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mbian:“獨立”只是壹個詞。
Symbian是由諾基亞、摩托羅拉、西門子等手機廠商成立的合資公司,專門從事手機操作系統的研發。世界四大手機制造商諾基亞、摩托羅拉、索尼愛立信和西門子都是塞班的客戶和股東。
相比Symbian陣營眾多國際壹流手機公司的品牌影響力,Symbian的低調風格並沒有讓太多手機用戶熟悉這個名字。然而,依靠眾多世界級手機廠商的支持,Symbian占據了全球高端手機出貨量的70%,這是壹種壟斷,接近事實上的壟斷。
雖然Symbian陣營由多家手機廠商組成,但Symbian OS實際上掌握在諾基亞手中。這讓其他習慣了事事親力親為、在市場上占據主動的手機廠商,不可避免地要“變心”。比如摩托羅拉對Linux情有獨鐘,早早提出“Linux+Java”的開發思路;後來加入Symbian陣營的三星實行的是區域細分策略:在北美推廣微軟的Samrtphone,在亞洲鐘愛Linux,在歐洲只表現出對Symbian陣營的“支持”。只有占主導地位的諾基亞自始至終執行終端Symbian策略。
Symbian的成功歸功於其CEO大衛·萊文(David Levin)對傳統手機廠商的大力支持。諾基亞壹再強調,面對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市場其他競爭對手的競爭,Symbian陣營“主要依靠制造商之間的攻守同盟將競爭對手拒之門外”。然而,在諾基亞的主導下,這種“聯盟”能否長期維持下去還是個未知數。事實上,除非諾基亞能夠在手機領域保持主導地位,否則Symbian OS不可能永遠占據主導地位。然而,面對微軟和英特爾在手機制造方面的雄心和實力,諾基亞很難做到這壹點。
而且Symbian操作系統本身可能並不是目前最完美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Symbian最初的出發點是壹個手機操作系統,主要完成通話的基本功能。在設計之初,並沒有考慮增加更多類似PC的功能。即使2002年2月發布的Symbian OS 7.0提供了對GSM、WCDMA、cdma20001X等移動通信網絡的支持,但與微軟的Smartphone2002相比,Symbian雖然具有支持Java的優勢,但仍然缺乏與PDA、PC和互聯網的互操作性和擴展性。
壹些專業咨詢公司的數據分析為壹家獨大的Symbian陣營敲響了警鐘。據壹些媒體預測,到2009年,Symbian在移動操作系統市場的份額甚至可能下降到50%以下。諾基亞壟斷塞班的未來並不樂觀。
智能手機:PC的延續
微軟智能手機的前身是2000年推出的Stinger。2002年,微軟將Stinger操作系統更名為Smartphone 2002,並於同年6月推出了全球首款采用微軟智能手機的彩屏手機Orange SPV。2004年,微軟推出WindowsMobile2003Second Edition,進壹步擴大了智能手機的陣營。
相對於從簡單的手機操作系統發展而來的Symbian系統,智能手機更類似於PC在手機上的延續。業內人士也習慣於把Symbian和Smartphone的競爭看成是“手機電腦化”和“電腦電腦化”之爭。相對於Symbian系統本身的功能,還是受到壹些專業人士的質疑。毫無疑問,微軟的智能手機功能強大。因為微軟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背後是整個微軟帝國的實力。它與Windows CE壹脈相承,並與PC保持良好的互操作性。也許妳會質疑Windows不開源的政策,會讓壹些小的獨立開發者很難開發。但考慮到Windows在PC市場的壟斷地位,智能手機平臺的用戶以後肯定不用擔心缺少第三方軟件。
智能手機的優秀毋庸置疑,對市場的影響也是巨大的。對於微軟來說,手機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NET戰略,微軟也不可能放棄。對於Symbian陣營來說,手機操作系統本來就是自己的後花園,誰也不能插手。因此,兩個操作系統在廠商、用戶等方面的激烈競爭不可避免。智能手機雖然在性能上有優勢,但也有先天缺陷。智能手機平臺比Symbian需要更多的硬件和整個系統,這為其進入目前的主流市場造成了壹定的障礙。
然而,微軟在手機市場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缺乏傳統手機廠商的大力支持。這也是智能手機在手機市場壹直沒有建樹的根本原因。然而,2004年下半年,微軟向手機制造領域的滲透初見成效,整個局面發生了變化。在國內市場,包括多普達、熊貓、聯想等國產品牌在內的20多款采用微軟手機操作系統的新品已經進入市場。
最近傳言微軟可能會通過免費提供WindowsMobile授權來推廣。如果傳言屬實,那麽智能手機將成為廉價的手機操作系統解決方案,並贏得大量傳統手機廠商的支持。再加上英特爾的合作,以及傳統IT公司轉向手機制造後對微軟的習慣性依賴,智能手機大放異彩只是時間問題。但智能手機在手機領域依然難以延續Windows在PC領域的輝煌。
Linux:逐漸顯露鋒芒
“Linux”似乎從壹出生就註定是壹個創造奇跡的東西。近期,Linux也將觸角伸向了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為了扭轉在Symbian陣營中的不利地位,搶占智能手機市場,摩托羅拉很早就提倡“Linux+Java”的開發思路。目前,摩托羅拉在Linux上投入了大量資金。據悉,摩托羅拉花了三年時間研發基於Linux的自主操作系統,研發投入高達654.38+0.5億美元。
2003年9月,三星推出了首款基於Linux系統平臺的CDMA智能手機SCH-i519。據說它利用PC級的處理能力,挖掘CDMA1X網絡的無線應用功能,包括手寫輸入、上網、收發郵件、連拍拍照等功能。NEC壹再強調,其高端3G手機產品幾乎100%將采用Linux。NEC還透露,其正在開發的手機Linux內核使用MontaVista Linux消費電子版,並將在此基礎上增加X Window System、GTK+和glibc等GUI系統,並計劃將數據處理、多媒體技術和調用技術的中間件應用於Linux,構建豐富的Linux手機軟件平臺。
那麽,是什麽讓許多公司對Linux刮目相看呢?想想Linux在PC市場的傳奇,不難發現其中的原因。Linux最大的特點就是從根本上開源,讓手機廠商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開發適合自己手機的Linux操作系統。這樣既能讓自己的產品與眾不同,又能避免受制於人,還能最大程度地滿足用戶多方面的需求。
Linux源代碼的開放性也使其成本低於其他專有操作系統。NEC曾表示,采用Linux操作系統的原因之壹是為了降低智能手機的生產成本。由於Linux系統的開放性,在這個平臺上開發JAVA技術會更容易。對於在Symbian陣營受挫的國際手機巨頭摩托羅拉來說,Linux將幫助其掌握手機平臺的控制權,在未來的智能手機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力地位。此外,Linux平臺經過多年的發展,積累了豐富的應用軟件,將很容易轉移到手機平臺。
中國制造商期待突破。
讓我們把目光從國際巨頭身上轉回中國。就在國內手機廠商壹片蕭條的時候,本土的Linux手機大軍卻突飛猛進,與微軟Windows Mobile和Symbine操作系統競爭非常激烈。中科紅旗公司參與了三星Linux手機SCH-i519的開發和營銷。除了被PalmSource收購的南京樊氏,北京凱斯彭浩和上海易人也有Linux手機操作系統。而且都是借著Linux的東風,行情壹路看漲。據易人相關人士透露,他們已經收到了幾家手機廠商的橄欖枝。凱斯彭浩的合作夥伴名單中已經有許多業內知名的公司,如熊貓、聯想、CECT紫光和NEC。
以Palmsource為代表的國際手機操作系統廠商的本土化,也讓中國本土手機操作系統的R&D實力更上壹層樓。掌源總裁表示,與軟化科技的強強合作,可以進壹步推動鼓樓區乃至南京市軟件R&D水平的提升,成為助力南京鼓樓區實現“五年內軟件營業額突破654.38+000億元”目標的壹股力量。
在國產手機遭遇寒流的2005年,向產業鏈高端挺進,實現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移,成為了大多數急於有所作為的國產手機廠商的選擇。TCL選擇收購阿爾卡特手機業務;明基選擇收購西門子以增強其R&D實力。還有更多手機公司?我們選擇引入戰略合作夥伴,與諾基亞、摩托羅拉等歐美廠商壹起* * *共進退。國內手機廠商和手機操作系統廠商的結合也不過如此。PalmSource與海爾的合作就是這壹背景下的產物。
亂世誰能統壹?
IT行業的歷史壹再告訴我們,硬件廠商的支持往往是軟件發展的關鍵。以Linux在服務器市場的發展為例。自Linux誕生以來的很長壹段時間裏,Linux壹直處於“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境地。直到得到IBM、惠普等廠商的大力支持,才成長為主流的服務器操作系統。到目前為止,Linux在全球服務器市場的份額約為26%,Windows為44%。但是,Linux的增長率仍然保持在24%以上。值得註意的是,手機不同於PC。只要有足夠多的應用軟件,操作系統本身並不會影響用戶的選擇。其實大部分手機用戶只知道手機的品牌,並不關心它用的是什麽樣的操作系統。。也正是基於這壹規律,摩托羅拉創造性地提出了“操作系統將變得越來越不重要”的結論。所以,筆者認為,誰能抓住手機廠商的心,誰就是最終的贏家。
從三者近期的發展來看,筆者認為誰能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肩負起普及智能手機的重任,誰就占了先機。目前大多數人選擇的是彩屏、拍照等簡單的“增強型”手機,而不是絕對意義上的智能手機。Symbian過於關註高端市場,顯然對主流市場的訴求關心不夠;智能手機因為對硬件要求高,確實很難快速切入銷量巨大的低端市場;相對而言,如果已經得到三星、摩托羅拉等部分手機廠商支持的Linux能夠很好地把握市場需求,短期內將其市場份額提升到壹個新的水平也不是不可能。
就目前的主流輿論而言,普遍認為微軟的智能手機和新興的Linux在未來的競爭中勝出的可能性更大。RidgeRun全球營銷副總裁Sig大膽預測,未來只有微軟產品和Linux會贏得競爭。但考慮到無線領域遠比PC領域更加細分,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市場的未來走勢依然撲朔迷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