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狀態有所提升;
壹方面,由於監管部門的不懈努力,流通股東在對價談判中的地位得到提升,最終實現了流通股東也是公司股東的意識。
另壹方面,流通權的概念是在股改過程中確立的,也就是說,在流通層面,流通股東的權利優於非流通股東,所以非流通股東要想獲得流通權,就必須支付對價,取得流通股東的同意。
所以,只有鋪天蓋地的投資者關系報道和評論,流通股東才有投票權的價值,這讓流通股東無疑在精神上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勝利。
2、物質收獲
流通股股東所持股份不僅代表上市公司股份,也代表非流通股股東同意流通的權利。
因此,非流通股股東需要向流通股股東支付對價才能獲得流通權。目前對價方案基本處於10的平均水平,意味著流通股東持有的股權會因上市公司股改而增加,這是壹個物質上的收獲。
擴展數據:
股改背景:
中國股市剛建立的時候,大部分都是國企上市股。壹般來說,國有企業的控股股東是國家或各級國有資產管理部門。這也是國有股和法人股的由來,不能像普通股壹樣上市流通。
國有股、法人股、普通股形成了“同股不同權,同股不同利”的局面,不利於股票市場的發展。就這樣,“非流通股”慢慢開始了。股改的目的是讓國有股和法人股“享受”普通股的市場待遇,參與市場流通,通過全流通實現同權同利。
百度百科-股改