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被視為互聯網的應用拓展,應用創新是物聯網發展的核心,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創新是物聯網發展的靈魂。英文名:Internet of Things(IOT),又稱物聯網。
物聯網是指通過各種信息傳感設備,如傳感器、射頻識別(RFID)技術、全球定位系統、紅外傳感器、激光掃描儀、氣體傳感器等設備和技術,實時采集任何需要監測、連接和交互的物體或過程,采集聲、光、熱、電、力學、化學、生物、位置等需要的信息,與互聯網結合形成壹個巨大的。其目的是實現物與物、物與人、萬物與網絡的連接,便於識別、管理和控制。
與傳統互聯網相比,物聯網有其鮮明的特點。首先是各種傳感技術的廣泛應用。物聯網上部署了大量不同類型的傳感器。每個傳感器都是壹個信息源,不同類型的傳感器捕獲的信息內容和格式是不同的。傳感器獲取的數據是實時的,以壹定的頻率周期性地采集環境信息,數據不斷更新。其次,它是基於互聯網的泛在網絡。物聯網技術的重要基礎和核心仍然是互聯網,通過各種有線和無線網絡與互聯網融合,實時、準確地傳輸物體的信息。物聯網上的傳感器定期收集的信息需要通過網絡傳輸。由於其數量巨大,形成了海量的信息。在傳輸過程中,為了保證數據的正確性和及時性,需要適應各種異構網絡和協議。此外,物聯網不僅提供傳感器的連接,還具有對物體的智能處理和智能控制的能力。物聯網將傳感器和智能處理相結合,利用雲計算、模式識別等各種智能技術拓展應用領域。從傳感器獲取的海量信息中分析、加工、處理有意義的數據,滿足不同用戶的不同需求,發現新的應用領域和模式。
物聯網用途廣泛,涵蓋智能交通、環境保護、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安全家居、智能消防、工業監控、環境監測、老人護理、個人健康、花卉種植、水系監控、食品溯源、敵情偵查、情報搜集等。國際電信聯盟2005年的報告描述了“物聯網”時代的圖景:當駕駛員出現操作失誤時,汽車會自動報警;公文包會提醒主人忘了帶什麽;衣服會“告訴”洗衣機對顏色、水溫等等的要求。物聯網在物流領域的應用是,比如某物流公司使用物聯網系統的貨車超載時,車會自動告訴妳超載多少,但還有剩余空間,告訴妳輕重貨物如何搭配;搬運工卸貨的時候,壹個包裹可能會喊“妳弄疼我了”或者說“親愛的,請不要太野蠻好嗎?”;司機在和別人閑聊的時候,貨車會假裝老板的聲音喊:“傻逼,該出發了!”"
物聯網將新壹代IT技術充分應用於各行各業。具體來說,就是在電網、鐵路、橋梁、隧道、高速公路、建築物、供水系統、大壩、油氣管道等各種物體中嵌入和裝備傳感器,然後將互聯網與現有互聯網融合,實現人類社會與物理系統的融合。在這個綜合網絡中,有壹個超級強大的中央計算機群。可以實時管理和控制集成網絡中的人員、機器、設備和基礎設施。在此基礎上,人類可以更細致、更動態地管理生產和生活,達到“智能”狀態,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生產力,改善人與自然的關系。毫無疑問,如果“物聯網”時代到來,人們的日常生活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不考慮隱私和輻射問題,簡單地將所有物品植入識別芯片似乎不現實。人們正在走向“物聯網”時代,但這個過程可能需要很長時間。
應用案例
壹:物聯網的傳感器產品已經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的入侵防禦系統中得到首次應用。該系統鋪設了超過30000個傳感器節點,覆蓋地面、圍欄和低空探測,可以防止人員穿越、偷渡、恐怖襲擊等攻擊性入侵。前不久,上海世博會還與中科院無錫高新微納傳感網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簽訂訂單,采購15萬元防入侵微納傳感網產品。二:ZigBee路燈控制系統點亮濟南園博園。ZigBee無線路燈照明節能環保技術的應用是本次博覽會的壹大亮點。園區所有功能照明采用ZigBee無線技術實現無線路燈控制三:智能交通系統(ITS)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核心,運用先進的通信、計算機、自動控制、傳感器技術,實現實時交通控制和指揮管理。交通信息采集被認為是智能交通系統的關鍵子系統,是發展智能交通系統的基礎,是交通智能化的前提。交通控制和交通違章管理系統都涉及到交通動態信息的采集,交通動態信息的采集已經成為交通智能的首要任務。四是首個高鐵物聯網技術應用中心在蘇州投入使用,全國首個高鐵物聯網技術應用中心於2010在蘇州科技小鎮投入使用,將為高鐵物聯網產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高鐵物聯網作為投資規模最大、市場前景最好的行業之壹,正在改變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據該中心工作人員介紹,以往單調的購票、檢票方式在這裏將升級為人性化、多元化的新體驗。刷卡購票、手機購票、電話購票等新技術的綜合運用,讓旅客擺脫擁擠的車站購票;類似地鐵,檢票方式可以實現不同票據的乘客快速通過。據清華宜城公司工作人員介紹,為了應對中國龐大的鐵路客運量,該中心開發了世界上最大的售票系統,每年可處理30億人次,而世界上目前使用的系統最高限額為5億人次。五:國網首個220kV智能變電站201165438+10月3日,國網首個220kV智能變電站——無錫市惠山區西京變電站日前投入運行,通過物聯網技術建立傳感測控網絡,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無人值守、有人巡視”。西京變電站利用物聯網技術,建立傳感測控網絡,將傳統的變電站設備“激活”,實現自我感知、辨別和決策,從而完成自動化控制。完全達到了智能變電站建設的前期預期,設計施工水平全國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