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資本的性質取決於不同法律制度對公司性質的定位。從人文主義的角度來看,壹切物體都和人壹樣具有靈性和人性。久而久之,物也變成了人,應該讓它們發揮作用,受到尊重。從唯物主義的角度來看,所有具有靈性和神性的個體都只是壹種物質,久而久之,人就變成了壹堆骯臟的碳水化合物,必須加以改造和控制。
英美法系從人本主義的角度,將公司資本定義為股東人格的外化反映。資本具有股東的人性和靈性,是壹個動態的、不斷完善的系統,不能硬性規定和約束。
大陸法系從唯物主義的角度將公司資本定義為股東交給公司的出資,物質資本是公司存在的基礎。如果不規範,原有的物質形態會發生變化,公司法必須限制股東的人性和靈性,以減緩股東變化對公司資本的影響。
由於兩大法系的視角不同,對公司資本的定位也不同,並且由於質的不同,在公司資本制度的構建上也存在差異。這是我們理解兩大法系差異的金鑰匙,尤其是對中國法律仍有較大影響的大陸法系理論,以及公司資本制度的變遷。
二、公司資本制度的目的兩大法系的另壹個不同之處在於,大陸法系是以多重視角看待世界的,往往帶有物質視角和理論沖擊。
人是存在的,所以民法體系的多元視角產生了兩個沖突:股東與債權人的沖突。在民法體系的彌漫性思維中,這兩種沖突最終會演變成股東與社會的沖突,小沖突與大沖突。當然,最終的處理措施還是為了債權人的利益或者所謂的社會利益,放棄小家為大家,限制股東權利,控制資本的變動。大陸法系的這種思維方式是我們理解“資本三原則”的壹把極其重要的鑰匙。
英美法系只有壹個視角,任何制度和理論只有對人有用才能被視為真理。所以英美法系只有壹個目標:人民的目標。其他目標是實現股東價值,服務公司價值。股東、公司、債權人、社會之間沒有沖突。承認股東權利,為股東松綁規則,是實現其他價值的第壹步。在民法體系中,規範資本、約束股東是實現其他價值的第壹步。從人本主義的角度看,建立公司資本制度的主要目的是:1,擴大投資者的自由度,激發投資者的投資熱情;2.吸引投資者投入資金和人力,促進公司各項經營活動的順利進行;3.完善資金流通渠道,方便股東進入或退出具體操作;4、不斷修改資本制度,及時降低資本制度的成本。
第三,公司資本制度立法價值的相對效率和相對安全壹直是各國公司立法所追求的兩個最根本的價值目標。兩者是相互聯系的,也有壹些對立和沖突。當兩者發生沖突時,如何選擇直接取決於立法者的理解和態度。對於公司資本制度的建立,應遵循安全與效率相統壹的原則,將效率放在首位。因為效率是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資本制度規範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如果為了安全而動搖公司存在的客觀基礎,那麽這樣的資本制度就很難有自己的存在基礎。在傳統的大陸法系公司法中,為了保證債權人的利益和公司的外部信用基礎,關於公司資本的規定大多體現了法定資本制度的精神,是為實現“國家幹預經濟”的政策和加強公司資本安全管理而設計的公司資本制度,更多地體現了以社會為導向的方法和價值觀。在英美法系國家,授權資本制度是在個人本位立法原則下確定的,著眼於為投資者和公司提供各種便利條件。其立法意圖主要是激發人們的投資熱情,簡化公司的設立程序。從西方國家的發展歷程來看,通常在公司制度建立之初,公司法人人格濫用嚴重、經濟秩序混亂的時候,各國立法似乎更強調法律保障的功能;然而,當經濟秩序已經穩定下來時,法律就轉向了追求效率的功能。但無論采用何種資本制度,都需要在“安全”和“效率”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各國公司法實踐充分證明,只有以“安全”和“效率”為基礎的公司制度才是最具生命力的公司制度,公司資本制度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