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提供生產性服務和生活性服務的物流業來說,它不僅是其他行業發展的供給者,而且由於運作方式和效率的原因,對最終需求的實現有著重要的影響。供給側改革必然對物流業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特別是通過供給側改革逐步解決物流業稅費成本高、經營成本高、融資成本高、行政成本高的制約,將有效激發物流服務新供給,加快物流服務創新步伐,適應和創造經濟發展新需求。
由於我國物流業整體仍是落後企業和創新企業並存,創新企業生存空間呈現狹窄的產業發展生態環境,供給側改革將加快淘汰占用資源但不產生良好效益的落後僵屍企業,並將通過並購加快資源合理流動和創新企業培育;因此,無論對於落後企業還是創新型企業,都有很好的轉型發展機遇,物流企業如何抓住機遇實現發展成為了現實問題。
首先,抓住創新驅動的機遇,加快服務創新,滿足新需求。五中全會後,創新發展成為重要的發展理念。物流企業必須克服率先創新的恐懼心理,抓住政策鼓勵創新、全行業落後服務面臨淘汰的機遇,在電商物流、快遞服務、冷鏈物流、城市共同配送、農村物流、物流平臺等諸多具有規模化、網絡化創新服務潛力的領域加快創新發展步伐,以高質量的供給占領市場、引導需求,最終培育中國與世界先進的經濟發展。
其次,順應放寬市場準入,加快打破壟斷的行業整合。加快行政審批和市場準入改革,必將為物流企業全面進入資源整合和運營的各個領域創造條件。我國物流運行具有明顯的分運輸方式、分路段、分區域的特點,使得物流服務商的整體運行效率不適應經濟轉型發展的需要。物流企業要積極抓住機遇,突破體制約束,加快全產業鏈資源整合,在發展多式聯運跨方式、跨區域網絡化物流服務、跨行業、跨行業供應鏈物流市場轉移中,切實改善供給、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第三,抓住管理提升機遇,加快物流業轉型升級。創新驅動和市場準入只是物流業發展的外部機遇。物流企業要真正抓住供給側改革帶來的發展機遇,必須樹立“精品生產”和“百年老店”精神,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改變傳統物流業對低水平規模擴張的供給側路徑的依賴,練好企業管理提升的內功,把工作做細做精,形成與物流業態和服務創新相匹配的精細化管理,樹立管理要發展、要發展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