務人員和頭等艙休息室的上層客艙被加長成了商務艙。[3]

波音747的第壹個客戶泛美航空公司在1966訂購了25架飛機,交付時間為1970。這時,發生了壹個著名的插曲。因為波音747太大了,所以它能否飛起來是個疑問。當時泛美總裁胡安·特瑞·特裏普擔心波音747計劃夭折,所以希望波音先執行747計劃再下訂單。同樣的原因,波音覺得747計劃涉及金額巨大,與洛克希德拿下美軍大型運輸機的計劃失敗。如果泛美願意下訂單,波音可以順利實施747計劃。為了避免失去壹切,波音747對波音和泛美來說是壹場賭博。結果這場豪賭讓波音輝煌,泛美則是其沒落的開始。波音公司總裁比爾·艾倫不甘示弱,要求泛美航空公司在實施生產前下訂單。當時泛美董事長特裏普對波音總裁艾倫說:“只要妳造,我就買。”艾倫的回答是:“只要妳買,我就造。”波音公司的工廠沒有足夠的空間生產波音747。波音公司考察了幾個地點,最終在1966年購買了華盛頓州西雅圖北部780英畝(約3.16平方公裏)的土地,用於建造全新的工廠,這在當時是世界上最大的工廠。普惠公司(Pratt & amp;Whitney)還為747開發了全新的發動機,當時波音747配備了四臺JT9D-3渦扇發動機。從接受訂單到交付747只用了4年時間,這個項目成為了波音公司的壹場商業賭博。為了投資747,波音差點陷入破產。當時主要競爭對手的產品是道格拉斯·DC-10三發,洛克希德L-1011三星飛機。很多航空公司最初對747持觀望態度,擔心這麽大的飛機能否適應世界各地的機場,擔心四引擎飛機的油耗會不會比三引擎飛機高很多。事實證明波音747是壹個非常成功的設計。

1969年2月波音747壹號飛上天的時候,波音747的研發和生產成本超過了100億美元,超過了公司自身的凈值。然而,26家航空公司已經訂購了150架波音747,每架價值2500萬美元(現在壹架全新的747-400的價格是150萬美元)。

波音747從壹開始就準備了兩個過道的寬體設計,以縮短機身長度。波音* * *考慮了50個方案,泛美要求全甲板,方便裝貨。他們預測未來的空中旅行將以超音速客機為主,而747又大又慢,可以隨時作為貨機使用。1969過了多久,很多航空公司發現波音747太大,很多航線都客滿。更糟糕的是,1973年石油危機爆發,預期的旅客增長破滅,航油價格上漲10倍。泛美的現金隨著壹架接壹架的747,壹架接壹架的付之東流,最後在未來被經營不善毀於壹旦。石油危機也損害了波音公司。從1972到1976,波音每年只收到20架747的訂單。[3]在747服務運營的前10年,許多航空公司利用其內部空間設置了酒吧、休息室或餐廳等豪華設施,但隨著乘客的增加,航空旅行變得“巴士化”。

2016年7月27日,波音公司在壹份監管文件中表示,可能停止生產波音747飛機,從而結束了這款飛機近半個世紀的生產歷史。

  • 上一篇:中天科技是做什麽的?
  • 下一篇:從壹個“三線女明星”到壹個“女財務主管”,“郎姐”毛俊傑經歷了什麽?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