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蔚來與合肥簽署合作框架協議。這份協議的簽署,不僅讓蔚來汽車在成立五年後重回合福,也讓被媒體稱為“2019年度最差人物”的李斌終於松了壹口氣。
據合肥市人民政府在其官方微博發布的消息,2月25日上午,合肥市2020年重大工業項目簽約儀式暨江淮蔚來EC6量產項目啟動儀式在合肥江淮蔚來工廠舉行。蔚來汽車中國總部項目等8個項目在雲端簽約,總投資6543.8+002億元。
其中,重點是:“根據本協議,蔚來汽車中國總部項目包括:在合肥設立蔚來汽車中國總部,建立R&D、銷售、生產基地,建立以合肥為中心的中國總部運營體系;該項目計劃融資超過100億元。蔚來中國將用五年時間打造千億產值龍頭企業,加快合肥新能源汽車集群發展,引領安徽新能源汽車產業進入全國第壹方陣。”
從這壹段不難發現,雖然協議中“大方”地公布了具體的融資金額和項目選址,但對於具體的融資渠道卻只字未提。對於超百億投資的具體規劃和方向,蔚來汽車CEO李斌給出了壹個相當官方的說法——“這是壹個框架協議,仍需以最終協議為準。最終協議計劃在兩個月內完成,具體項目細節仍在協商中。”
01
為了生存翻來覆去
值得註意的是,這個所謂的“蔚來汽車中國總部”已經不是第壹次出現在媒體報道中了。早在2019年5月28日,蔚來汽車就曾公開宣布,蔚來與北京亦莊國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簽署框架協議,根據當時的協議,蔚來欲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設立新實體“蔚來中國”,並向蔚來中國註入具體業務和資產。亦莊國投通過其關聯實體或聯合第三方對蔚來中國投資6543.8+000億元,以取得蔚來中國非控股股東權益。
此外,從去年開始,蔚來也接觸了多個地方政府,幫助他們建廠,但結果並不樂觀。盡管李斌表示“在江淮蔚來工廠的產能沒有得到充分利用之前,沒有必要建設新工廠”,但不難看出蔚來當時的處境很尷尬。
時至今日,距離蔚來汽車與亦莊國投簽署框架協議已近壹年,但雙方的合作項目卻壹直杳無音信。雖然此前有媒體從亦莊國投內部人士處獲悉,亦莊國投與蔚來的合作“沒有進展”,但還是決定不投。但在這方面,李斌的說法仍然是“老壹套”:“從框架協議到最終協議,中間有壹個復雜的過程。有些框架協議項目推進比較快,有些會推進比較慢。關於與亦莊SDIC的合作,以最終協議為準。”
近兩年來,蔚來似乎步入了融資難、盈利難、建廠難的慘淡境地,而來自競爭對手特斯拉的壓力,讓這支成立僅5年的造車新軍“優等生”,備受折磨,開始四處“求生”。
目前,蔚來汽車與合肥市政府合作框架協議的簽署,似乎給這支在車市風雨中“瑟瑟發抖”的造車新生力量吃了壹顆定心丸。
當然,隨著這份協議的簽署,在與亦莊SDIC合作項目中擱淺的“成立新實體‘蔚來中國’,並向‘蔚來中國’註入特定業務和資產”的計劃,也可能在合肥市政府的幫助下盡快實施。
02
敲定合肥
妳為什麽選擇合肥?這可能是李斌在過去兩天裏回答次數最多的問題。從回答中我們不難發現,蔚來的未來之所以會交給合肥,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壹,由於蔚來和江淮的結合,蔚來在合肥打下了比較紮實的產業基礎。壹直以來,蔚來的供應鏈、量產車生產、物流等相關工作也都在合肥進行,因此無論是從產業布局還是長遠發展來看,蔚來汽車中國總部落戶合肥都將有利於公司整體經營效益的提升和穩定發展。
第二,合肥的汽車工業歷史悠久。近年來,合肥GDP增速位居中部省會城市前三,重要的助推力是當地政府對汽車產業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重視。因此,選擇將項目落地合肥,不僅將有效推動蔚來的發展,也將加速合肥新能源汽車的集群化發展,帶動安徽新能源汽車產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第三,選擇其他地方落戶,會涉及相關產業的落地,會被要求建設新的制造工廠。李斌此前曾明確表示,在江淮蔚來工廠的產能得到充分利用之前,建設新工廠是“沒有必要的”。
因此,選擇與合肥合作是蔚來汽車“最合理的選擇”。對雙方來說,也是“意義重大”。
據悉,在25日的簽約儀式上,還發布了壹組數據:蔚來中國預計2020年收入6543.8+048億元(三款上市),2024年6543.8+020億元(六至八款上市),2020年至2025年總收入4200億元,總稅收78億元。
從蔚來目前的情況來看,實現這個目標還有很大的壓力,但在合肥市政府的幫助下,實現這個目標可能不會太難。當然,對於目前的李斌來說,最重要的不是他未來能賣出多少輛車,而是他現在能不能“活下去”。現在找到合肥這個大靠山,我們看好,希望他也可以。
本文來自車家作者汽車之家,不代表汽車之家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