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現實中存在大量的公司間借貸資金,但其合法性並未得到認可。對此,最高人民法院在《關於如何處理借款人逾期不還問題的批復》中認為,“企業借款合同違反有關金融法規,屬無效合同,除本金可以返還外,利息應予沒收”。
但是,公司和個人之間的借貸是允許的。在《關於如何確認公民與企業之間借貸效力的批復》中,最高人民法院確認“公民與非金融企業(以下簡稱企業)之間的借貸屬於民間借貸。
只要雙方的意思表示真實,就可以認定為有效。因此,本文著重討論公司與個人之間借款時如何簽訂借款合同。
擴展數據:
但是,公司和個人之間借錢,不能只滿足於打壹張借條,還要註意更多的條款,規避風險。
1.興趣?
首先,如果要對貸款收取利息,要在合同中明確利率標準。利率標準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4倍,且不受部分法院保護。
其次,利息不能並入本金計算復利,也不能在借款時提前從本金中扣除。
如果合同中沒有約定利率標準,貸款人和借款人壹般會按照銀行同類貸款利率計息。(但個人之間的借款未明確是否收取利息的,按無息借款處理。)
二、付款發貨?
貸款壹般采用直接現金交付或銀行付款的方式,需要在合同中寫明。建議采用銀行付款的形式保存付款憑證。
小額貸款(10萬元以下)可直接現金交付,但應要求借款人出具收據,或在合同中註明已通過簽約確認收到,不出具收據。
在壹些借款案件中,雖然出借人提供了借款合同,但借款人否認收到借款,雙方在交付時也沒有出具收條,會導致借款無法收回的風險。
同樣,在其他借款案件中,出借人提供了匯款憑證,但沒有簽訂借款合同,因此借款人主張該款項為贈與而非借款,出借人無法提供其他證據證明是借款,最終未能順利收回借款。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關於企業借款合同逾期借款人如何處理的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