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換人”時代已經來臨,直接受影響的是制造業工人。“如果使用機器人,是不是意味著未來會有很多勞動者面臨失業?”這是許多工人的問題。
“機器換人”字面意思就是機器和人的矛盾。廣州機械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黃興指出,機器換人缺的不是機器,關鍵是操作機器的人的變化。“人類的靈活性和多變性是目前工業機器人無法比擬的。”在他看來,現在的機器人更側重於機器,未來機器人會加入更多人的功能。
昆山壹家機器人公司的銷售總監林卓友認為,“機器換人”並不是不需要人,而是讓機器代替人做簡單、重復、惡劣的工作環境,讓工人轉變為操作機器的人,工作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輕松體面。
廣東印稿廚具有限公司是機器換人背景下的典型應用公司。該公司副總裁陳從漢表示,傳統工人可能面臨轉崗。“比如傳統的拋光師傅,經過培訓後可以憑借自己的拋光經驗成為拋光質檢員。未來傳統制造業需要高技能、復合型的產業工人,工廠的用工需求也會增加。”
國內機器人企業擁有的核心技術並不多,大多是引進國外先進零部件後重新集成。例如,佛山力迅達機器人系統公司相關負責人透露,公司核心產品的30%都花在進口手臂上。
逐步培育核心技術是國內機器人產業崛起的必經階段。東莞市機器人協會副會長羅百輝認為,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落後國外二三十年,短時間內超越甚至完全取代國外品牌的產品優勢可能性不大。所以包括東莞在內的珠三角需要更多的耐心來完善機器人生產鏈的上下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