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財富時代

財富時代

文|王宇

反壟斷的原因

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壹個行業的快速發展,除了國家的支持和社會的需求之外,必然會有強大的資本註入。資本逐利的本質壹萬年不變。為了獲取更多的利潤,資本家會通過各種手段推動行業內企業間的激烈競爭,盡可能多的分享行業內的大蛋糕。雄厚的資本往往能帶來先進的技術創新和強大的競爭力。強者生存,弱者被淘汰,缺乏足夠競爭力的企業只能被吞並或退出。長期來看,行業資源和資本會進壹步向頭部企業靠攏。高度集中後,自由競爭必然走向壟斷。壟斷後的大規模生產,不僅能給消費者帶來性價比更高的產品,還能減少社會資源的浪費。但近年來,國內壹些平臺利用壟斷優勢,采取不正當競爭手段扼殺競爭對手,嚴重影響了行業的健康有效發展,導致貧富差距擴大,輿論聲討不休,成為當今社會經濟發展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

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國家將“加強反壟斷,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列為2021的重要任務之壹。要堅決遏制各種不正當競爭,促進各行業高質量發展。國家壹下達任務,各部門就開始長鞭,反壟斷相關法規政策迎來密集落地期。

最近重要的反壟斷政策:

65438+10月9日-10中央政法工作會議要求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司法。依法推進互聯網平臺企業規範發展,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65438+10月10,高法提出加強司法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

65438+10月31日,中辦、國辦印發《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加強和改進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

2月7日,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發布了《平臺經濟反壟斷指南》。

反壟斷措施的不斷強化,有利於我國企業集團和產業結構的平衡良性發展。也有助於激發企業創新創造力,強化行業高質量發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基調無疑是在告訴我們,反壟斷周期已經到來。

借鑒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我們發現每壹個反壟斷周期都處於推動社會發展的技術成熟階段。此時產業規模已經相對確定,通過技術創新持續創造的產業增量處於邊際遞減狀態。頭部企業為了保持利潤增長,只能借助規模效應搶占市場份額,形成“大魚吃小魚”的局面。這樣,必然導致壹些中小企業的“消失”,進而削弱行業競爭力,使勞動力市場失衡。貧富分化的加劇和勞動者的不滿,也會使社會對采取措施進行財富再分配的呼聲越來越高,包括加強反壟斷。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席卷全球,各行各業都遭受了嚴重的打擊。壹些抗風險能力低的中小企業逐漸被市場淘汰,加速了行業出清,進壹步形成龍頭企業壟斷格局。此外,過去壹年鬧得沸沸揚揚的a股市場,讓這些龍頭企業屢創新高,這些企業的掌舵人和高管都迎來了財富的爆發式增長。相比之下,在疫情影響下,許多中低收入勞動者面臨失業和破產。財富兩極分化太嚴重,不利於社會的穩定發展,很難不刺痛收入受損階層的心,從而形成加強反壟斷的輿論。當然,國家不能對此視而不見,各種反壟斷調查將正式開啟。

反壟斷案例分析

首先要明確,反壟斷不等於打壓龍頭企業,更不會阻礙企業發展。反壟斷的初衷是維護行業競爭活力,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世界各國反壟斷執法的處罰方式壹般包括罰款、拆分、技術共享、所有權變更等。對於不同的行業,反壟斷的影響也大不相同。

那麽,其他行業是否也將分拆作為壹種強有力的反壟斷措施來應用呢?肯定不是!

20世紀80年代,美國貝爾電話公司經營了82%的全國電話業務和90%的長途業務。其對產業鏈的縱向壟斷迫使其他企業逐漸退出。隨後,美國司法部對其發起了三起反壟斷訴訟,最終貝爾被拆分為壹家專門從事長途電話業務的母公司和其他七家公司。分拆後,沒有壟斷超額利潤的支撐,貝爾市場份額急劇萎縮,科研經費捉襟見肘,科研人員大量流失,公司效益已今非昔比。

由此可見,對於科創企業來說,反壟斷執法過於死板,容易折沖,合理引導可能會有更好的效果。

1998 90%的操作系統市場屬於微軟。利用這種壟斷地位,微軟在系統中預裝了自己的IE瀏覽器,打壓其他瀏覽器企業——網景。2000年,美國政府指控微軟濫用壟斷地位扼殺其他競爭對手,司法部門試圖將微軟拆分為操作系統和應用軟件,10年內不得合並。經過微軟的多次呼籲,微軟最終與司法部和地方州政府達成和解協議:1)微軟同意向第三方公司開放API接口,並提供近五年的源代碼等信息,接受司法部的合規監管;2)改變捆綁軟件銷售模式,將瀏覽器和操作系統軟件分離,與地方政府結算總成本約為18億美元。從最終結果來看,微軟的R&D能力並沒有因為反壟斷拆分而喪失,Windows系統依然在不斷更新,谷歌瀏覽器等新興產品的技術創新也不斷取代IE瀏覽器。

整體來看,對於科技領域的反壟斷處理,真正的突破還是需要正確引導,讓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和降維來改變原有領域的壟斷格局,實現行業內新企業與原有企業的共贏。

反壟斷的啟示

看完以上案例,我們來考察壹下國內平臺經濟壟斷的問題。平臺經濟發展初期,企業很難獲得客戶。企業通常會投入大量的R&D成本來構建平臺架構和算法。這時候獲取流量的成本就很高了。這些基礎設施成熟後,企業獲取流量和數據的邊際成本在降低,只需付出部分運營成本就能獲得流量回報。但現在中國互聯網用戶數量基本飽和,流量的獲取進入存量博弈時代,使得擁有領先技術優勢的互聯網公司為了追求平臺經濟,不斷擴大“規模”,以尋求技術壟斷後市場集中度的不斷提高。近年來,依托資本投入的規模優勢,阿裏、騰訊等平臺經濟巨頭不斷擴大投資版圖,背後都是滴滴出行、美團、拼多多等國民知名app。這些巨頭擁有資金和技術優勢,通過補貼和低價排擠競爭對手,搶占國內流量。如今,壹些平臺甚至利用自身優勢,開始“二選壹”、“大數據殺熟”的活動,再次抑制自由競爭,造成平臺經濟壟斷的隱患。

之前,國家壹直容忍這些“技術”企業獲取超額壟斷利潤,希望用超額利潤鼓勵企業的創新精神。頭部企業只有致力於基礎設施建設和前沿創新,行業才能實現“蛋糕”的整體做大。如果互聯網壟斷企業僅僅滿足於現有的成績或者依靠規模優勢進壹步蠶食社會存量“蛋糕”,就完全違背了上述初衷。《平臺經濟反壟斷指南》的出臺是為了維護行業的健康發展。目前壟斷格局已經形成,行業龍頭地位穩固。即使采取強硬的“拆分”措施,也難以顛覆現狀,無法從根本上達到反壟斷的目的。從美國近百年的反壟斷經驗來看,“正確引導”是解決當前問題最有效的措施。互聯網龍頭企業不能只盯著中國這壹畝三分地,是時候展現龍頭企業的社會責任了!通過技術共享、開放網絡平臺等基礎設施,加強市場良性競爭,釋放行業創新活力,實現行業大蛋糕的做大。讓更多的企業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舞臺,實現行業和企業的共贏。從長遠來看,中國出現國際明星企業的概率必然會大大增加,未來有望誕生真正的百年企業。

  • 上一篇:反壟斷正在提速。
  • 下一篇:總結星巴克成功的原因。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